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企业组织讲解

第三章 企业组织讲解


事业部制
总经理 研究开发部 财务处 人事处 计划处 供应处 设备处
汽车电池事业部经理
电池事业部经理
微型电池事业部经理
销售科 财务科 电瓶厂
销售科 生产计划科 干电池厂 手电筒厂 工业用电池厂
微型电池厂 销售服务部
电木厂
微型电池研究所
38
事业部制续
事业部特点
按产品、地区、销售、顾客设事业部或分公司; 集中政策下的分散经营和分权管理; 多种经营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公司总部的集中统 一领导的结合;
6
三、企业组织工作的内容
1.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系统。 2.设计组织内部的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组织的制 度规范体系。 3.科学地配备组织各职位所需人员,并全面提高 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4.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组织的有效运行,促进组 织的变革与发展。
7
四、组织的作用
1.确定目标 2.组织生产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3.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各环节的工作 4.组织的凝聚作用和群体效应
44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体方面的阻力 • 利益因素造成的阻力 • 心理因素造成的阻力 2、群体与组织方面的阻 力 • 群体规范造成的阻力 • 组织中结构惯性造成 的阻力
45
二 组织变革的种类
(一)按领导者控制程度的不同——主动变 革和被动变革 1、主动式变革 2、被动式变革
46
(二)按照变革的内容不同
事业部优缺点
调动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综合型高 级经理人才; 各事业部容易造成职能重复; 易产生对公司资源和共享市场的不良竞争; 总公司和事业部之间的集分权平衡关系难处理。
39
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关联公司 子公司 母公司
企业间资本参与关系的存在,持有股权并控股
的公司为母公司、被母公司绝对或相对控股的 企业为子公司、一般参股企业为关联公司; 母公司处于企业的核心层、子公司和关联公司 围绕核心层形成紧密层和半紧密层组织结构; 母公司对持股单位进行产权管理控制。
1. 职权的来源及其形式 (1) 职权——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 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职权跟组 织层级化设计中的职位紧密相关,跟个人 特质无关。
26
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2)职权分为三种形式: 直线职权——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 工作的职权。这种职权由组织的顶端开始, 延伸向下至最基层,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在指挥链上,拥有直线职权的管理者有权 领导和指挥其下属工作。
中西部 销售主任
东部销 售主任
16
工艺流程部门化
工厂主管
浇铸 部 经理
冲压部 经理
制管部 经理
精轧部 经理
检验 部经 理
17
三、组织的纵向设计——组织的层级化 1、组织的层级化的定义 指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 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 权化的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 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 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
4
2、动态组织
指把分解的人、财、物、信息、技术要素, 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紧密联系并合理配置 起来,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相协调,向预定 目标运行的活动过程
5
二、组织的构成要素
1、有形要素: (1)人员 (2)职务 (3)职位 (4)关系 (5)生存条件 2、无形要素: (1)共同的目标 (2)协作意愿 (3)信息沟通
车间主任
职能部门对上级起参谋、对下级起业务指导作用 企业领导可以授予其有限的指挥权 局部利益引发组织运行中矛盾和不协调现象
36
矩阵制
厂长 职能 部门1 职能 部门2 职能 部门3 职能 部门4
项目组A
项目组B
项目组C
具有双重职权关系的组织矩阵:垂直指挥链+横向
指挥链系统 加强横向联系,克服职能部门相互脱节,一人多用 工作位置不固定难建立责任心,多重指挥 37
协调
以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方式整合所 有人员和工作
10
二、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部门化 1、 部门化:按职能、任务活动的相似性和 关系紧密性集合。 2、部门化的步骤:业务流程的设计——活 动的细分——活动的归类——岗位、职位 的确定——岗位、职位的调整与归类—— 部门的划分与调整
11
3、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4、部门化的类型
1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 致力于改变人的态度、价值观念和需求的 种类和层次,通过改变人员的工作态度来 促使人们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改进 工作绩效的目的
47
2以组织为中心的变革 • 通过改变组织的界结构、沟通渠道、奖惩 制度、管理政策与工作环境,通过工作环 境的改变,组织中的人会自动修正他们的 行为
30
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影响集权分权的因素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 (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 (4)组织的可控性 (5)组织所处在的成长阶段
31
组织层级化与授权
任务的分派; 职权的授予; 职责的明确;
监控权的确认
32
第三节 组织类型

