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
摘要: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
回忆历史,战争总是残酷的。
然而在历史的面前,中国人们的英勇、智慧才能更清晰的显露在我们面前,历史的教训才能让现今的我们得到更多的警惕与激励。
然而,一直到现在,人们仍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着众多的争议。
也许在人们心中,国民党就是以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态度来抗战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来,我们也应该要看到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所做出的努力,看到他们所取得的功绩。
所以,我们不能因国民党反共这一点而就一味的去否定它所体现的作用,而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真实的角度上思考、剖析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史,正确评价中国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还历史以真实。
关键词:客观评价国民党抗日战争国家统一
历史如洪流滚滚奔腾向前,回望先人们的努力,总是让我们敬仰。
曾经的他们用挥头颅洒热血的不屈气概战胜了外来侵略者,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然而,在历史的面前,作为后代的我们能否用自己最理性的思维来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呢?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国民党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党,自从孙中山创党以来,一直担负着救亡图存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更是得到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支持与拥护。
然而,自从蒋介石领导国民党之后,国民党的名声每况日下,直至国民对其失去了
信心。
尤其是在评价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时,“消极”、“妥协”、“分裂”、“反共”成为了国民党的代名词。
此时的国民党,早已臭名昭著。
然而,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始终昭然,毕竟那是一段永远都不可磨灭的历史。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在此期间,国民
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在华北、华中、华南各个战场都同日军展开激战,组织了忻口、淞沪、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对抵制和迟滞日军急进,打破日军“速战速决”战略起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
相持阶段到来后,随着日军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并加紧了反共活动,其抗战地位因此而下降,由主要地位下降到次要
地位,但始终坚持抗战,没有投降,并进行南昌、随枣、长沙、桂南、上高和中条山等几十个战役,也取得过一些战役的胜利,给日军以相当打击,在客观上对敌后战场作战起了一定牵制作用。
一、支援了中国共产党
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
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也纷纷西迁西南和西北,建立抗战教育基地。
西南大后方的地位迅速上升。
工业内迁极大地支持了抗战。
对大后方的实业建设及经济发展,对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高校内迁,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促进并推动了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和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南大后方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提供了大量必备的武器弹药;为国家保存了一批近代工业的精华,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人才。
三、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的抗战行为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
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谁都知道,将领决定着一支军队的性质。
抗战与否都由将领说了算。
在人们的意识中,国民党将领都是片面抗战的。
然而,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容易产生误导。
这样似乎国民党在战争中没有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其实,国民党将领还是很赞同抗日的,而且都身先士卒,堪称抗日楷模。
冯玉祥
“九一八事变”之后,冯玉祥坚决谴责蒋介石
的依赖国联、媚外误国和不抵抗政策,对帝国主
义本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共产党人的劝说下,
他从泰山移居张家口,与吉鸿昌等人一起组织了
六个军、十万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冯玉
祥担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其旧部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
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不受利诱,不惧威逼,挥师北进,时间不长,察北各县全部光复。
在八年抗战中,冯玉祥曾任第二战区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与日作战,斩获甚多;他开办过“三散户印刷所”,出版了《列宁全集》、《论持久战》等大量革命书刊,积极宣传抗日;力图为抗战服务,并利用基督教会组织联系教民共同
抗日;他还以自己卖字献宝、游说演讲的行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广泛发动献金救国活动。
此活动捐现金额(除实物外)前后达黄金两万三千两。
李宗仁
1937年10月12日,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驻节徐州。
上海、南京失守后,中日
战争的主要战场转移到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地
后,不顾其左翼第五师团被阻,也不待蚌埠方
面援军北进呼应,孤注一掷的向台儿庄扑来,
以期一举攻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首功。
李宗仁侦知日军的意图后,正确的分析了敌情。
他抓住日军基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定下了“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方针。
4月4日,李宗仁指挥守军全面进攻,内外夹击台儿庄附近之敌。
经激战至7日凌晨,歼敌第十师团大部和第十师团一部,日军残部窜往峄县。
整个台儿庄战役,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居民的抗战热情,成为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1938年5月,李宗仁放弃徐州。
至此,李宗仁充分运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与南北两路日军周旋了五个月零六天,粉碎了敌人迅速打通津浦线的计划。
随即将主力部队撤往西南山区,死守桐柏山、大烘山两个战略据点。
他先后参加指挥了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以及豫南、鄂北等诸战役。
张学良、杨虎城
1936年3月,
张学良同红军代
表李克农在洛川
进行了会谈。
双方
就联合抗日问题
进行了初步商谈,
达成了初步停战
协定。
4月9日,他同周恩来在延安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共商抗日救国的大计。
这次会谈不仅对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具有决定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也有极其重要的收获。
这次历史性的会谈,奠定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基础。
12月7日,张学良到蒋介石的驻地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苦口极谏,痛苦陈词,想以至诚感动和说服蒋介石,但蒋介石却不为所动。
12日6时,东北军冲进华清池,击溃蒋介石的卫队,捉住了蒋介石。
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由此可知,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没有国民党的积极努力,中国是否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
惟其如此,国共两党的心结才能真正的打开,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团结。
结语
2005年胡锦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应该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面肯定国民党正面战争的历史作用。
胡锦涛的这一举措,正是是共产党人正视历史的重要表现,也表达了维护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决心。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① 孙达芳《中国革命史学习与探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② 沉度,应列《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华文出版社
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 马仲廉《国共两党军队协同作战之典型一役——忻口战役之研究》
论中国国民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作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物理学
小组成员:陈业旺 201010800035( 92 )
刘斌 201010800046(91)
李兴盛 201010800067(90)
罗媚 201010800031(90)
王裕芳 201010800109(91)
杨淑宇 201010800073(91)
秦翠玲 2010108000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