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经济效益

教育经济效益


根据马克思关于少量复杂劳动等于 多倍简单劳动的理论,确定劳动简化比, 将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进而 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 献。
计算步骤
例:现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为尺度的劳
动简化比来计算我国1978—1987年教育 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 1、确定计算的基期年份和报告期年份, 统计各自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
教育的经济效益图式
教育经济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二、 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和分类 Nhomakorabea教育经济效 益的特点
1、间接性 2、迟效性 3、长效性 4、多效性 5、流动性 6、近似性 7、条件性
教育经济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教育效益的种类
1. 2. 3.
教育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私人经济效益 教育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第五专题 教育经济效益
教育经济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本章提要
教育经济效益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章主要探讨教育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和类型,分 析和比较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测量和分析教育 成本收益。
教育经济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第一节 教育经济效益概述
一、 教育经济效益的基本含义
直接效益: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个人和
社会直接产生的效益。包括:社会受教 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素质、社会意 识、身体素质等的提高; 间接效益:在教育产生的效益中,不直 接反映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的利益。如: 教导人们守法的行为,养成良好休闲娱 乐习惯,保存共同的文化传统等。
教育的货币效益和非货币效益
2、以受教育年限为尺度确定劳动简化比系数; 以4年及以下为基准1 5-6年(高小):(5+6)÷2 ÷4=1.37 7-9年(初中):(7+9) ÷2 ÷4=2 10-12年(高中):(10+12) ÷2 ÷4=2.75
13-16年(大学):(13+16) ÷2 ÷4=3.62
1、阶段不同(投入—产出) (效率)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培养出一定的人才; (效益)所培养的人才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在创造 社会产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范围不同 (效率)从微观角度研究教育资源的消耗如何转化为教育的产出,属 于教育的内部经济活动; (效益)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发球教育的外部经 济活动。 3、计算方式不同 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成果/教育成本 教育经济效益=教育收益—教育成本 4、研究意义不同 (效率)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教育产出,克服浪费现象,合理有 效使用教育资源; (效益)通过对教育经济价值的正确评价,提高人们对教育经济功能 的认识,使教育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
17-19年(研究生):(17+19) ÷2 ÷4=4.5
3、计算平均劳动简化比 平均劳动简化比=∑(某级教育程度劳动力的 劳动简化比×受某级教育劳动者人数占劳动 力人数百分比)
4、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 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实际 劳动力总数
5、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增长的 贡献
贡献率=增加劳动量/全部劳动量×100% 贡献值=国民收入增长额×报告期对国民
收入的贡献率
五、生产函数法
西方经济学中描述投入与产出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学表达式。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t. Ka.Lo Y:一定时期的产出 At: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K:资金投入量 a:资金的产出弹性 L:劳动的投入量 O:劳动的产出弹性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之能力 和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获得的国民收入 的增加额,抵偿了教育和培训成本之后的余额或纯收益。包 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和促进作用及份额大小;二是教育给受教育者个人所带来的
收益及收益多少。
教育经济效益和教育经济效率的区别
货币效益:受教育者由于受教育,在未
来劳动中会带来金钱收入的增加。 非货币效益:受教育者获得的不能以货 币计量的其它教育利益。
第二节 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
一、客观描述法 通过一般的典型调查或资料汇总来阐明或推断教
育经济效益。 例1:从日本的战后经济发展看教育的经济效益 例2: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起飞所显示出的教 育经济效益 特点:直观形象、简便易行 计量不准确,说服力不强,缺乏普遍意义
教育经济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本章小结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之能力和素质的劳
动者,他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获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额,抵偿了教育 和培训成本之后的余额或纯收益, 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对社
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及份额大小;二是教育给受教育者
个人所带来的收益及收益多少。研究教育经济效益不仅要回答教育有没 有效益,更需要回答教育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对教育经济效益的分 析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特别是教育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 能够通过统计和计算,用数字来反映教育经济效益的大小,这样会更准 确地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作出多大贡献。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 方法主要有: 舒尔茨的“投资增量分析法”、 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法、 苏联的劳动简化法、生产函数计算法等。
相关分析法: 用平均教育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之间的
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说明教育经济效益的 高低。 局限性:同一时期内的教育投资水平往 往要在下一时期才能产生效益
三、成本收益法 分别计算出各级教育程度的社会收益率
和个人收益率,通过加权平均方法算出 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四、劳动简化法
教育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教育经济效益:通过教育投资生产出一
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在 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社会 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教育的非经济效益:教育所培养出来的 各种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进入经济社会各 个领域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积 极作用。
教育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