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课件-小儿液体疗法.ppt

儿科学课件-小儿液体疗法.ppt

➢ 肾脏肾小球滤过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较慢 ➢ 浓缩功能差------排出相同溶质时需水量较
成人多(尿量相对多) ➢ 稀释功能差----易引起水钠在体内储留
常见的体液平衡紊乱
脱水
程度: 轻、中、重 性质: 低渗、等渗、高渗
电解质紊乱
酸碱失衡
脱 水: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 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除水分丧 失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稍差 尚可 稍干燥
稍凹
有泪 可稍减少
尚可 <5% 50ml/Kg
中度脱水
委靡烦躁 减低、苍白
明显干燥
明显凹陷
少泪 明显减少 四肢发紫 5%-10% 50-100ml/Kg
重度脱水
嗜睡或昏迷 极度减低,出现花纹
极为干燥 极度凹陷,不能闭目, 双眼凝视
无泪 极少或无尿
休克 >10% 100-120ml/Kg
=154mmol/L
渗透压,渗透克分子(OSM) 1mmol的非电解质成分溶于100ml水中产生
1mOsm的渗透压
1mmol
100ml水
1mOsm
• 对于非电解质
1mmol 葡萄糖
• 对于电解质
1mmol Nacl
1mmol Cacl2
1mOsm 渗透压
腹泻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 腹泻丢失大量碱性肠液; ➢ 患病期间进食少,肠吸收不良,热能摄入不足→
脂肪分解增加而产生大量酮体; ➢ 脱水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
使无氧酵解增多→乳酸堆积; ➢ 脱水使肾血流量减少,排酸、保钠功能减低→酸
性代谢产物堆积。
分度:正常PH值:7.35—7.45
讲授内容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液体疗法 举例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水代谢的特点 常见的体液平衡紊乱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年龄 足月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总量
细胞外液
血浆
间质液
78
6
37
70
脱水的性质
低渗性脱水
盐水丢失比例 失盐为主
血Na浓度
<130 mmol/L
等渗性脱水
失盐和失水相当 130 -150mmol/L
高渗性脱水
失水为主 > 150 mmol/L
血液渗透压 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
病史特点
<280msom/l
血浆区丢失明显,严重者 细胞内水肿
280-320msom/l
细胞外液丢失为主,细胞 内液变化不大
见于:
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肿瘤、脑外伤 低氧:严重贫血、肺炎、肺水肿、高山病 过度通气:紧张、啼哭、高热呼吸增快、癔病、呼
吸机使用不当 水杨酸中毒早期 CO中毒
临床表现:
➢ 呼吸深快
➢ 代谢性碱中毒表现
电解质紊乱
低钠、高钠血症 低钾血症 低钙血症 低镁血症
低钾血症 Hypokalcemia
血清钾<3.5mmol/L 正常血清钾:3.5—5.5mmol/L 原因: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表现
➢ 烦躁头痛 ➢ 呼吸浅而慢 ➢ 手足麻木 ➢ 低钾血症 ➢ 血清中游离钙降低而出现手足搐搦
呼吸性酸中毒:通气障碍使体内H+潴留或H2CO3增高
见于:
呼吸道阻塞 肺和胸腔疾病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机麻痹或痉挛 呼吸机使用不当致CO2潴留
临床表现:
➢ 原发病表现
➢ 缺氧表现
呼吸性碱中毒:通气过度使血CO2减少、H2CO3降低
>320msom/l
细胞外液得到代偿, 细胞内脱水明显
脱水表现较重可出现休克, 一般脱水体征
神经细胞水肿可致昏迷惊 厥
见于体弱营养不良,长期 临床多见,一般为腹泻,时 腹泻或病后饮较多白开水 间短,肾功能正常 或输大量无张液
皮肤粘膜干燥(细胞 内脱水)高热烦躁,口 渴惊厥
平素体健,病程短,病 后饮水少补盐多,部 分秋泻
小儿液体疗法
第一临床医院儿科教研室 栗红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生理平 衡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体液中水、电解质、 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依赖于神经、内分 泌、肺,特别是肾脏等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由 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 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调,因此水、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见。
不同年龄小儿的不显性失水量
年龄
早产儿 足月新生儿 婴儿 幼儿 儿童
ml/kg .h
2.0-2.5 1.0-1.6 0.8-1.0 0.6-0.7 0.5-0.6
ml/kg .d
-82 2619-24 14-17 12-14
水的需要量相对大、排泄水的速度较快,交换率快
➢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每日需水量大,而 排泄水的速度较快,年龄越小,出入水量相对多。婴儿 每日水的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仅为1/7,交 换率比成人快3~4倍; ➢ 但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在病理情况下如进水不足又有 丢失时,比成人更易发生脱水。
