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移支付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分析(一)

转移支付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分析(一)

转移支付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分析(一)
摘要: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的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OECD国家转移支付规模变动与基尼系数变化有较强相关性,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地方财政增加福利性支出,有助于缩小因市场机制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

1995年以来中国的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不明显,完善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转移支付;收入分配;基尼系数
:Consequenceoftheoryanalyzingandexperienceexaminingindicatesthattherewasquiteobviouscorrel ationofOECDcountriestransferpaymentsscalechangingandGiniCoefficientchangingin1990s.Central financeenlargingtransferpaymentsandencouraginglocalfinancewelfareexpenditureishelpfultonarr owingincomedistributiondifferences,owingtomarketmechanism.Effectoftransferpaymentsnarrowi ngChina'sincomedistributiondifferencessince1995isnotquiteobvious.IimprovingChina'stransferpa ymentsystemandenlargingtransferpaymentsishelpfultonarrowingitsincomedistributiondifferences. Keywords:TransferPayment;IncomeDistribution;GiniCoefficient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社会民众可承受的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经济工作中的重点
1]。

一、我国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200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改革开放初期分别增长了21倍和16倍;居民收入在普遍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

国际上比较认可、也比较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将基尼系数0.4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警戒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测算,1978年以来,反映中国全体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78年的0.171上升到2000年的0.417、2004年的0.460;而且基尼系数的上升势头仍在继续。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通常是在较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或显现出来的,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几乎是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迅速拉开的。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偏大,197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

198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3倍。

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

199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86倍,2002年为3.11倍,2004年为4倍,2005年略有下降,仍为3.22倍,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没有根本的变化。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00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5.39倍,比1978年扩大了18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6.07倍,比1978年扩大了22倍;衡量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威尔逊系数,1995年为0.46,2000年上升到0.60,另外,中国各行业之间职员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迅速拉大的趋势。

这种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本质要求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使民众中滋生了不公平感与不满情绪,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引发的种种社会冲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严重危害2]。

二、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检验
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反贫困等渠道将资金直接或间接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罗伯特·J·兰普曼(RobertJLanpman)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解释时认为,税收制度对于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分配只起轻微的调节作用,而政府支出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则要明显得多。

税收在“劫富”方面有效,但在“济贫”方面却效用不大3]。

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共教育系统,保证每个公民无论收入高低都可以享受“免费”的公共教育,从而防止了由于收入不平等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为最终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创造条件,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建立统一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绝对贫困的发生和大规模疾病出现,在增加每一个社会成员利益的同时,也会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反贫困和保护粮食生产的转移支付,特别是直接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社会紧张度,减少收入不平等对于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国外学者曾对税收和转移支付在调节收入分配不平等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后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要小于调节前的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

(d>0,为常数),假设社会成员的收入分布为X,补贴后的社会成员的收入分布为Y=X+d,
对每个人进行数量相等的现金补贴,补贴后社会成员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
由于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收入效用低于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收入效用,通过财政补贴而发生的转移支付减少了基尼系数,Y<G,转移支付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

从各国实际情况看,也体现了转移支付总额占的百分比(转移支付规模)与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成反比关系。

我们利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4],选取其中70个国家1995年以后的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和1997年以后的转移支付占的百分比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横截面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式(4)中,G代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λ代表转移支付总额占的百分比,括号内的数据为t检验,虽然个别检验不十分理想,但其大致说明了转移支付规模与基尼系数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卢森堡收入研究所(LuxembourgIncomeStudy)提供的分析数据,绝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税收和转移支付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见表1)。

1997年美国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前的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48,但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后的反映个人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37。

其他发达国家,税收
表120世纪90年代OECD国家税收和转移支付(略)
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更大,例如,1995年英国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前的基尼系数是0.51,经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后的基尼系数只有0.34,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大大降低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