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评析》教学大纲(16035460)

《建筑评析》教学大纲(16035460)

《建筑评析》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603546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适用专业:建筑学学时:18 学分:1 大纲执笔人:杨勇大纲审定人:杨勇大纲审批人:韩雪一、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
《建筑评析》课程是对建筑设计作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其目的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去探求某个建筑作品存在的意义及其在设计上的优劣得失。

对于建筑师,评析的作用是,可以指导实践、启发创作、提高设计水平;对社会公众,则可提高建筑鉴赏力、普及建筑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建筑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进而加深对建筑本质的认识,建立较为全面、正确的建筑价值观,认清建筑发展进步的方向,从根本上明确建筑设计创作的目的和任务,为今后建筑设计实践和理论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和多元并存的建筑观点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勤于理论思考,确定符合时代进步的价值取向,并初步掌握建筑评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什么是建筑评析、建筑评析的目的和意义(2学时)
第二章我国当代建筑评析的状况及国外建筑评析的地位和作用(2学时)
第三章建筑评析方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去评析建筑作品(2学时)
第四章建筑评价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学时)
雅俗共赏,专家与群众结合的评定
历史的结论,时间的考验
建筑作为商品的性能价格比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创新原则
第五章建筑方针和建筑设计创优(2学时)
第六章分析与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2学时)
总结交流(2学时)
四、考核方式
采用专题论文小结的方式评定成绩。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包括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调查访问、论文写作总结交流等环节。

讲授内容不在于下结论,而重在启发思考,引导讨论,鼓励争论,允许不同见解存在。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陈志华《北窗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顾孟潮张在元《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9
参考书:
⑴. 曾昭奋《创作与形式》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⑵. 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建筑师》2~9连

⑶. 蔡德道建筑评论随感《建筑师》68期
⑷. 邹德侬从先锋建筑手法的标新立异看建筑创作的进步和倒退《建筑师》68期
⑸. 邹德侬等回归基本目标回归第三世界《建筑师》47期
⑹. 邹德侬等优秀建筑论—淡化“风格”“流派”创造优秀建筑《建筑学报》1994
年8期
⑺. 李渔舟知我者谓我心忧—评一座教学楼《世界建筑》 1995年3月
⑻. 吴焕加论朗香教堂《世界建筑》 1994年3~4期
⑼. 余立建筑评论的基本框架《建筑学报》 1995年9期
⑽. 沈福煦论建筑评论《时代建筑》 1997年1期
⑾. 傅丹林建筑评论中的“病症”《时代建筑》97年1期
八、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说明
先修课程有《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

思考题:建筑本质是什么?优秀建筑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建筑向何处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