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专题: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在近儿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探索性问题频频出现,涉及代数、三角、儿何, 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
正因如此,初等数学中有关探索性问题也就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
多年来笔者对此也做了一些探讨。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
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己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
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索型、条件重组型,存在判断型,规律探究型,实验操作型。
每一种类型其求解策略乂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在求解时就必须首先要明辨它是哪一种类型的探索问题,然后再根据所属类型制定解题策略。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条件追溯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索,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 (2002年上海10)设函数/•⑴= sin2x,若是偶函数,贝Ut的一个可能值是o 分析与解答::/(x + r) = sin2(x + r) = sin(2x + 2r).X/(x + 偶函数/. f(x + t) = f(-x + r)B|Jsin(2x + It) = sin(-2x + 2r)。
由此可得、2k +12x + 2r = -2x + 2/ + + t = TT-(-2X +2t) + 2ki(k E Z) /. t = --- 7r(k e Z)4 评注:本题为条件探索型题目,其结论明确,需要完备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将题设和结论都视为已知条件,进行演绎推理推导出所需寻求的条件.这类题要求学生变换思维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二、结论探索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
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
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例 2. (2004年上海文12)若干个能惟一确定一个数列的量称为该数列的“基本量”。
设{%}是公比为q的无穷等比数列,下列{%}的四组量中,一定能成为该数列“基本量”的是第组。
(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组号)。
①Si与S2;②a2与S3;③ai与an;④q与a”.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Sn为{%}的前n项和。
分析与解答:(1)由S[和S2,司•知ai和a?。
由—=q得公比q,故能确定 % 数列是该数列的“基本量”。
(2)由a?与S3,设其公比为q,首项为a.可得a2 = a x q.a x =二,如=% + %q + %q~・ q. .如= --- % + a)q' q ~ _「•+ (a2 - S3)q + a2 = 0满足条件的q可能不存在,也可能不止一个,因而不能确定数列,故不一定是数列{%}的基本量。
(3)由ai与a。
,可得=—,当n为奇数时,q可能有两个值,%故不一定能确定数列,所以也不一定是数列的一个基本量。
(4)由q与an,由q二弓矿七可得。
]二三%,故数列{%}能够确定,是数列{%}的一个基本量。
故应填①、④评注:数学需要解题,但题海战术绝对不是学习数学的最佳策略。
木题考查确定等比数列的条件,要求正确理解等比数列和新概念“基本量”的意义。
如何能够跳出题海,事半功倍,全面考察问题的各个方而,不仅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纵观全局,从整体上对知识的金貌有一个较好的理解.例3 (2002上海).规定C.=-(七J二3二吧),其中E R, m是正整数,且m\&? = 1,这是组合数C;;1 (n, m是正整数,且m<n)的一种推广.(I)求C%的值;(II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C: = CT;②C:+ C:= = C;:»是否都能推广到(XE R,m是正整数)的情形?若能推广,则写出推广的形式并给出证明;若不能,则说明理由;(III)我们知道,组合数是正整数.那么,对于C. XE R,〃z是正整数, 是否也有同样的结论?你能举出一些C: ER成立的例子吗?分析与解答:(I ) 史客四11628.(II)一个性质是否能推广的新的数域上,首先需要研究它是否满足新的定义.从这个角度很快可以看出:性质①不能推广.例如当x = ^2时,C上有定义,但C 牙无意义.性质②如果能够推广,那么,它的推广形式应该是:+ 其中x E R ,秫是正整数.类比于性质①的思考方法,但从定义上是看不出矛盾的,那么,我们不妨仿造组合数性质的证明过程来证明这个结论.事实上,当刀=1时,e+C?=x + l=C\.当m>2时,妇_ .(.T)・・・(m + 1) "■T)・・・(i〃 + 2)x v—m!(/n-1)!_ x(x-l)---(x-m + 2)f x-m + 1(m-1)! v m >x(x-l)---(x-/?2 + 2)(x+1)m\Cmx+l由此,可以知道,性质②能够推广.(III)从的定义不难知道,当x/Z且m工()时,C;”E Z不成立,下面,我们将着眼点放在xeZ的情形.先从熟悉的问题入手.当x>m时,C.就是组合数,故G Z .当x W Z且X < 〃7时,推广和探索的一般思路是:能否把未知的情形(c: f" 且x < m )与已知的结论C; G Z相联系?一方面再一次考察定义:仁”="七')二(七〃‘ + ');另一方面,可以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由(I)的计算过程不难知道:C\=-C:9.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例子发现类似的结论.因此,将转化为驾可能是问题解决的途径.事实上,当XV。
