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竞争:马蜂窝的战略智慧长期被巨头所掌控的市场往往没有太多惊喜。
在线旅游,就是这样的一个蛋糕越来越大、玩家却越来越少的市场——2018年,这个市场的容量接近一万亿元,市场集中度CR4(行业前四名所占市场份额)则上升到了70.8%。
面对携程、阿里、美团这样的巨头,后来者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地?在2019年5月刚刚完成2.5亿美元融资的独角兽马蜂窝身上,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错位竞争避开巨头厮杀的战场,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来找到定位: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到底去哪儿玩?怎么玩?消费者的购物心智模型已经悄悄变了。
就算不是购物狂,你也或多或少经历过被种草——“李佳琦”们的淘宝直播,小红书上一篇“亲测有效”的产品试用笔记,最新款iPhone的开箱视频……不论是网红还是素人,视频还是长文,这种通过真人推荐让你产生消费欲的过程被称为“种草”;相应地,下单的时候,一次“拔草”就完成了。
流量枯竭的当下,种草的内容电商商业模式早已被电商平台们早早验证布局。
1、“给你想要的”转向“你应该买什么”Source:QuestMobile研究院2019.07如果以“人、货、场”的逻辑去理解,一个内容电商平台的商业闭环取决于3点:(1)良性UGC内容社区的形成;(人)(2)解决供应链问题,足够多品类、质量的商家入驻;(货)(3)平台的算法推荐能力,匹配用户需求与供给。
(场)在旅游赛道,马蜂窝所建立的正是这样一个商业模式。
在自由行还没有兴起的年代里,在线旅游是一个纯粹的卖方市场。
以携程为代表的OTA(在线旅行社)从机票、酒店、度假等不同的供应链切入,确立市场地位。
而马蜂窝一开始就走上了相反的道路——2006年,它作为旅行爱好者的游记、攻略分享平台而成立,在成为最大的旅游内容社区后,才开始引入旅游相关商品。
作为“内容——交易”这一商业模式在旅游业的验证,马蜂窝目前已经初步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2019年5月,腾讯以2.5亿美元领投马蜂窝的新一轮融资,据官方数据,其用户数目前已过亿。
2、内容社区养成的关键:工具、激励“种草”能力养成的第一步,是优秀的内容社区养成。
2006年刚成立时,马蜂窝以各类兴趣小组的方式组建社区,鼓励用户生产和传播游记,形成了早期的旅游垂直社区。
不过,UGC游记虽然能带来大量用户,但分散冗杂的内容也容易使社区无法摆脱“小而美”的特征,得到进一步扩张。
因此,从游记这个品类出发,马蜂窝开始了进化。
高质量的内容社区如何养成?不论是快手、豆瓣还是知乎,分析中国优质内容社区的成长轨迹,都能看到工具、激励这两大驱动力。
(1)工具:给用户赋能2011年,马蜂窝联合创始人陈罡和吕刚在搜索的的时候发现,不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属于城市或者景区关键词,关联的推荐词总是“旅游攻略”——这是旅行者们最迫切的需求。
然而,面对刚刚兴起的自由行市场,市面上还没有能够真正满足这一需求的公司。
而马蜂窝的优势是,它沉淀了大量去往天南海北的用户撰写的真实游记。
于是,开始公司化运营后,马蜂窝迅速开始了从社区到工具的转型,组建PGC 的内容编辑团队,通过人工编辑的方式,将UGC的内容分析抽离出来,集合成城市旅行攻略。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这个可供离线下载的工具成为了许多旅客的刚需。
初创时期,为了获取来自搜索引擎的免费流量,马蜂窝光命名为不同城市的旅游攻略的APP,就有100多个。
到2012年,其用户数突破千万,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社区。
(2)激励:正向激励长尾内容生产不过,仅仅给用户提供工具,不对内容生产者进行维护,则难以产生社区的自增长生态。
对内容生产者的激励,是内容社区的成长关键。
电商平台可以物质激励,但内容社区则不同,必须建立正向激励的反馈机制,驱动内容生产者。
以抖音和快手的短视频之战为例,二者以不同的流量倾斜政策,激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区——前者激励内容消费者,后者激励内容生产者。
相应地,社区的调性也就不同。
马蜂窝的精神激励机制可分为两种:激励内容产出——马蜂窝通过等级制度、勋章、虚拟货币(蜂蜜)、分舵、同城活动以及晾晒旅游资产般的“足迹”等,激励用户发布游记。
激励优质内容产出——每天选取优质游记置顶在首页,最好的资源位只留给用户的优质内容。
这一马蜂窝成立起坚持至今的制度,对用户形成了极强的指引和精神激励。
而对于每年被选中蜂首的365名用户,有相应的蜂首俱乐部活动和福利,突出特权感。
3、内容社区的进化:从内容-数据-场在工具和激励制度的作用下,马蜂窝的旅游内容社区氛围得以建立。
然而,手握大量流量,并不意味着能成功实现变现。
不论是小红书、豆瓣还是知乎,都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探索艰难。
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两种极端:电商想做内容社区,但缺乏培养社区氛围的耐心,最终做成了软文广告流;反过来,对内容社区而言,做电商变现的困局在于,种草容易,但拔草场景的建立艰难。
马蜂窝面临同样的难题——即使用户能够因为旅游攻略、其他用户的优质游记而被种草,产生旅游决策,如何保证其消费决策也在站内作出?第一步:把内容变成数据不论是攻略还是游记,原本平台上的内容都是长图文,通过人工+算法的方式,马蜂窝将各类用户游记中的提到的POI(兴趣点),例如酒店、景点、餐厅等信息提取出来,结构化地呈现在分类中,便于用户搜索和留下点评。
将内容结构化为数据,再以POI形式呈现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检索工具价值;另一方面,当用户对特定的酒店、景点产生兴趣时,嵌入该POI的消费入口,也就显得十分合理。
