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第四章宋代茶文化
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
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
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
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
得。’ ”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龙凤饼与一般茶叶制品不同,它把茶本身
艺术化。制造这种茶有专门模型,刻有龙
茶
凤图案。雅入模型称为‘制銙’, 銙有方 形,有大龙、小龙銙等许多名目。制造这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四、宋代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茶著的数量
较唐代增多
茶 1、蔡襄《茶录 》的理论贡献 文 (1)第一个提出了茶必须色、香、味三项具备。
“茶色贵白”; “茶有真香”;“茶味主于甘滑”
化 (2)记录了斗茶的全过程,及判定胜负的标准 。 (3)提出了茶具以黑为贵。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 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 。”
——刘学君《文人与茶》
Hale Waihona Puke 中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二、斗茶
茶
1、点茶有了评价标准 一是茶汤“面色鲜白”
文
二是乳花“著盏无水痕 ”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化
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
“即已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
水详明,故建安人斗度以青白胜黄白 。”
——蔡襄《茶录》
中
中国茶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宋代茶文化与唐代茶文化相比,有显著的变化
茶 文 化
一、点茶法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 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上,视其面色鲜白,著盏 无水痕为绝佳 。” ——蔡襄《茶录》
“点茶法的基本程序是先将茶末置于盏内,注少许 汤调令极匀,谓之“调膏”;然后一边注汤一边击 拂。汤上盏可四分,即止。茶未和汤的比例要把握 准确,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
茶
“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子议茶 酌而代饮,乃拨花砌,爱庭荫,清风逐人,
日色留 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
文
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
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
化
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茶 文 化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皇帝召臣蔡京、臣王黼、 臣越王俣、臣燕王似、臣嘉玉、臣楷、臣嗣、臣濮、 臣王仲理、臣童贯、臣冯熙载、臣蔡攸、臣蔡絛、 臣蔡修宴保和殿……过翠涵阁诸处,赐茶。至全真 阁,上御手注汤,擘出浮花迎面。臣等惶恐前曰: 陛下略君臣夷等,为臣下烹调,震惕惶怖,岂敢啜 之。上曰:可 。”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阐明了茶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 ,指出了饮茶风
气的普及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
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嬬子皆知,常须而日用, 不以岁时之遑遽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 钟山川之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嬬子之可得而 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而好尚矣 。
种茶程序极为复杂,采摘茶叶需在谷雨前,
文
且要在清晨不见朝日。然后精心拣取,再 经蒸、榨,又研成茶末,最后制茶成饼,
过黄焙乾,使色光莹。制好的茶分为十纲,
化
精心包装,然后入贡……这种茶已经不是 为饮用,而是在‘吃气派’。欧阳修在朝
为官二十余年,才蒙皇帝赐一饼,普通老
百姓怕连看上一眼都不可能 。”
——王玲《中国茶文化》
国 三、皇室对贡茶要求提高
茶
1、唐朝就有了贡茶,但主要产地以巴蜀为主, 发展到浙江。
文
“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化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唐代诗人张文规
“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
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 ——陆羽《茶经·八之出》
——蔡京《保和殿曲宴记》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 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 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 具顿首谢 。”
——蔡京《延福宫曲宴记》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3、日本茶道源于径山寺茶宴
径山在今浙江省余杭县境内,是天目山的
茶
东北高峰 。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茶 文 化
2、福建茶在宋朝成为贡品
(1)福建茶被认为是茶中翘楚
“又以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 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 。”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 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自国初已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 夫身世泄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 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而趋时之好,故殊绝之品 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 。”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蔡襄喜爱斗茶。宋人江休复《嘉祐杂记》
记有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一段故事;蔡斗
茶
试的茶精,水选用的天下第二泉——惠山
泉;苏所取茶劣于蔡,却是选用了竹沥水
文
点茶,结果苏舜元胜了蔡襄 。”
——陈宗懋《中国茶经》
化
“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 短,决出品次。”
——唐庚《斗茶记》
“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述:‘南浦昭
文
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浊传其法而归,时文 永四年。’又曰:‘茶道之起。在正元中
化
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在 《读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中也谈到:
‘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
具一式,带到崇福寺。’ ”
——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黄儒《品茶要录》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2)福建茶逐渐成为贡品
“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
茶
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
文
“至咸平初,丁晋公漕闽,始载之于《茶
录》。庆历中,蔡君谟将漕,创造小龙团
化
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 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茶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文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化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范中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中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国
2、宋代斗茶始于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