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分离技术自测题(推荐文档)

食品分离技术自测题(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平衡分离过程2.速率控制过程二、填空1、食品分离过程是熵的过程,必须外加能量才能进行。

2、食品分离通常来说要达到下列两个目的: , .3、随着社会地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上形成的分离技术越来越多,但从本质上来说,所有分离技术都可分为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传质分离又分为和4、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性质可分为和两大类5、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方法可分为、、三、判断题1、分离剂是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或辅助物质,它包括质量分离剂和能量分离剂。

()2、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有两相组成的混合物。

()3、单元操作侧重分离方法的共性规律,而分离过程则侧重分离方法的个性规律。

()四、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是A 过滤B超滤C蒸馏D萃取2、以下不属于平衡分离过程的是A 离子交换B色谱C结晶D干燥五、简答题1、分离过程有哪些基本原则?2、食品分离过程特点是什么?3、评价一种食品分离技术的优良,可从哪几方面来考虑?4、简述食品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细胞的破碎与细胞分离一、名词解释凝聚絮凝差速离心分离:离心速度逐渐提高,样品中组分按大小先后沉降。

区带离心分离:借助离心管中的梯度介质,经高速离心将样品中组分分离。

二、选择题1、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A、珠磨法B、高压匀浆法C、A与B联合D、A与B均不行2、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3、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4、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5、哪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6、高压匀浆法破碎细胞,不适用于()A. 酵母菌B大肠杆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D.青霉三、判断题1.细胞破碎时破碎率越大,细胞中大分子目的物得率越高。

()2.G -菌细胞膜网状结构不及G+菌的坚固,故较易破碎。

()3.机械法中高压匀浆法细胞破碎率最高,且成本最低。

()4、超声波破碎法的有效能量利用率极低,操作过程产生大量的热,因此操作需在冰水或有外部冷却的容器中进行。

()5、冻结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降低其亲水性和通透性。

()6.渗透压冲击是各种细胞破碎法中最为温和的一种,适用于易于破碎的细胞,如革兰氏阳性菌和动物细胞。

()7、差速区带离心中,梯度液的密度要包含所有被分离物质的密度。

()8.凝聚与絮凝作用的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沉淀的状态不同。

()9、平衡区带离心适于分离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物质。

()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可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加。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化学细胞破碎中常用的试剂有(),(),()等。

3、在非机械法破碎细胞的方法中自溶法是利用_______ ___溶解细胞壁。

4、当目标产物存在于细胞膜附近时,可采用较温和的方法如____ __ 、_ _等5、破碎率的测定方法有、、。

五、简答题1、试比较凝聚和絮凝两过程的异同?答:凝聚和絮凝——在电介质作用下,破坏溶质胶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凝聚:简单电解质降低胶体间的排斥力。

从而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越易分离。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2、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的预处理?常用处理方法有哪几种?答:提高过滤速度与过滤质量改变发酵液性质(黏度↓、颗粒 、颗粒稳定性↓) 去除部分杂质使产物转入到易处理的相中(通常是液相)方法:加热、调节pH、凝聚、絮凝3、比较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异同4、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5、比较机械破碎法与非机械破碎法。

6、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沉淀分离技术一解释名词盐析盐溶KS分段盐析法β分段盐析法二、选择题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2、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3、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A.乙酸乙酯 B正丁醇 C.苯 D.丙酮4、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A.介电常数大 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5、在蛋白质盐析时,有关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浓度提高,盐加量减少,收率降低,故常适当降低浓度B. 浓度过高会导致沉淀中杂质增多,发生共沉淀作用C. 一般认为5.5%~7.0%的蛋白质浓度较适宜D. 浓度对盐析效果基本无影响6、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则等电点pH会()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8、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 )沉淀原理。

A盐析 B有机溶剂沉淀 C变性沉淀 D生成盐类复合物沉淀9、腐竹的生产是利用的()实现大豆蛋白的分离的。

A盐析 B有机溶剂沉淀 C变性沉淀 D等电点沉淀10、在用PEG沉淀技术中,PEG相对分子量和浓度对沉淀蛋白质的影响有()。

A. 相对分子量在2000~6000之间,相对分子量低,沉淀效果好B. 相对分子量>6000时,相对分子量低,沉淀效果好C. 浓度越高,沉淀效果好D. 浓度超过20%,会使溶液黏度增大,造成沉淀的回收困难三、判断题1、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比盐析高。

