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艺术基础课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基础课教学大纲

7
二、戏剧化与歌舞(如《雨中曲》、《音乐之声》等) 三、戏剧化与类型、明星 第三节 华语电影与戏曲(音乐)片 一、《红楼梦》、《天仙配》等 二、《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
要点与思考:戏剧化电影的特征与魅力 第十二课 纪实主义电影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纪录片的影响 一、弗拉哈迪使纪录片空前独立 二、格里尔逊、维尔托夫、伊文思、里芬斯塔尔的影响力 第二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二次大战后社会现实的呼唤 二、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的《偷自行车的人》和改编自真实社会新闻的《罗马11时》 第三节 永远的现实主义 一、好莱坞也不放弃的 二、第三世界的低成本电影(伊朗) 三、独立影像与民间影像 要点与思考:纪实主义是电影永不褪色的本质属性 第十三课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比意大利早了10年的新现实主义 一、从“苦情戏”到现实剧 二、《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
11
1
就目前而言,影院电影画面的空间面积之大、清晰度与色彩和声音的还原度之好,都是电视声屏所 无法比拟的。 二、观看环境效果不同
电影是集体观看,仪式感强,期待值高;电视观看是家庭性的,相对随意自如,消遣性与娱乐性要 求更强。 三、电影更注重造型动作,电视剧则更多使用人物台词
这第三点主要是基于上述两点而来的。 第三节 影视艺术基本属性
要点与思考: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因与影响 第十四课 现代电影与新浪潮电影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电影的起步 一、美国的《公民凯恩》(1942) 二、中国第二代导演费穆与《小城之春》(1948) 第二节 欧洲新浪潮电影 一、伯格曼《野草莓》(1957) 二、《广岛之恋》(1959)与法国新浪潮 三、前苏联“思想电影”和别开生面的战争电影 要点与思考:现代电影与新浪潮电影的共同特点是关注人的情感活动与内心世界 第十五课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影视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三代、第四代的反思电影 一、谢晋的《芙蓉镇》(反思文革) 二、吴天明的《人生》(反思现实社会)和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反思电影美学)
第一课 影视艺术概说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影是什么艺术 一、综合艺术 需要综合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创作和制作;运用其他多种艺术形式来进行审美表达。 二、蒙太奇艺术 蒙太奇艺术构思与技术处理是电影艺术的核心。 三、时空声像复合艺术 以上三点对电视剧艺术来说同样如此。
第二节 电影、电视剧艺术比较 一、画面声像空间可能性不同
9
第二节 第五代的探索电影 一、陈凯歌的《黄土地》(注重造型与诗情) 二、张艺谋的《红高粱》(注重娱乐与视觉)
第三节 中国影视大改革与大发展 一、新生代电影逆风起飞 二、华语电影整体连动(大陆与港澳台及海外制作华语片的繁荣) 三、电视剧繁荣发展 要点与思考: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影视大发展
第十六课 当代影视审美发展趋势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要点与思考:构图法则和动态与意向
第四课 影视画面景别及审美节奏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景别理与心理效果
景别的远近大小变化不仅具有自然观看的生理依据,也有心理作用和影响。
三、追求节奏
不同景别的影视画面组合起来,能很好地再现人物或景象的远近大小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性 与节奏感。
第六课 狭义蒙太奇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影蒙太奇由来 从建筑学到电影,其狭义所指主要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及关系,也可指镜头内部画面之间的连接
及关系。 第二节 叙事类蒙太奇
一、连续式和颠倒式 二、平行式和交叉式 第三节 表现类蒙太奇 一、对比式和节奏式 二、隐喻式和抒情式 三、复现式和积累式(后者通常在镜头内部完成)
要点与思考:常见蒙太奇分类及功能(叙事和表现的分类是相对的,并非相互排斥) 第七课 广义蒙太奇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原理 一、就近相关(库里肖夫电影实验之一) 二、相似相关(比喻和联想,“更像两数之积”)
5
三、整体相关(库里肖夫电影实验之二) 第二节 蒙太奇与认知
一、分析与综合 影视的分镜头(分组)拍摄和非线性剪辑合成
第十七课 佳片(新片)赏析(二) (注:一般选经典的中国影院电影,新老不限,不使用固定影片,也可以用动画片)
10
要点:事先布置看片,相对完整地分析讨论1部(动画短片可以2部)影片 第十八课 佳片(新片)赏析(三) (注:内容不分影片类型和国族,时间机动,在学期周数多的时候安排) 考查2课时,1周 总计18~19周,36~38课时 参考书目:
更容易造成长镜头(电影胶片超过100英尺)。
4
第三节 影视镜头描写方式及审美表达 一、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的视角(第一人称) 二、客观镜头:代表导演的视角(第三人称) 三、空镜头:通常指既不运载特定故事情节内容、也没有人物的画面,大多具有抒情写意性或调整节奏 的效果。 要点与思考:镜头的描写方式及审美表达
第一节 电影 一、奇观化 二、数字化 三、综合化 以上各点是当代电视剧也努力做到的,相对而言没有电影更为显著。
