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山海经》传日及其对日本妖怪文化影响《山海经》作为一部亦虚亦实、亦形亦幻的中国古代奇书,曾深深影响了诸如郭璞、陶渊明、杨慎、毕沅、茅盾等文士大家,而在书中所描摹的地理、山川、民俗、风貌,以及那诡谲精怪、飘忽灵远的文字气息共同为中国的博物学与文学史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陶渊明曾写有组诗《读<山海经>》一十三首,郭璞也曾为《山海经》作图注《山海经图赞》。
而随着近几年来,“国学热”“历史热”的兴起,《山海经》又重被人们拾起,并引为言题。
而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山海经》就已凭借其宏富的创造力、怪异的构画力“东上扶桑”,并对日本的文化体系与文化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日本的“山海经”——《怪奇鸟兽图卷》日本著名神话学家、《山海经》研究专家伊藤清司曾在其《关于<怪奇鸟兽图卷>的解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在江户时代,一位有绘画素养的人画了一部奇妙的画卷。
这部传世的手绘画卷题为《怪奇鸟兽图卷》。
其中有76种形态各异的鸟兽相继登场。
作者身世不明,但可以断言,这些怪兽奇鸟的来源都是中国大陆,都是江户时代的人们从未目睹过的怪异鸟兽。
”据考证,《山海经》在奈良时代(710——794,相当于中国唐朝)或更早便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便已有据其绘画而形成的图册《怪奇鸟兽图卷》出版问世了。
但是,此书作者究竟生于江户时代的哪一阶段,是何许人物,全然无从知晓。
《怪奇鸟兽图卷》作者虽说不明,但《怪奇鸟兽图卷》对日本以后的社会、文化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颇大的。
二、“九尾妖狐”演变略考《怪奇鸟兽图卷》之分类,属于鸟类的30种,属于兽类的46种。
在这些怪异的鸟兽中,除了二成之外,其他大部分都与《山海经》的绘画一致。
这足以说明问题。
关于此图卷的创作,与其说是日本的有识者在读了《山海经》的原文后推测而绘,倒不如说是以《山海经图》为蓝本,并加以描摹,再施以色彩绘制而成的。
不过,《山海经》中所记述的怪物、怪人、怪神却并未能够在日本文化中完全扎根。
但是,却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九尾狐。
在《山海经?南山一经》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奇异的兽类:“(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诸如此类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而“九尾狐”在通过《山海经》传入日本后,却深深地植入了日本的妖怪文化体系中,并且在被日本原生妖怪体系“本土化”、整合化之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便已是与之前大有迥异的“九尾妖狐”了。
九尾狐在我国古典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充当的通常都是一些类似于“妲己”这样的扰乱百姓生活以至于祸国殃民的角色,不但为历代小说家、杂谈家话诟,也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狐妖形象不仅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抑是如此。
在日本,狐妖不仅可以幻化为美人迷惑平民、士人,也曾化作名为“玉藻前”的女子操控鸟羽天皇,并使天皇身染重病。
除此之外,九尾妖狐的九条尾巴还各有其不同的能力,可以召唤雷、火、风、地震、洪水、死尸和小妖狐等等,同时,九条尾巴也代表了九个灵魂,而且除非九条尾巴一起断掉,否则的话妖狐还可以再生,并且获得重新的强大力量。
(详见《百鬼夜行图》《妖怪物语》等日本“百鬼”图籍)时至今日,九尾妖狐已成为日本妖怪文化体系中最为诡异流行的一类文化符号代表,并已深深地根植于日本社会、文化体系之中。
可以说,《山海经》之于《怪奇鸟兽图卷》就好比是《红楼梦》之于《源氏物语》,后者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同样都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奇书,并且同样都对日本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又重大的影响。
由此观之,《山海经》对日本所产生的影响确是颇大的。
三、何为妖怪——中日妖怪源起略考无论是诡谲奇异充斥的《山海经》,还是奇兽怪鸟纵横的《怪奇鸟兽图卷》,所记载的内容大多都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怪鸟奇兽,而不论是普通的阅读者想要读通读懂这些“奇书”,还是学人专家想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考据,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开门见山的问题:如何看待书中所记述的大量的妖怪异物?我们如果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对“妖怪”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那么,什么是“妖怪”,我们又该怎样去理解它呢?按照日本著名妖怪民俗学者柳田国男的解释,所谓妖怪,乃是已失却神威的诸神的沦落形态。
从《怪奇鸟兽图卷》的内容上来看,所载录的鸟兽之多数,大体为柳田所谓的妖怪之类,或者是为珍奇异贵之鸟兽而乘兴录之。
而作为其蓝本的《山海经》中的怪奇鸟兽,大多也都成为各地镇守山川之鬼神,,即“地方诸神”,而受到当地人的敬畏,并且为其所顶礼膜拜,成为信仰与祭祀的对象。
而随着时间的退移,这些神灵也有荣枯盛衰,形态异常的怪异诸神的形象也逐渐淡化。
落魄的它们常出没于乡里,以“变异形态”为武器,专门威吓世人而沦为所谓的妖怪了。
不然,也可以改变它们的怪异外貌,“登堂入室”而转化为人的形态享受大众的祭祀了。
(摘编自马昌仪《全像山海经图比较》)而在我国著名中国哲学史即宗教学研究专家冯国超看来,对于《山海经》中记述的大量怪物、怪人和怪神,至少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去认识:一、它们是原始宗教或巫术的反映,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的“(《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二、它们包含图腾崇拜的内容,如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的帝江和前后有首、猪身的并封,很有可能就是古代氏族的图腾。
当然,在远古时期,原始宗教和巫术往往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对此很难作出明确的区分。
三、属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当属古代神话无疑。
四、它们还可能包含古人因错觉或凭想象力而创造的内容,例如旋龟、六首蛟之类。
在初步了解了“妖怪”之后,我们便对应如何去看待它们有了一个较为明确清晰的标准。
若一概视其为杜撰、斥之为荒诞,则《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若视之为真实,奉之为信史,则无法获众人之认同。
