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2)
• 手术治疗:经全椎板切除瘘口夹闭术
• 手术要点:夹闭切断自瘘口向脊髓表面引流的静 脉
• 优点:可准确夹闭瘘口,疗效确实,无复发 • 缺点:手术创伤大,脊柱稳定性受影响 • 适应症:多发瘘口,颈段和骶尾部的瘘口 • 本组有61例行全椎板切除瘘口夹闭术(98年以前)
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
• 根动脉硬脊膜支供血的位于神经根袖套处的动 静脉瘘
• 瘘口位于颈段2例,胸段78例,腰段20例,骶
尾部10例
• 本组有6例为邻位多发瘘口
• 引流静脉穿过硬脊膜向脊髓表面静脉引流
• 脊髓表面静脉向上下流出明显延迟
治疗方法(1)
• 栓塞治疗:颗粒栓塞 胶栓塞 • 优点:微侵袭 • 缺点:误栓塞,再通,复发 • 本组有12例患者行栓塞治疗,3例复发 再手术
后无变化
治 疗 效 果
(3)临床随访 • 9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期3~120月 • 10例患者术后无变化 • 8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肌力增加 一级以上) • 术前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术后恢复更 好, • 本组有54例随访时肌力已恢复正常,获 痊愈

论 (1)
• 硬脊膜动静脉瘘造成脊髓实质静脉高压
脊髓静脉回流障碍,产生脊髓功能受损 静脉性脊髓缺血可发展成脊髓缺血坏死 称Koix-Alajouanine综合征,本组有4例

论 (2)
•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脊髓 MRI,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确诊手段是选择性 脊髓血管造影。我们强调脊髓血管造影时不
能遗漏一根脊髓血管,包括双侧髂内动脉,
腰动脉,肋间动脉,及颈部血管。
(1)术后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 106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进行了造影复
查 • 所有复查病例均显示瘘口消失 • 栓塞组有3例在1~5年后症状复发 • 再次造影发现瘘口再通,又经手术治愈
治疗效果
(2)术后脊髓MRI检查 • 89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复查了脊髓MRI • 显示脊髓表面的血管流空影均消失 • T2像髓內水肿的高信号影74例消失,15例缩短 • 但4例术前髓内呈混杂信号影的晚期患者,术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s)
• 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 本病症状无特异性,常被误诊。
一 般 资 料
硬脊膜动静脉瘘110例 • 其中男性97例,女性13例 • 平均年龄51岁(21~72岁)


• 硬脊膜动静脉瘘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 本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愈后良 好。

谢 !


(3)
• 我们认为:目前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经相应节段的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行
硬脊膜动静脉瘘向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切断 术 • 此术式创伤小,疗效确实,有利于术后早期 康复

论 (4)
• 我们强调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 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可防止脊髓静脉血栓形成Βιβλιοθήκη • 促进脊髓静脉流出道的重建
• 使脊髓静脉高压尽快缓解
• 平均病程18个月(1~ 60个月)
临床表现
• 1) 感觉障碍
• 2) 运动障碍
• 3) 括约肌功能障碍 • 4) 疼痛
影像学表现
(1)脊髓MRI:
·脊髓周围有迂曲的血管流空信号影 T2像髓内呈高信号,提示脊髓水肿 ·晚期患者髓内呈混杂信号影,提示脊
髓坏死,本组有4例
影像学表现
(2)脊髓血管造影
• 经单侧半椎板切除瘘口夹闭术
• 优点: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不受影响 • 适应症:胸段,腰段的单发瘘口 • 本组有37例行单侧半椎板切除瘘口夹闭术
术后处理
• 抗凝治疗:术后第二天开始,至少3个月 • 血液稀释治疗:等渗液3000ml/日,共7天 • 早期康复治疗:术后第3天即开始进行
治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