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 矩阵制 事业部制
18
2、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组织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 2)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3)组织的层级化与授权
19
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
1.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 管理下级的人数。 2.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 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 组织的组织等级。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 反比关系


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结构
33
直线制
厂长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一切经营活动由企业各级主管人员直接指挥 管理机构简单、决策迅速、责任明确、反应灵活; 管理简单和粗放、横向联系较差、依赖个人力量。
34
职能制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职能组 班组长
厂长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29
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2、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 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 分散。组织高层将其一部分决策指挥权分配给下级组织 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可以使他们充分行使这些权力, 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并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自主地解 决某些问题。一个组织内部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就必须 分权。
22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 工作内容的性质 (1)主管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 ( 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任务的复杂性); (3)计划的完善程度(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 ( 4)主管人员所需要处理的非管理事务的 多少
23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 主管的工作条件(助手和信息手段的配备 情况、下属工作地点的接近性工作地点的 相近性、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 • 工作环境(是否稳定)(组织文化的凝聚 力);
设计选择
事业部型 直线型 矩阵型 网络型 委员会
优 点
适用状况
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直线职能型 专业化的经营性
对结果的高度责任感 大型组织;多种产品或多个市
场的组织
快速,灵活,经济
小型组织;发展的初期;简单 动态的环境
专业化的经济性与对 有多个产品或规划,需要依靠 职能专长的组织 产品结果的责任感 工业企业;发展的初期;有可 快速,灵活,经济
27
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参谋职权——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 权或审核权,可以评价直线方面的活动情 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28
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
职能职权——一种权益职权,由直线管理者 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 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度和制度,在一定 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职能职权的 设立,主要是为了能发挥专家的核心作用, 减轻直线主管的任务负荷,提高管理工作 的效率。
40
网络型组织结构
管理咨询公司 独立的研究 开发机构 独立制造商 经理 小组 广告代理商
销售代理商 其他
物流服务公司
有精干的中心机构以契约关系的建设和维持为基础,
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或其他关键业务经营 活动的组织机构形式。 没有正式的资本和行政隶属关系,靠契约纽带联结 41
组织设计选择
20
“哪里增加一个下属,他就是一根能压断经 理的骆驼脊背的稻草 ” —— 格兰丘纳斯 管理幅度与管理人员工作关系 N=n(2n-1+n-1) 式中:N表示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相互交叉 作用的最大可能数; n表示下属人数。
21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 工作能力(主管的和下属的) 接受更多训练、具有更丰富经验的下属; 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等
12
职能部门化
某制造工厂按职能划分的部门
工厂经理
工程经理
会计经理
制造经理
采购经理
13
产品部门化
总裁
副总裁----燃料 副总裁---润滑油 副总裁-化工制品
制造
营销
制造
营销
制造
营销
14
顾客部门化
销售董事
零售部经理
批发部经理
政府机构部经理
15
地区部门化
销售副总裁
西部区域 销售主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部区域 销售主任
第三章 企业组织管理
引导案例:美而雅纺织品公司
• 程世远是美而雅纺织品公司的总经理。一天,印染 厂的经理王刚抱怨道:那位直接受总经理指挥的采购部 经理买了不合规格的纺织品,并已运货到厂。王刚说: “我特别关照采购部经理,从那家进的纺织品把我们的 工序搞乱了,以后别买它的了。”程世远问:“那你为 什么不来告诉我呢?”王刚说:“我认为直接对他讲了, 就不用绕圈子做官样文章了。再说,印染车间主任打电 话给那家供应商,叫他们以后别再运这种货来了。”程 世远说:“是吗?我们和那家厂已订了采购合同,他们 对此会特别敏感的,你这样做真让我们处境难堪。以后, 让采购部经理来决定到底用哪家的,别再给供应厂商直 接打电话,那是采购部经理的责任。”王刚说:“那个 电话不是我打的,是印染车间主任打的。 • 思考:该公司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