第二步:把用户变成数据对于浏览内容的用户而言,通过行为数据精准建立用户画像,理解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需求,才能建立匹配相应商品的场景。
因此,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十分重要。
马蜂窝的用户生命周期主要分为:闲逛-没有特殊意向;行前-密集在几个目的地之间进行浏览;出发前-开始进行相关产品预定;行中-浏览当地天气等信息,产出游记、短视频等内容;行后-撰写深度游记、留下点评。
第三步:建立场景不同的周期内,均需推送不同的内容、工具和商品,才是建立消费场景。
也就是说,与其他OTA直接售卖产品不同的是,马蜂窝将商品置于用户内容浏览路径之上,植入用户场景之中。
基于对内容路径、用户画像和用户消费场景的深刻理解,通过算法将内容与POI货品进行关联,创造最精准的消费路径。
马蜂窝建立起的增长模型是:流量入口→用户浏览行为→用户行为画像→精准推荐→站内交易在这种模式下,一种能够估算流量的价值的方法是:增长=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1+自发推荐)。
如果将这个公式进行拆解,从用户的浏览行为——被种草产生旅行决策——产生消费决策——在马蜂窝完成消费,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带来用户流失。
所以,在手握流量、建立起消费场景之后,想要完成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马蜂窝的下一步商业闭环无法避开供应链难题。
1、错位竞争,边缘市场进入在马蜂窝开始想要变现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正是属于巨头们的战场——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从斯坦福大学重回中国,在机票、酒店、景点等不同细分市场挑起与后来者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战争,烧钱、资源抢夺、资本战争成为标配。
面对这一现状,想要切入交易的马蜂窝再次采取了错位竞争的战略。
通常,旅游市场往往从品类被切分为机票、酒店和度假这三大品类。
但是,机票和酒店的供应商基本已经被携程、去哪儿等OTA占领,用户的品牌认知心智也非常成熟。
而且,这几个品类是标品,所以消费者的比价心态非常严重——这意味着品牌需要有很强的供应链能力,来获得溢价。
马蜂窝显然不具备这一能力。
在对这一战场的分析基础上,马蜂窝看到了不一样的机会——自由行市场,由于每个目的地的景点、酒店都不一样,无法标准化处理,所以OTA巨头们的竞争优势不强,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也比较弱。
这一品类也恰好适合进行内容承接——用户很难主动想到去伊斯坦布尔坐热气球,但当他看完一篇游记,对这一体验产生兴趣后,再在文后推荐相应的产品,也就顺理成章。
在目的地战场的选择上,同样需要引入错位竞争的战略视野——在国内,华东、江浙沪等地带,携程等网站们已经凭借地推能力与当地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
于是,马蜂窝首先进入了西北市场,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以青海为代表的西北地区虽然作为著名旅游景区,但受制于服务能力差,每年承接的游客量是远不及华东华南,在各类OTA的赛道里,这也就不是一个核心板块,反而给马蜂窝这样的初创企业留下空间,马蜂窝在平台上大量引入了相关产品。
这一方式效果显著。
至今,马蜂窝的青海湖环线旅游产品仍然位列全网销售第一,大量用户消费后返回撰写的游记也带来了更多的种草可能,形成正向循环。
2、全品类保证,建立闭环在占领边缘市场后,如何突破小而美的限制,进入主流市场?作为旅行交易平台,商品的丰富度和深度,决定了用户消费决策的最后一公里。
以中国为例,西北市场再大,市场容量和服务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马蜂窝必须回到主战场,逐步加大华东华南华北的业务在整个GMV(成交总额)内占比。
具体方式可以包括:(1)流量倾斜。
对每个城市里的头部供应商通过流量倾斜和赋能,提高平台的议价。
(2)数据赋能。
给商家提供详细的数据看版,商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流量的转化漏斗,用户痛点,转化损耗等数据,帮助进行经营问题诊断,提高流量的转化效率。
从品类看,目前马蜂窝站内交易的品类覆盖较为全面,但强弱不均。
在机票和酒店这两个领域,马蜂窝渗透力较低,是防守品类;而当地游、目的地定制游等度假领域,携程等巨头的渗透率较低,是目前马蜂窝的优势品类。
数据显示,马蜂窝货品已经覆盖全国6万多个目的地,产品超过218万,商家在马蜂窝经营机票、酒店、门票、度假、当地玩乐等全品类的旅游商品,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旅行服务。
内容平台大多都有一个电商梦——变现压力总是如影随形;电商平台大多都有一个内容梦——流量、留存都与它息息相关。
当马蜂窝处于中间地带,想要建立种拔一体的内容电商商业模式,意味着它需要同时具备吸引流量的能力和深耕供应链的能力。
如果以团队能力论,人们通常将理解为,做内容需要情怀,做电商需要狼性,二者的闭环意味着马蜂窝需要成为兼具两种能力的“两栖动物”。
据马蜂窝向混沌创新评论展示的数据,其GMV目前超过百亿,已连续四年超过100%增长。
1、增长飞轮种草与拔草一体的这一模式,在马蜂窝对对自己的定位中,也被称为3C战略:用户(Consumer)、内容(Content)、商业(Commercialization)形成矩阵,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以“内容”为轴心徐徐转动。
@陈罡马蜂窝联合创始人亚马逊以类似的增长飞轮商业模式而闻名,创始人贝索斯提出了3个核心指标:用户的无限选择权、最低价格和快速配送。
其中,用户的无限选择权是增长飞轮里最重要的“一”:第一圈,由于有无限的用户选择权,用户就会喜欢这个平台,来的人多、自然卖家也会多,卖家越多、买家的选择权就会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