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庸》节选ppt

《中庸》节选ppt


子思,一个把哲学从天堂带到人间的人 中国有着道家乐隐山林的出世哲学,一个彻 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一个彻底 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 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 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 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 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 中国还有着儒家积极建功的入世哲学。一个 彻底的儒家理想者理应信奉入世建功,益国 家,光祖宗,荫子孙,可是这是在世间多少 成就大业者所能为,当然社会的进步,历史 的前进是需要这样的伟人,可是更多的普通 处世的人,他们的出路在哪儿?
三达德 儒家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 仁” ,“知耻近乎勇”并提,构成对知、 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 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 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 推崇、夸耀的品质。


越王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阖闾伤足,气 病而死。夫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 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差则涕泣说:不 敢忘!后来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就是 “知耻而后勇”!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 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 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 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 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 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 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 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 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 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杨震四知
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 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 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 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 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 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 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 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 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中庸》节选
孔 子 中 庸 哲 欹学 器的 触 动 点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欹、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 宥 坐》
宥坐器:欹器,倾斜易覆之器。其器注满则倒,空则
——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 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 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 全国后不久。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 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 并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


何为“中庸”?
《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 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如,中庸之道。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

程颐、程颢: 不偏(偏颇)之谓中;不易(改变)之 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 下之定理 。 朱熹: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 平常也。” 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 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
课文注释: 中:折中,调和,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 而不变。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 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 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 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 “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 典。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 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 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它所阐述的一整套 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 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 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 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 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 要斗争。(《新华词典》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
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
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 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


子思,一个坚守孔子中庸为用的人
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
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 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 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 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 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 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 “亚圣”。

所以这世界上更多的人所奉的最高典 范更应为子思的“中庸”生活哲学。这种 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 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酌乎其间”的 学说。这种精神,在动作和静止之间找到 了一种完全的平衡,所以,我认为,理想 的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用功 中偷得一丝悠闲,悠闲中又不忘了用功, 穷不至于影响生活,富也不至于完全可以 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资助朋友。所 以,我们必须生活在尘世,必须把哲学从 天堂带到地上,子思的中庸就为我们提供 了这种可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勾践做了奴隶,含羞忍辱,当牛做马, 舔食粪便,卧薪尝胆,访贫问苦,发展生 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 仅有。最终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 秋霸主。这也是“知耻而后勇”!

负荆请罪:廉颇欲羞辱蔺相如,争权夺名, 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所感动,而负荆请罪。 靖康之耻:岳飞牢记“靖康耻,犹未 雪”,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屡试落第:清代蒲松龄考科举一直考 到70多岁,其间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 精图治,终著《聊斋》,流芳百世。
“中庸”
适当 平衡 和谐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是非分明
精 神 实 质
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
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 及。(准确性)在处理矛盾时善 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 正、中和、稳定、和谐。(适中 性)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 与时俱进。(适时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