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应用管理学(第二版) 第1章 管理概述
应用管理学(第二版) 第1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必然产物。
二、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组织资源进 行协调的过程。
三、管理的属性
管理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 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
以某种方式与别人交往。具体包括代表人角色、 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二)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 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具体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三)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决 策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 配者、谈判者四种角色。
厄威克和古利克---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 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管理的职能 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目前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二节 管理工作与管理者
一、管理工作 从广义上看,凡是对组织资源进行筹划与组织的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
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技能
(四)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要求 技术技能由基层向高层重要性逐渐递减;
概念技能由基层向高层重要性逐步增加; 人际技能对不同的管理层的重要程度区别 不十分明显,但比较而言高层要比基层相 对重要一些。
系统原理的要点 1、注重整体性 2、把握动态性 3、讲求开放性 4、注意环境适应性
三、人本原理
(一)概念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要点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对管理理论的研究 2.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的研究 3.对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的研究 4.对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的研究 5.对与上层建筑有关的管理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基础部分。 2、职能部分。 3、原理部分。 4、方式部分。
理、责任原理和伦理原理。 (三)特征 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第五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概述
(四)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
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
手段。
二、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 的理论和方法,其内容包括管理的系统观点,系 统分析方法和系统模式等。
应用管理学
(第二版)
唐秉雄 闽南理工学院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 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 彼得.德鲁克 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 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比尔-盖茨
案例导入:马克·吐温的新裤子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案例为管理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管 理的特殊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相联 系的属性
管理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管理的两重 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指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 概括。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五个职能。
人员去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者。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
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Leabharlann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技能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技能
验、方法。
(四) 试验研究法 指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并有反复
考察,从而揭示出管理的规律、原则和艺术的方 法。
第五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概述
(一)内涵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
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二)构成 五个主要组成部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
工作都属管理工作。 从狭义上看,以管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协调的
工作属于管理工作。 二、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 所谓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协调或指挥别人活动
的人。 而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或
业务活动,不具有协调或指挥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三、管理者的类型
(一)按照管理层次来划分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指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与管理相关 的内在基本属性与质量。
管理者的素质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一)知识素质 (二)道德素质 (三)能力素质 (四)身心素质 (五)创新素质
三、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的角 色,分为三个方面:
(一)人际角色 在扮演这类角色的时候,管理者的主要作用就是
三、管理者的类型
(二)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 1、综合管理者 是指负责整个组织或其所属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员。 2、职能管理者 也称为专业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内部只负责某种职能的
管理人员。
三、管理者的类型
(三)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 1、直线管理人员 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的管理者。 2、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是指被授权通过协助和建议的方式支持直线管理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的研究方法 运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文献,全面考察管理
的历史演变、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流派,从中找出 管理原则、方式和方法。
(二)比较研究的方法 把不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用以鉴
别事物之间的异同,分辨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东 西。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 案例分析法 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管理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