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过这篇博文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国内纯培养出的第一个美味牛肝菌子实体(2011-06-12 09:18:56)转载▼分类:菌根食用菌标签: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纯培养2008年2008年2009年*已在2011年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al Mushroomsi(国际药用菌)杂志上发表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奖)顶阅读(37)┊评论(0)┊收藏(0) ┊转载(0) ┊顶▼┊打印┊举报已投稿排行榜圈子到:转载列表:转载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前一篇: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后一篇: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欧洲杯,有红牛更从容![发评论]发评论[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天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方法发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后一篇 >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博主音乐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2011-06-12 09:53:02)转载▼分类:菌根食用菌标签:菌根菌菌根食用菌真菌ediblemycorrhizalmushroom••1.菌根(M y c o r r h i z a):菌根菌与植物的活根形成的一种特定结构,其结构和功能:植物通过这种结构获取矿物质盐,而菌根菌菌丝则获取到碳水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
(V a r m a A.&H o c k B.1998)•2.菌根食用菌(E d i b l e M y c o r r h i z a lm u s h r o o m):一类能与植物的活根形成菌根的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3.菌根菌(M y 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u s):一类能与植物的活根形成菌根结构的真菌的总称,包括外生菌根、内生菌根等。
•4.菌根合成(M y c o r r h i z a l s y n t h s i s):在控制环境条件,将活植物与目的菌根菌共同培养,以使菌根菌菌丝侵入植物的根并形成菌根的整个过程。
•5.菌塘(S h i r o,シロ,B rûlé):植物的根、菌根、菌根菌菌丝及周围的基质共同形成的一个络合体,是大多数菌根食用菌子实体发育的基础。
•6.人工促繁:在现有产菌林分中,采取一些人工干预措施,以提高目的菌种产量为目的的技术方法的总称。
•7.人工栽培与半人工栽培:根据菌根食用菌本身的共生特性,将目的菌种接种至活的宿主植物根部(菌根合成),通过栽培菌根苗来收获目的菌种子实体,类似于栽培柑桔、桃子的栽培方式,因此又称为园艺式栽培方式。
生态农林业的新宠儿--菌根食用菌(2011-06-12 10:15:20)转载▼标签:分类:菌根食用菌食用菌块菌菌根菌truffleediblemycorrhizalmushroom杂谈现代农业在发达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突显和出现,这种以高物质投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形式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安全问题。
因此,各国相继寻求新的替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一个能自身维持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控制病虫害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1970年W. Albreche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随后有关生态农业的研究和推广在全球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菌根食用菌作为一类只有在森林中才能找到的有机食品,因其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对其实现人工栽培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1977年法国宣布取得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的栽培成功,这种新型生态栽培模式一经产生,即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
到本世纪初,新西兰、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也先后有10多个菌根食用菌菌种取得不同程度的栽培成功[1-3]。
根据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实践,付绍春等[4]将菌根食用菌林(Edible Mycorrhizal Mushroom Plantation)定义为:天然存在或人工建立的以生产菌根食用菌子实体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效益和收获木材的林木。
1菌根食用菌特点世界上有记录的食用菌大约有2500种,其中最昂贵且最受欢迎的大多数属于菌根菌类,如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意大利白块菌(Tuber magnatum Pico & Vitt.)、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Ito & Imai) Sing.)、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 Fr. sensu lato)、鸡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Fr.)、橙盖鹅膏 (Amanita caesarea(Scop.: Fr.) Pers: Schw.) 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L :Fr. ) Gray)等菌根菌[1-2]。
菌根食用菌与腐生食用菌(如香菇)的栽培方式不同,必须与之相应的宿主植物共生形成菌根才能产生出子实体,完成生活史。
与目前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不相同,大部分腐生食用菌以木头为食物来源,需要消耗木质产品,而菌根食用菌的栽培不仅不需要砍木头,相反必须栽树,而且还能促进树的生长,同时产出菌根食用菌的子实体,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与社会效益。
