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创意审美的三个维度摘要:文化创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其相关审美在现实展开中关乎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创意自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化创意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关系;三是文化创意审美与美学理论研究的关系。
在当今大审美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它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强化,以至于在文化创意审美中造成经济价值至上而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不足;注重满足感性审美欲求而精神审美被弱化;审美想象力与原创力匮乏,而美学理论批判不到位等繁杂现象。
这三个维度的深层研究,不仅可以推动美学理论对文化创意的有效介入,促使文化创意实现美学提升,以发挥其培育和提升大众审美素养的应有作用,而且有助于美学理论实现有效拓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审美对象;审美活动;审美经济;美学理论“文化创意”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1998年正式使用“文化创意产业”一词中提出的。
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审美经济、体验经济崛起,消费日趋审美化的背景下逐步提出来的,它有别于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具有浓郁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工业”。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视为文化工业的转型与升级。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曾预言将出现一种“体验工业”:“大部分‘文化工业’致力于创造和上演特殊心理体验。
今天,几乎在所有的工业社会里以艺术为基础的‘体验工业’,都方兴未艾。
娱乐活动也如此,大批娱乐场所、教育机构,还有某些精神病治疗机构,都参与可称为生产体验的活动”①,而文化创意产业何尝不就是“以艺术为基础”、注重审美体验呢?换言之,当下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完全可以视为托夫勒所预言的“体验工业”,而“重体验”的要求也赋予了文化创意以内在的审美冲动。
与文化工业时期文化产品之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尖锐对立不同,文化创意中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对立程度趋于缓和、甚至相互依存。
同时,由于现代消费的飞速发展,美感、审美趣味等已经成为消费选择的重要衡量标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旨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审美需求的生产方式,不应再局限于“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理应更为注重审美价值的塑造、审美趣味的满足和培养,更为注重大众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满足等。
那么,从美学的理论高度来审视文化创意,它要在大审美经济中获得蓬勃发展,便需要从三个维度准确地把握文化创意相关的审美问题:首先是内在层面,即文化创意自身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其次是外在层面,即文化创意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对接;最后是理论层面,即文化创意审美与美学理论的互动。
而当前文化创意在发展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难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中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开发、影视创意中作品在银幕与荧屏之间的转换、高新技术运用与内容创新的融合,等等,恰恰是这三个维度所要关注的问题。
可见,能否有效深化文化创意审美三个维度的研究,将直接影响文化创意的发展。
一、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文化创意,是以生产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为目的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
它需要充分发挥创意主体的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等,借以实现对感性“最辉煌”、“最灿烂”的呈现,最终凭借超功利的审美创造来实现功利性的经济利益追求。
这就内在地决定了文化创意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三种规律:一是美的规律,文化创意要凭借审美创造力给予创意以美的形式和内容,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并满足其感官与精神的双重审美需求,就必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二是文化规律,文化创意以文化素材作为创意的基础,以创造新文化产品作为目的,是一种文化行为,只有遵循文化规律才能恰当运用文化素材、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等,进而顺应文化发展的潮流并推动文化发展;三是经济规律,文化创意向现实形态的转换及产业化发展,直接受到资本、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影响,因而必须依据经济规律进行投资、生产与营销等以谋求利润最大化。
相应地,遵循美的规律,可使文化创意拥有积极丰富的审美价值;遵循文化规律,将赋予文化创意以较高的文化价值;遵循经济规律,便有助于提升与发掘创意自身的经济价值。
对于优秀的文化创意而言,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三者是有机统一于一体的。
但目前相当多的文化创意,因对文化创意发展规律缺乏充分认识与把握,以致在实践中出现盲目追求经济价值而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不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的提升与发展。
概言之,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文化创意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但审美价值处于核心性地位。
文化创意,顾名思义,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文化价值乃是其内在属性。
基于此,人们给予文化创意的文化价值以较高地位,如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教授贾斯汀·奥康纳认为,在“创意产业”中“文化价值是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的基石”②。
这一论断虽然强调了文化价值之于经济价值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审美价值的地位与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等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满足,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人们寻求满足的重点所在。
诚如托夫勒所预判的:“由于消费者对基本物质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经济力量转向满足消费者对美和气派、个人爱好和感官享受等方面变化无常、五花八门和因人而异的需要。
制造部门将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有意识地设计心理优势和心理满足。
”③文化创意之所以能在大审美经济背景下获得产业化发展,关键在于其审美形式与内容能够给人们的感官、情感、心理等带来愉悦的体验,其审美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而文化创意的文化价值,更为注重的是文化产品带给人们的文化体验,强调的是文化产品在相应创意门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鉴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审美价值才是文化创意的核心性价值。
