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
课程编号:18600760j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总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大纲主撰人:
内容简介
《影视美学概论》是影视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本
课程一方面将电影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
流派及其发展流变;一方面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框架内,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探讨了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同时兼顾实践性,
是电影美学思想史与影视美学原理的结合,基本涵盖了影视美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理论与热点问
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美学各个历史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
变,能够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与文化特性,并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
践中的问题,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 现代电影美学理论(8学时)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四节 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二章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8学时)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第三节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8学时)
第一节 综合性与技术性
第二节 逼真性与假定性
第三节 造型性与运动性
第四节 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
第五节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
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8学时)
第一节 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
第二节 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
第三节 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导演的梦幻世界》,王心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相关专业本科生系统地学习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
用影视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影视艺术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
义。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水平,培养审美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美学各个历史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
变,能够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与文化特性,并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
践中的问题,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本课程是影视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习本课程
之前自学者应先自修影视艺术概论、电影史、美学等课程。修好本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如纪录
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电视制片人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从“影视美学的基本涵义”讲起,重新审视了影视美学的内涵以及研究范畴,重点讨
论了影视艺术美的本质与影视语言、影视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特别是尽量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影
视作品与审美接受的关系,根据当代文化转型的新特征,对电影和电视的审美接受作了新的分析
和阐释。在对中外影视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审美的眼光来研究影视文本与观众间的联
系,研究影视美学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中的流变。
本课程的深度体现在对“影视语言与符号学”、“纪实性作品的文化思考”、“影视艺术中的哲
学追求与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的关系”的分析中, 对“后现代”的理解是个难点,
“后现代”之所以引发影视理论界人士上的混乱,是因为除“后现代”概念的不确定外,往往没
有从不同语境层面去理清它的多重含义,后现代至少有三个层面,即现实的文化层面、哲学和美
学层 面、关于“复制”的技术层面。 深度为中上等。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一)教学要求
1.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剧本创作。
2.欣赏大量的影视作品并进行分析。
3.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和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4.掌握影视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二)主要环节
1. 理论讲授
2. 作业以及评讲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影视美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他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由于课程性质决定,
反映影视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变化中看创作理念的变化成为本门课程必须做到的一点。课程
或在每一章设有最新动态的讲解的部分,或在章节中直接将最新动态融入其中,以新颖的结构和
生动的实战演练,将教材变成一个活动的课堂,将机械死板的知识传授变成灵活的体验、感悟、
思考、生发过程,学生、教师在与教材的探究互动活动中获得自由,由单边的知识灌输变成双边
的素养开创和生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