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等产生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因此,一名优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

第一,教师只有把教育工作看成一项神圣的工作,才能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实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理想,六年中竟写了多份申请加入教育事业的《志愿归队申请书》,就是因为对教育事业有着这份热爱与眷念,虽然魏书生老师只有初中学历,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教书六年即被评为特级教师,并先后当选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或撰写书籍十二本。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如果没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怎么能把教育工作做得这么出色呢?
第二,教师应以尊重、理解、合作的态度对学生,而不应以自我为中心,用一系列清规戒律把学生束缚起来。

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使学生树立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的思想。

另外,教师还要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要能原谅学生的幼稚与无知,不应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更不应体罚学生,也就是要坚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的原则,将自己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做学生真正的朋友。

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师生关系,学生也才能放开思想桎梏去思考,去学习。

第三,在教育工作中,要摒弃文人相轻、嫉贤妒能、业务封锁、各自为政的不良陋习。

同事之间应相互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支持,共创一个良好的工作集体。

因为现代的教学已经不可能单独由个别教师来完成了,而必须由各门学科和发挥不同职能的教师共同承担。

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每个教师只顾自己所任教科目的发展,但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

只有将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一股绳,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第四,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这种职业至所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青灯黄卷夜继曰,苦口婆心易寒暑。

粉笔一支传道授业解惑,诗书半榻修身养性育人。

这些都是对教师清苦而单调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想升官、想发财的人不要做教师,没有牺牲精神的人也不要做教师,做教师就应淡泊名利,不计得失。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用来比喻教师平凡的生命旅程,实在是绝好的诗句。

做教师的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能心安理得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渐见自已的青丝变白发,习惯自已的粗茶与淡饭,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第五,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素质,应精通他所教的专业知识。

据统计,全国目前有的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还没有达到
《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

由于具体国情,目前对教师学历并没有作硬性的限制,但不可否认,由于现代教育分科教育的存在,教师的知识素养也应专门化。

《学记》上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意思是说:知识少了是做不了老师的。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一池水。

这就得不断给自己加压,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充实、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致于落伍甚至遭到淘汰。

第六,作为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的教师,应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传送与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理念不断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啃老本。

要经常阅读书报杂志,以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方向,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章学诚曾说过:学问文章,聪明才辩,不足以恃世,所以恃世者,在乎识也。

也就是说人应有远见卓识,应用一种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来看问题。

要能清醒地看到自己业务上的弱点和与同行间的差距,而不要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来自我掩饰。

第七,教师应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也就是要有超群的口才。

因为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领会和吸取的程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还有人说过:三年练好一双腿,却练不好一张嘴。

可见要想在课堂上做到口若悬河,妙趣横生,言简意赅,一语见的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多花些功夫,多了解一些讲演、逻辑、语言、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第八,作为几十名学生的指挥官,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个连学生也管理不了的教师,根本就无从谈起所谓的教学效率。

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

通过一些方法,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以便更好地支配和掌握教学过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把教育工作做好,事先一定有所准备,一定要做好组织安排。

否则,教育教学乱无头绪,怎能有良好的的成效呢?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够完善,怎么能让学生亲近他,信服他,怎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鲁迅也曾经说过: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教师人格魅力培养的重要性:它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每个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写下光辉的篇章!
第九,教师应为人师表。

这包含着两方面意思:一是教师的仪容、衣着。

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

一个蓬头乱发、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或者衣着过于绚丽、曝露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即使他(她)有着渊博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不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二是教师的精神面貌。

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形象。

假如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个人问题,不能处理好社会、家庭矛盾,而把苦恼和愁容带进课堂,就有可能因为心境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教师可能会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给学生施以压力,从而使学生莫名
其妙,造成心理紧张;或者因为精神萎靡不振,魂不守舍,上课时稀里糊涂,使学生无所适从。

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也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十,教师要有美好的内在形象。

如果说较好的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的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

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

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塑造人的灵魂。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在品德、才能、审美、体魄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教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

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要有执着的信念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名利与得失。

第十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为此,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要常与学生接触交谈,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虚心接受学生意见;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必要途径。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作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