四、日本妖怪起源简考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文化的国家,这个民族不仅具有强大的文化吸附力,而且具有灵活的文化加工能力,可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甚至将其变成本国文化,而众所周知的妖怪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民间有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
与所有国家一样,日本也有过一段漫长的蒙昧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仅凭人们现有的知识不能解释大自然中出现的所有现象,于是,出于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敬畏,日本人民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以及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归结为“妖怪”。
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同时也传达着人们渴望征服自然的心愿。
在日本,关于妖怪的文献数目繁多,除《百鬼夜行抄》《怪谈》《云八》这些较为平俗易见的妖怪图籍之外,还有诸如《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类似于百科全书的馆藏图书。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来自于民间口耳相传的妖怪传说混杂其中,正是以上这些关于妖怪的记述构成了日本妖怪体系的基本雏形。
其实纵观日本的风土民情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妖怪都跟日本这个岛国的地理环境与****有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日本多水,于是跟水有关的妖怪便层出不穷:有在水中捞人吃的豆子婆婆,有在江河湖泊里戏耍的河童,还有溺死于水中,死后便在河边折磨活人的桥女。
《山海经》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后,由于其自身所富有的宏伟的艺术想象力,再加上日本民族因身处狭小空间而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较为封闭的神秘主义倾向,所以,当这两者接触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并非是激烈的摩擦与碰撞,而是相对一致的融合与演进。
《山海经》中所记述的种种奇幻精怪的妖物,本就很合心理神秘的日本人的胃口,《山海经》在传入日本后,更是作为介绍中国地理山川形势和传播各种妖怪的地理志图籍而受到社会上下各阶层的追捧。
而其中所记述的妖怪经过了日本本土妖怪文化体系的整合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后,又杂糅进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就逐渐演变成了各种各样至今仍活跃在日本的妖怪形象了。
五、妖怪在日本——日本百姓的妖怪情缘日本人对于妖怪文化的认同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以至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中,不论是一种语言、一种状态,还是一种职业,抑或是人们平时娱乐所看的漫画和电影,都能找到跟妖怪有关的联系。
在日本有这么一道名菜——河童卷,拥有这么奇怪名字的这道菜其实就是海苔包黄瓜,因为传说河童喜欢吃黄瓜,所以才有了“河童卷”这么一个奇怪的名称。
日本人将娶到了脾气暴躁、品行恶劣的儿媳妇称作“鬼嫁”,用以形容女方好像厉鬼一样凶恶。
这种以鬼怪的名称来比喻事物的现象在日本非常普遍,就连很多俗语都与此有关,比如“把鬼蘸着醋吃”就是比喻某个人胆子很大、什么都不怕的。
有了诸多不安分守己的妖怪,便产生了日本的著名职业——阴阳师。
阴阳师在动荡不安、人心纷乱的时代充当了社会的维护者,天皇从阴阳师那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社稷上的指导,而百姓则从阴阳师那里得到解决生活问题的种种答案。
在那些蒙昧的年代,阴阳师几乎是日本所有统治阶级的庇护者和国家的精神支柱。
显然,日本妖怪文化跟历史和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人们的思想解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的江户时代,日本民众已不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神怪等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而是开始“自谋职业”,自己去思考解决世间问题的方法。
当此之时,妖怪的形象也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而发生着改变。
妖怪的形象已不再只停留在以前那种邪祟的鬼魅,而是渐变为可爱的精灵般的模样了,这些转变的痕迹,都可以从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浮世绘”——中窥见端底。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漫画王国”,在这条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岛链上,各种主题的漫画频频产出,并由此构成了日本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动漫产业。
在众多的漫画作品中,由各种妖怪元素构成的妖怪漫画自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名满天下的漫画家都是以妖怪漫画而享誉世界、斐声海内外的,其中就有“鬼太郎系列”的作者水木茂、《黑色童话集》的作者女漫画家犬木加奈子和以《犬夜叉》闻名漫画界的高桥留美子,以及日本漫画界的“教父”宫琦峻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以妖怪为漫画题材的漫画家们都曾在不同的时期内,通过漫画这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载体,将日本妖怪文化推出国门,并使之走向世界。
五、结语统观《山海经》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亦有间接的。
不论这两者哪种形式,《山海经》都对日本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日本人心理及性格养成起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虽不可将《山海经》作为信史看待,但来源于其中的一些神话典故和奇异的怪兽、怪人、怪神形象却仍是对后世颇有研究价值的。
由是,袁珂先生称赞《山海经》为“匪特史地之权与,亦乃神话之渊府”,此语甚是恰如其分的。
现如今,妖怪文化在日本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而大众关于妖怪文化的认知,也有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