贵州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管理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贵州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管理,切
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引导其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贵州省促进供销合作社发展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
(中发〔2015〕11
号)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
改革的实施意见》
(黔党发〔2016〕5
号)
、
《中国银监会
农
业部
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引导规范开展农村信用合作的通知》
(银监发〔2014〕43
号)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指由供
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或者其所属企业作为主发起人
在贵州省境内依法依规设立,为社员提供资金互助(信用合
作)服务的股金服务组织。
本办法所称社员是指,承认供销合作社和股金服务组织
章程,自愿入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
济组织。
第三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立足于服务“三农”
,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严格遵循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
贷,不支付固定回报,运行规范和风险可控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依法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对由社员股金、经营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法
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
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和
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从事经营活动,应遵守
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诚实守信,审慎经营,
依法接受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七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县
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监督管理、风
险防范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是本辖区内农
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监管部门,县级以上供销社为本系统
内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办
法各司其职。
第八条
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协会作为省级行业自
律组织,履行行业自律、维权、服务、协调等职责。
第二章
设立和变更
第九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原
则上应在其注册所在地范围内进行。其名称由所在地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应符合《企业名称登
记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设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设立
人)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主发起人必须是供销社或者
供销社所属企业,
供销社社有资本合计持股比例不低于
51%,
其它单个参与发起人持股比例不超过
20%;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在省级设立的注
册资本金不低于
3000
万元人民币,市(州)级不低于
1000
万元人民币,县级不低于
500
万元人民币,乡(镇)级不低
于
200
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必须为实缴货币资金;
(四)有符合任职条件的理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
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及从业经验的从业人员;
(五)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
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
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其他有关规定条件。
第十一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申请筹建,应当提供
以下资料:
(一)筹建申请书和方案;
(二)发起人协议书或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管理制度;
(五)拟任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证明
材料;
(六)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等相关资料;
(七)监管部门要求的其它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章程应载明以下事
项:
(一)
名称和住所;
(二)业务范围和经营宗旨;
(三)注册资本和股权设置;
(四)社员资格及入社、退社和除名;
(五)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六)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亏损处理;
(八)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
(九)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拟任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下列
资格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具有履职所需的经济金融知识、从业经验及专业技
能,熟悉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四)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并有金融类企业工作
2
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
3
年以上工作经验;(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人员),
拟在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任(兼)职的,除符合以上条件外,
须经有管理权限的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或批准,兼职人员不得
领取报酬。
第十四条
拟任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资格证明由
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当地监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筹建
申请由主管部门初步审查,当地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农村资
金互助合作组织应当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
先核准,原则上同一行政区划内同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设置不能超过一家,因特殊情况需要超额设置的,须经同级
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第十六条
获准筹建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应当在
90
日以内确定合作托管银行、制定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等,召
开成立大会,发起成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到市场监督
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注册登记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
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
5
个工作日以内
向批准其成立的监管部门报备。超过
90
日未成立并办理登
记的,筹建批复失效。
第十七条
农村资金合作合作组织有下列变更事项之
(一)
、
(二)的,应当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有下列变更事
项(三)
、
(四)
、
(五)的,应当报当地监管部门审批:
(一)变更组织名称;(二)变更组织住所(在原注册地行政区划内变更住
所)
;
(三)变更股权结构或注册资本的;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调整业务范围及变更住所(变更至原注册地行
政区划外)
。
第三章
社员管理
第十八条
自然人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入股应符合
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章
程;
(三)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
的入股金额范围;
(四)自然人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原则上应当在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注册所在地域范围;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
织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地或主要经营场所,原则上应当在农村资金
互助合作组织注册所在地域范围;
(二)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三)近三年经营状况良好;
(四)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章程;
(五)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
的入股金额范围;
(六)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社员分为发起人社员
和普通股社员。发起人社员由主管部门批准,普通股社员由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批准。主管部门应建立社员入社和退
社审批制度。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应置备社员名册,并向
入股社员颁发社员证和记名股金证。
第二十一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要建立社员退出机
制,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违反有关农村资金互助
合作组织管理规定,应当进行除名。
第四章
运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以发起人股本金和
吸纳社员股金、接受捐赠和政府投入作为资金主要来源。
第二十三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不得向非社员吸纳
和调剂股金,不得以组织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第二十四条
社员股金的吸纳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或其他方
式入股;(二)吸纳的社员股金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
10
倍;
(三)单一社员入股股金额不超过股金总额的
10%;自
然人社员交纳股金额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法人社员交纳股
金额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第二十五条
社员股金的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社员股金的调剂对象必须是社员;
(二)社员股金调剂应坚持“分散、短期”原则,一般
不超过一年,服务于社员的生产经营及生活需要;
(三)社员股金调剂必须签订社员股金调剂合同;调剂
社员股金业务原则上应办理抵押、质押等担保手续;
(四)社员股金不得用于工资、奖金等管理费用开支;
不得用于支付贷款利息、
提供担保等;
不得用于股票、
期货、
外汇、基金等证券类投资,不得用于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禁
止的行业;
(五)股金占用费率由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依照法律
法规、产业收益、风险系数综合确定,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
织主管部门每年下达控制线,并实行差别管理,调剂扶持第
一产业的占用费率应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
第二十六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应建立健全法人治
理结构,明确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理班
子的职责和议事规则。
第二十七条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执行国家有关财务
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和法定会计账册,进行会计
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