变浅或呼吸麻痹 ➢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低,表现心音低钝,
心脏扩大,血压下降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 置,出现U波,P-R间期、Q-T间期延长、 ST段下降等 ➢肾脏损害:重者出现碱中毒症状,长期致肾单位硬化,间质纤维化 ➢慢性低钾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体液平衡是通过一种精细的反馈调节系统来精确控制体内水 的数量。
水的摄入 渴感(机体有意识需要进水)、内生水
血浆渗透压增高 渗透压感受器
水的摄入
细胞外液减少
压力感受器
水的摄入
水的排泄
不显性失水: 肺、皮肤水的蒸发
显性失水: 肾(尿的排泄)、胃肠道(粪便中水的排出)、
汗液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肾功能
2.3 29
蛋白质 14 0.4 54
其他 5.9 6.2 53.6
总计 149.9 152.9 152.6
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以Na+、CL-、HCO-等为主,其中Na+占细 胞外液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 主要作用
细胞内以K+、Mg2+、HPO42-和蛋白质等为主, K+大部分处 于离解状态,起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电解质Ca+、Mg++浓度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常用溶液分类 各种溶液的性质和配置 口服补液盐
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相关,而与溶 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主要来于溶解于 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
溶液张力是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 压,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 溶液称为等张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是1个渗透压, 即等张,低于血浆渗透压为低张,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 张)
百分浓度:5%葡萄糖、10%NaCl 摩尔 mol(克分子) mmol 毫摩尔(毫克分子)
1 摩尔NaCl=23+35.5=58.5克
摩尔浓度 mol/L (克分子浓度) :
换算: 摩尔/L=
溶质的百分浓度(%)10 分子量(原子量)
例:
0.9 10
0.9%NaCl=
=0.154mol/L 58.5
5
25
65
5
20
55-60
5
10-15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血 间质 6% 37%
细胞内 35%
新生儿78%
血 间质 细胞内 5% 20% 40%
2~14岁65%
血 间质 5% 25%
细胞内 40%
~1岁70%
血 间质 细胞内
5%
10~ 15%
40%~45%
成人55~60%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 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 细胞内液的比例与成人相近。
低钙血症 血清钙<1.75mmol/L (7mg/dl) 低镁血症 血清钙<0.58mmol/L (1.4mg/dl)
原因: ➢ 呕吐、腹泻丢失钙、镁; ➢ 进食少,吸收不良,钙、镁摄入不足; ➢ 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患儿多见;
临床表现: 脱水、酸中毒血液浓缩、离子钙多不出现低钙症状,纠 正后出现手足搐搦和惊厥发作。钙剂治疗无效时注意低 镁血症。
缺钾时仍有排出, 但尿少—钾排出相 对少
➢ 补液—血液稀释; ➢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
胞外移向细胞内; ➢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
出体外; ➢ 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
糖原需要钾; ➢ 腹泻—继续丢失钾
临床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 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蓄积
见于:
严重呕吐、先天性失氯性腹泻、 严重低钾血症; 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过多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等含有肾脏不能回收的阴离子(使远端肾 小管H+、K+排出及Na+回吸收增多); Batter综合症(肾小球旁器增生症) 脱氧皮质酮分泌过多、 肾衰、 使用呼吸机迅速解除高碳酸血症,而HCO3- 含量仍高;
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的酸碱平衡调节 缓冲系统:HCO3-/H2CO3=20:1 Na2HPO4/NaH2PO4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肺:排出或保留CO2(呼吸性) 肾:排氢保钠(代谢性) 通过调节使血中HCO3-/H2CO3=20:1
代偿调节有一定限度
血气分析: (正常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