()2、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分离法选择性不及有机溶剂沉淀法。

()3、“碱提酸沉”法分离大豆蛋白是基于变性沉淀分离法的理论。

()4、丙酮,介电常数较低,沉淀作用大于乙醇,所以在沉淀时选用丙酮较好。

()5、蛋白质类的生物大分子在盐析过程中,最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温度高会增加盐溶解度。

()6、盐析法一般可在室温下进行,有机溶剂沉淀则需在低温下进行。

()四、填空题1、Cohn方程logS=β-KsI中,Ks越,β值越,盐析效果越好。

2、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和。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和()。

4、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剂应用最多的是(),通过()作用,使生物大分子产生沉淀。

5、凝乳酶催化牛乳酪蛋白的沉淀属于()沉淀分离法。

6、变性沉淀分离法除了利用热使生物分子变性沉淀以外,还可加入()、()、()等引起生物分子变性而产生沉淀。

五、简答题1、简述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

2、沉淀用有机溶剂选择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1)、是否与水互溶,在水中是否有很大的溶解度;(2)、介电常数小,沉析作用强。

(3)、对生物分子的变性作用小。

(4)、毒性小,挥发性适中。

3、根据溶解度不同,蛋白质有几种分离纯化方法。

利用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是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溶剂的介电常数和温度等。

1)等电点沉淀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单纯使用此法不易使蛋白质沉淀完全,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2)盐析沉淀中性盐对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一定浓度的中性盐可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因素而使蛋白质盐析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保持着天然构象而不变性。

有时不同的盐浓度可有效地使蛋白质分级沉淀。

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蛋白质分子间极性基团的静电引力增加,而水化作用降低,促使蛋白质聚集沉淀。

此法沉淀蛋白质的选择性较高,且不需脱盐,但温度高时可引起蛋白质变性,故应注意低温条件。

4、味精生产和柠檬酸生产中各采用那种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产品?(钙盐法,锌盐法)第四章超临界流体萃取一名词解释超临界流体萃取夹带剂二、选择题1、CO2在下列温度与压力条件以上时,为超临界流体的是()A. P=0.525MPa; T=-56.7℃B. P=7.38MPa; T=31.1 ℃C. P=0.525MPa; T=31.1℃D. P=7.38MPa; T=-56.7℃2、下列()的引入会导致化合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溶解度降低。

A.弱极性官能团B.任意官能团C.强极性官能团D.类脂有机化合物3、使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化合物时,萃取能力取决于()A.密度B.扩散系数C.萃取压力D.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对常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流体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尽可能高B.超临界流体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C.超临界流体的蒸发潜热没有要求D.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不能过高5、下列可以用超临界流体CO2直接萃取的是()A.葡萄糖B.氨基酸C.淀粉D.酯类6、下列那一项不是超临界流体的优点()A.选择性好B.溶解性强C.扩散性能好D.易于控制7、下列成分中最适合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是()A.生物碱B.黄酮C.挥发油D.醌类及其衍生物8、下列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方法错误的是()A.加入适当的夹带剂B.采用较高的提取压力C.原料粒度要尽可能小D.采用超声波、微波等强化技术三、判断题1、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越难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式进行萃取,相对分子质量在200到400范围内的组分容易萃取。

()2、一般来说,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而黏度与扩散系数却与气体相当,因此溶质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传递能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但是却不如液相过程。

3、夹带剂可改善流体的溶剂化能力,提高溶质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压力。

()4、随着萃取压力增加,多数化合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先下降后上升。

()5、酚类的醚化与酯类的酯化都将增加化合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

()四、填空1、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相关,在临界点附近,系统___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密度大幅度的改变,从而引起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____的改变。

2、超临界CO2流体对___(低/高)分子量的___(弱/强)极性有机化合物有较好的溶解能力。

3、苯酚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为3%,酚羟基被甲基取代后,溶解度将会___4、根据调控超临界流体密度的方法不同,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可分为和。

五、简答题1、简述超临界流体的性质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①密度→溶解度②黏度→流动性③自扩散系数→传质性能2、夹带剂改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过程的原理①夹带剂可显著改变超临界溶剂系统的极性,提高被分离组分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并相应的降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的操作压力,从而大大拓宽超临界CO2流体在萃取天然产物方面的应用;②加入与溶质起特殊作用的夹带剂,可极大的提高超临界CO2流体对该溶质的选择性;③提高溶质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对温度压力的敏感程度,在萃取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单独改变温度来实现分离的目的;④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⑤改变溶剂的临界参数;3、试论述超临界CO2流体哪些特点使二氧化碳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超临界萃取剂?4、试比较超临界萃取的三种典型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