第二节 电视剧(以中国为主) 一、题材逐步当代化(《蜗居》、《金婚》等) 二、剧情自觉类型化(《暗算》、《潜伏》等) 三、精品多成系列化(《闯关东》、《乡村爱情》等)
第二节 全球化与民族化 一、全球化与好莱坞化 二、文化例外与“和而不同” 要点与思考:当代影视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多样性的统一
镜头可由单个画面组成,通常由多个画面组成;如果说画面是词,那么镜头就是句子。 二、镜头在拍摄中的所指
连续不间断拍摄所取得的一段声像(经常以影像为主)胶片或磁带(线)。 三、镜头在作品中的所指
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声像胶片或磁带(线) 第二节 影视镜头运动分类及再现、表现功能
一、推、拉;跟、摇、移 二、变焦拍摄、轨道拍摄、航拍 三、综合运动拍摄
1.倪祥保、钱锡生《影视艺术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2.郦苏元《电影常用语词例释》,中国电影出版社 3.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4.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 5.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倪祥保《美育概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执笔人:倪祥保 2008年10月27日
二、意识性 爱森斯坦的认识 电影与意识流 无论是创作还是接受,蒙太奇都要比较符合人的认识特性
第三节 蒙太奇的诗性 一、物我相入、情景两切 二、声像互动、形象思维 三、随意组合、广义假定 广义蒙太奇涵盖整个影视艺术领域。 要点与思考:蒙太奇原理,蒙太奇与认知
第八课 佳片(新片)赏析(一) (注:一般选经典的中外电影,新老不限,不使用固定影片,也可以用动画片)
膝盖以上,近距交往和室内活动人物常用景别。(较少背景) 四、全景
人物全身(基本顶框)出现在画面,与背景平分秋色,容易进行情景交融处理。 五、远景
人物在画面上显得很小或没有人物的辽阔深远景观,景是主角,抒情写意性强。 要点与思考:常见景别的再现、表现可能 第五课 影视镜头及其审美功能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影视镜头的基本含义 一、镜头的组成
6
三、欧洲戏剧电影(长片)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初创发展
一、从“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到中国人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二、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石川与《难夫难妻》
要点与思考:戏剧艺术和分镜头拍摄对电影发展的推动 第十课 无声电影的发展与成熟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好莱坞无声电影 一、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二、卓别林从舞台走向街头与喜闻乐见的思考 第二节 欧洲无声电影 一、探索“意识银幕化” 二、《卡里加里博士》(《大独裁者》) 第三节 中国无声电影 一、从《庄子试妻》到《劳工之爱情》 二、从《火烧红莲寺》到《孤儿救祖》、《神女》 要点与思考:无声电影艺术成熟的主要标志 第十一课 戏剧化电影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声电影诞生 一、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1926) 二、中国的《歌女红牡丹》(1930) 第二节 好莱坞戏剧电影的类型化与明星制 一、戏剧化与故事(“故事就是一切”)
影视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11123 课程类别:全校性任意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校所有各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每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倪祥保 指定教材:《影视艺术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学目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现当代大学生非常需要加强的。由 于电影电视是大众文化中的强势媒介,影视艺术对年轻大学生的影响力又特别大,因此,怎样增进大学生 对影视艺术及其传播的了解,进一步提高相关的鉴赏能力,尤其显得重要。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通过 对影视艺术基础知识的很好掌握,提升大学生的影视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点:事先布置看片,相对完整地分析讨论1部(动画短片可以2部)影片 第九课 电影的诞生及起步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卢米埃尔兄弟、爱迪生 一、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二、电影视镜(西洋镜)发明家——爱迪生 第二节 梅里爱、鲍特和欧洲戏剧片 一、梅里爱自觉地将戏剧艺术引入电影领域 三、鲍特《火车大劫案》与比较自觉的分镜头拍摄
一、形象生动 二、雅俗共赏 三、大众文化
要点与思考:电影是什么艺术 (布置需要阅读的参考书和观看的影片) 第二课 影视画面——构图元素及其美学意义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影画格、电视帧及影视画面定义 一、电影画格、电视帧 二、影视画面定义
拍摄(观看)对象及背景相对稳定、视听兼备、时空复合而有独立表意内涵的光电活动声像。 影视画面不仅具有三维空间性,还有声音这第四维;通常由多个画格(帧)组成。 第二节 构图元素及其美学意义 一、时间与空间 二、色彩与明暗 三、角度与景深 四、音乐与声响 要点与思考:画面定义和构图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