但这并非要贬低或否定文化价值之于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事实上,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文化创意中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
以优秀创意产品的形式为例,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往往要选择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为基础,熔铸成为创意的现实形态,从而赋予创意以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审美形式;而这种审美形式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还依托人们对审美形式的接受进而推动了形式元素中潜藏的文化价值的传播。
第二,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共同构成了经济价值的基础。
在大审美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得到大众认可接受的结果,从经济角度来看,客观上就是文化创意产品潜在经济价值向现实经济效益的转化。
换言之,文化创意的经济价值是以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为基础的,而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也的确在两个根本层面决定着经济价值的现实转化。
一方面,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高低综合影响着经济价值的大小。
一般而言,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越高,其对大众获得感官、情感、心理、文化、精神等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地就会得到大众更高程度的认可,促使他们进行相应创意的直接消费甚至是持续消费,创意的经济价值自然就越高。
反之,创意产品无法满足大众对产品消费的多元期待,其经济价值自然就越小。
但由于文化消费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经济行为,文化创意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在其经济价值转化中的影响并不均衡,这就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文化产品依然可以发掘出较大的经济价值等现象。
如《变形金刚》、《星际迷航》等好莱坞电影,内容中并无深刻、丰富、多元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也主要体现在它们通过高新技术所打造的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但它们却凭借着对视听感官审美需求的满足而赚取了高额利润。
另一方面,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可接受性影响经济价值的转化程度与范围。
文化创意潜在消费群体的性别、年龄阶段、教育程度、职业、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共同形成了他们对文化创意审美的前理解,进而影响到对文化创意审美的接受。
而文化创意,受创意主体的审美观念与文化观念、创意素材的文化特质等的制约,又必然呈现出一种特定的美学与文化特征,展现出相应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那么,文化创意能否在审美与文化方面彰显独特性的同时拥有较大的共通性,赢得更大范围内受众的认同与接受,将直接影响经济价值的转化程度与范围。
如同是“木兰从军”的素材,国内所打造的影视动漫类创意产品却难以超越文化屏障实现跨文化传播,而美国的动漫电影《花木兰》却风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电影市场。
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我们在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发掘与赋予过程中,没有充分评估文化创意在异域文化中传播的障碍程度与超越难度。
第三,文化创意潜在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追求,是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提升的现实动因。
在经济利润最大化追求的驱动下,文化创意都致力于实现自身的大众化、跨区域、跨文化传播,而其前提则是作为潜在经济价值基础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高及其可接受性的增强。
这就要求在文化创意过程中,必须遵循美的规律和文化规律:在准确把握当代审美风尚、审美价值取向、审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基础上,准确评估文化创意素材自身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与当代审美趣味、文化取向对接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以审美想象力为核心的审美创造力,赋予文化创意具有时代特征并为时代所认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也即是说,文化创意不仅要在创意形式上能够满足当前大众对感官审美的追求,而且要在创意内容上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审美追求,甚至于能够引导大众审美理想的提升。
文化创意,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切实提升了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且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文化诉求,才能在当下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主动位置。
如果依靠迎合文化消费的某些趣味来盲目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对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主动提升,最终结果自然是难以达到预期,甚至是直接为市场所淘汰。
可以说,没有丰富的“内涵”——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创意”根本无从谈起;而没有“创意”的文化制造,生产的只能是文化垃圾。
二、文化创意审美与大众审美需求有学者认为:“所谓大审美经济,就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物质价值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大力倡导和推动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物品与人品、现实与虚拟、生活与艺术、物质性价值与精神性价值、经济提供物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一切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审美互动与人格生成有机统一的经济。
”④在大审美经济背景下,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得到一种愉悦的文化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寻求审美、文化、心理的满足。
那么,无论是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着眼于文化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与大众日益多元、日趋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不断实现自身的美学提升。
文化创意要实现与大众审美需求的主动对接,就必须在遵循美的规律、文化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认清人才、技术、文化资源和资本这四大基本要素在文化创意审美创造与提升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促使它们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