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公开课课件
落木 形象
愁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的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失意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孤独之愁)
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春枝
绿
饱
夏 叶 (叶)
含
树 (叶) 之
繁
褐 绿
水
交
茂
(干)
分
饱
满 密密层层 绵 浓阴满地
生机勃勃
密
总结
木叶
暗
相去无几
示
性
疏 朗空 阔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四、拓展探究:
月
征人思家、思妇怀远。
1、月的边塞意象 2、月的愁绪意象。 3、月的时间意象。 4、月的思乡意象。 5、月的情爱意象。
蕴涵情感的无奈 蕴涵时空的永恒
湿 地 公 园 ——西 溪 国家湿 地公园 将对外 开放。 面 对 蚕 食 和污染 ,西溪 亟待 “ 抢 救 性 ” 保护 位 于 杭 州市 区西部 的西溪 ,是国 内罕见 的城市 湿地。 这片原 始 湿 地 1600年 前 就 打上人 类渔耕 活动的 印记, 形成了 以鱼塘 为主, 河港、 湖漾、 沼 泽相间 的次生 湿地, 水网密 布,村 庄、田 野之间 非舟莫 渡。苏 轼、米 芾、唐 寅、 郁 达 夫 、 徐 志摩等 历代文 人墨客 为它留 下为数 众多的 诗文书 画。 近 些 年 ,西 溪 的 湿 地 生 态遭受 破坏: 曾经占 地60平 方公里 的湿地 ,目前 仅存10余 平方 公里, 许 多 当 年 的 湿地如 今已是 杭州住 宅新区 密集的 区块;湿 地内村 庄密集 、人口较多, 过 度 地 向 自 然索取 。在这 些村庄 ,养猪 业占农 业总产 值近70% ,最 多时有 两万头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
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 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 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 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 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一、初 读: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全文结构,共分为几个 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思乡思亲 爱的见证
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 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生 猪 存 栏 , 产生的 污染大 大超过 了湿地 环境的 承受极 限;池塘 鱼类放 养过
说“ 木 叶 ”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 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 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 力。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 类意象。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人,1910 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 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 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 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 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 “落叶”与“落花”?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 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 国 首 个 国家 湿地公 园5月1日 将对 公众开 放,正 在进行 中的湿 地综合 保护工 程 格 外 引 人 瞩目。 人民日 报4月15日 第五 版头条 刊登报 道——杭 州西溪湿地寻找保 护 与 利 用 的 平衡点 4月 的 杭 州 ,草长 莺飞, 天朗气 清。西 溪湿地蒙上一层春天 的 淡 绿 薄 雾 ,不时 可见白 鹭和灰 喜鹊飞 过。今 年2月2日 ,第 九个世 界湿地 日,国 家 林 业 局 宣 布西溪 国家湿 地公 园 试 点 工作 正式启 动。5月 1日, 我国首 个国家
第二部分(4-6):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 )
第三部分(7):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似,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却是一字千里。
(总结 )
二、细 读:
1、阅读1-3段,概括各段的内容,思考作者谈了一 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第1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
第2段:
树叶
叶
(繁茂)
木叶
第3段: 概念
(寂寥)
2、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与干燥、展示 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
“(落)木(叶)”与 “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落) 木
(叶)
场合 外形
秋脱
风尽
枯 黄
叶叶
落子
颜色
干 燥
质感 空 阔 疏 朗
意味
联想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