1.1菌根食用菌生活史中的关键结构—菌根菌根是菌根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交换的桥梁,菌根菌通过菌根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水化合物以及其它生长激素,反过来菌根菌帮助宿主植物吸收和转运矿物质,菌根菌扩大宿主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根系的吸收力,Pankow、Harley的研究表明树木将其光合产物投入菌根菌菌丝的形成要比投入到根系上的投资效益高得多。
同样的投入,菌丝的吸收面积和吸收长度要比根系的分别大10倍和1000倍[5,6]。
1.2菌根食用菌与生物多样性菌根食用菌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在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7],外生菌根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菌根真菌的存在影响到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也影响到群落层次结构的多样性。
有研究表明,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如鼠类、飞鼠等都食用地下真菌,如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Clethrionomys califorcus完全依靠采食地下菌为生[8],说明这些地下真菌的分布直接左右某些动物的生存。
我们对产于我国四川的中国块菌的采样研究表明,50%的中国块菌受到昆虫或动物的啮食。
相应地,由于动物的采食和活动,菌根真菌的孢子被从一个地方带到了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无林地,从而促进了外生菌根树种的入侵,为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发挥积极作用。
系统中的植物还通过菌丝网或菌丝桥在地下将植物根系联成一体,对资源进行平衡调节,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9-10]。
2.菌根食用菌市场前景世界上最先以园艺栽培方式取得成功的菌种是黑孢块菌(Périgord black truffle),这种新型生态经济林一经产生,即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先后以这种方式取得栽培成功,因黑孢块菌所显示出的巨大商业价值,新西兰、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引种栽培成功,我们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及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正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菌种的适应性已得到证实。
菌根食用菌正在成为森林除木材之外的又一重要产品和收入来源,甚至被认为是人类从森林中获取的第二大类作物,具有其它传统作物难以媲美的优点[11]。
世界菌根食用菌贸易方兴未艾,如我囯云南的菌根食用菌已稳居农产品出口的第二位。
法国黑孢块菌的产量从1903年的1000吨直线下降到2000年的不到50吨[12]。
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对菌根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提供了良好机遇。
自1977年法国首次取得黑孢块菌栽培成功以来[13],目前还只有少数块菌菌种进入商业化栽培阶段,红须腹菌(Rhizopogon rubescens)[14]、松乳菇[11,15]、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16]、鸡油菌[17]等已取得栽培成功,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寻求商业性栽培的可能。
目前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盲点,不够充分,因此其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个认识的过程是渐进的,是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和需求相适应的。
当中国人最初在自已的林子内也发现与日本松口蘑一样的物种时,其价值一下子上涨了几百甚至上千倍,瑞典人也一样[18]。
3.菌根食用菌种植园的建立3.1菌种(inoculum)准备在确定进行菌根食用菌的栽培前,根据栽培地的生态地理条件,选择好适宜的栽培菌种。
自从上世纪初对黑孢块菌、松口蘑等菌种进行栽培研究以来,在菌根菌菌丝的纯培养方面已取得较大的成功,虽然某些菌种在纯培养过程中生长较慢,但利用现有技术生产出大量的菌根菌菌丝已不是很困难。
在菌种的纯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基。
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基础培养基有PDA培养基(俞大绂,1959)、浜田培养基(浜田,1964)、MMN培养基(Marx, D.H.,1969)、太田培养基(Ohta, A.,1990)。
3.2菌根苗培育3.2.1共生植物的选择在选择好栽培菌种的同时,应该确定好与之共生的树种。
一种植物能够与多种菌根真菌共生,一种菌根真菌也常能与几种植物共生。
如黑孢块菌能与鹅耳枥属(Carpinus)、栗属(Castanea)、雪松属(Cedrus)、Cistus属、榛属( Corylus)、山毛榉属(Fagus)、半日花属(Helianthemum)栎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木犀榄属(Olea)、松属(Pinus)、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椴树属(Tilia)等属的植物以及Ostya carpinifolia Scop形成外生菌根[13],据笔者的研究表明黑孢块菌可与我国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华榛(Corylus chinensis)、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等数种壳斗科和榛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欧洲繁殖黑孢块菌菌根苗主要采用欧洲榛(Corylus avellana L.)、圣栎(Quercus ilex L.)、英国栎(Quercus robur)、柔毛栎( Quercus pubescens Willd)等。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则主要与牛肝菌科(Boletaceae Lotsy)、红菇科(Russulaceae Lotsy)、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 Coker et Couch)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