时,A-(x-l)-*-(x-/?z + l) n, (-A + /n-l)---(-x+l)(-x) v■-;C -5-1 %1若-x + m-\>m ,即x<-L则C’-i为组合数,故C:eZ •%1若-x + m-l< m,即0 <x<m时,无法通过上述方法得出结论,此时,由具体的计算不难发现:C;=0……,可以猜想,此时C:=OcZ.这个结论不难验证.事实上,当0<x<m时,在x,x-l,・・・,x-"2 + l这m个连续的整数中,必存在某个数为0.所以,C:=0eZ.综上,对于xeZ且〃2为正整数,均有C;M G Z .评注:类比是创造性的“模仿。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跳跃.在开放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求的问题与熟知的信息相类比,进行多方位的联想,将式子结构、运算法则、解题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引申、推广或迁移,可由已知探索未知,由旧知探索新知,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乂有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应变灵活性.三条件重组型这类问题是指给出了一些相关命题,但需对这些命题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复合命题,或题设的结求的方向,条件和结论都需要去探求的一类问题。
此类问题更难,解题要有更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要联想等手段。
一般的解题的思路是通过对条件的反复重新组合进行逐一探求。
应该说此类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例4 (1999年全国)a、6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a及&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_Ln ② a J_ B ③n_1_ 8 ④m_L a以其中的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O分析:本题给出了四个论断,要求其中三个为条件,余下一个为结论,用枚举法分四种情况逐一验证。
分析与解答:依题意可得以下四个命题:(l)m±n, a JL 6 , n± B => m± a ;(2)m±n, a ± P , m± a =>n_L P ;(3)m± a , nJL B, m± an a_|_B;(4) a ± P , n_L B , m± a nmJLn。
不难发现,命题(3)、(4)为真命题,而命题(1)、(2)为假命题。
故填上命题(3)或⑷。
例5.(2004年北京)已知三个不等式:ab>0,bc-ad>0,--->0(其中a b a, b, c, d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分析与解答:若ab > 0,he - ad >。
,则—=—一~—> 0a h abc d二ab > 0,bc -ad > 0 => ----- > 0a b十,c c d石thi hc-ad八若ab > 0, ----- > 0测------- > 0a b ab:.be - ad > 0,即。
> 0,—> 0 = be — ad > 0a b若阮则^^〉o a b ab:.ab > 0,叩be - ad > 0,—> 0 n〉0a b故三个命题均为真命题,选D。
四、存在判断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数学对象(数值、图形、函数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通常假=Jo, + 8 < 3. -对对任意。
w A 及E [- 1,1恒成立, 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的结论,然后在这 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
其中反证法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9例6、(2004年福建)已知/(x) = 4x + ax 2--x\x e R)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1) 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2) 设关于x 的方程f(x ) = 2x + -x 3的两个非常零实根为xi 、x 2,试问:是 否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 tm +1 > |^ - x 2|对任意ae A 及[-1,1]恒成立?若 存在,求ni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答:(1) = 4 +2心-2尤2,・・・f(x)在[―1, 1]上是增函数,/. f\x) > 0对X G [- 1,1 扼成立即X ,—ax — 2W0,对xE [ — 1, 1]恒成立①设(p(x) = x 1 - ax-2 (p(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