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天体系统图: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太阳系模式图:(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2. 美国航天局23日在音频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
这颗被美国航天局称为“地球2.0”的星球是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但它比地球体积更大、寿命更长。
这颗系外行星和地球有哪些共同点?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太阳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99.86%。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
太阳向地球提供大量光能和热能,维持生物的繁洐。
3.太阳大气层由里往外:、、。
肉眼可见的是层。
4.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可扰乱地球层,影响地面通信。
②太阳活动能使地球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上空大气发光,形成现象。
[难点探究]读太阳大气层模式图:(1)太阳活动中:太阳黑子位于层,耀斑位于层。
(2)耀斑与黑子相伴而生、同步增强,其变化周期大约都是年。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人们接打手机有时发生信号断续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极光现象在哪些地区能够看见,什么时间能够看到?2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赤道方向看,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
3.地球自转的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点外,任何地点都,大约是。
(2)线速度:因的不同而不同。
最大,向两极。
[难点探究1]观察地球仪:北纬60°、北纬30°和赤道处相同的两条经线间的纬线长度等不等?有什么规律?(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与昼夜交替昼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的球体;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2)晨昏线:也叫晨昏圈,是地球上与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
(3)昼夜交替的周期: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天”。
[难点探究2] 读图1-2-3:(1)晨昏线是一个大圆。
晨线上各地在日出;昏线上各地在日落。
(2)晨线和昏线的判别:东面为昼的是晨线,东面为夜的是昏线。
(3)晨昏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②晨昏线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
③晨昏线在地球上自东向西移动,与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相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的基本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
(2)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
3(3)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难点探究3] 读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图:(1)判断地转偏向时关键是物体“前方”运动。
我们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别:展平手掌(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使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
四、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纬度相同的地区,高山顶上与山下相比,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吗?2.我国已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海南文昌),文昌基地有什么优势?4第三节地球运动(二)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区时和日界线的含义。
3.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产生时差1.地方时的概念: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
经度相同,地方时。
2.两地相比,相对在面的地点地方时较早。
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3.时区的划分:(1)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2)中时区也叫零时区,以经线为中央经线。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中时区以西,每隔15°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
4.区时:每个时区都以其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
5.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
并规定其西侧(东12区)为“今天”,东侧(西12区)为“昨天”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由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由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也就是 E 经线的地方时。
7.国际标准时:(格林尼治时间)以零时区区时为各国调整时间标准。
[难点探究] 读世界时区图:(1)知道某地经度如要换算其所在时区,就是将其经度除以15°,再对其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取整。
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116°÷15°=7.7≈8。
因此北京属于东8区。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0时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地球上时刻最早的时区是东12区,最晚的是西12区,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2.有一对双胞胎,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天。
这种情况可能吗?5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方向: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公转轨道:(1)形状: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
(2)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被称为;每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这个位置被称为。
3.公转速度: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位于远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4.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
[难点探究] 读P14图1-3-2:(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方向为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为时针方向。
(2)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
只有在半球能看到北极星。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的是至,位于南回归线的是至。
(节气)(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与间的夹角。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
2.太阳直射点:地面接受太阳的点。
太阳直射点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3.节气:夏至太阳直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太阳直射,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春分秋分太阳直射,日期分别为3 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地理学上将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称为夏半年,有186天;将从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称为冬半年,只有179天。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2.有人说北极星对于地平面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你能证明一下吗?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四)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三)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的夹角。
在某一时刻,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降低,至晨昏线上为。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规律:①任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90°)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②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⑤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难点探究1] 读图1-3-6:①说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就意味着当地当时的地方时为点。
太阳直射点总是位于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上。
②通过右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
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③计算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两地间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例如:夏至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
[难点探究2] 分析P22图1-4-7:(1)春秋分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其地理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当地,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一天达到最小值?上课的今天之后的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还是变小?2.正午的时候,我们的家乡树影朝哪?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哪一天最短?3.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哪一天面板与地面的倾角最大?4.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7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