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_电影符号学
3、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文本)的叙事结构。
文本,原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一个术语,指在空间与时间 中存在的任何表意系统。 电影文本,即指具体的影片组织结构,也指各影片共同具有 的组织结构。 读解文本 在电影中就是分析影片的内在系统,研究其中一切可见的或 潜在的含义,在各中符码和能指的交织中寻找其精密的结构。 读解文本,就需要对一部影片的段落、镜头组接、影像结构、 声音元素等多方面的表意功能进行研读。 尤其是因为影片文本创造着自己独有的符码,这些符码或许 只是这个文本所独有的,与其他文本不同,因此,对于影片 文本的读解就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过程。
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 符码:一个符号学术语,指在传达一组信息时, 不同符号系统的变换规则和保证参加交流过程的人 能够理解的约定性规则。 电影的符码:镜头与镜头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 可能形成的时空联系。 克里斯蒂安·麦茨提出组合段概念,把一部电影 看作是由镜头、场面和段落构成的整体。麦茨的八 大组合段概念(简称 GS)在西方电影界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所谓组合段就是把一部影片看作是由镜 头、 场面和段落构成的整体,按照电影“文法” 来进行分切的单位,每一个组合段就是一个可理解 的独立段落。
四、电影符号学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讲,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主 要集中三大研究领域: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号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电影究竟是不 是一种语言”?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三种主要看法: a. 米特里认为,电影不等同于语言,因为电影影像 没有能指、所指的区别,影像不只是符号,电影的 诗意才是米特里美学体系的最高层次,他的美学观 被称为蒙太奇派与长镜头派的综合。
现代电影理论与传统经典电影理论的具体区别:
a.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主要研究电 影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经典电影理论更多 地把银幕当作一幅图画(蒙太奇电影美学)或者一 扇窗户(纪实美学) ,观众可以通过这幅图画或 者这扇窗户来观察生 活 。 b.从研究内容来看,传统经典电影理论把电影当作 一门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来研究,尤其关注电影的 实用性理论和艺术性质。然而,以电影符号学为代 表的现代理论却把电影看作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对电影的研究主要 就是对于电影语言表达方式与 意义的研究。
(2)时序性组合段 ④描述组合段:指共时性事实的镜头系列,常用来进 行环境描写,如河岸、景物、河中、山等一系列场 面。 (3)叙事性组合段: • ⑤交替组合段: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序列的 镜头交替分配而成的镜头系列,但每一次镜头交 替都意指事件顺时或同时进行,类似交叉蒙太奇。 • 直线叙事组合段 ⑥场:不间断的,但是由不同镜头组合而成的, 一个完整事件或一个连续过程,如《大兵瑞恩》 “抢滩”那场戏。
电影符号:是由影像和声音构成,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听 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肖似 符号”(羊群和人群) 电影符号的能指:包括画面的能指和声音的能指。 电影符号的所指:镜头间的相关性。 c、外延:指使用语言来说了些什么; 内涵:指使用语言说的东西之外的其他东西。(言外之意) 在电影符号中: 外延:指电影画面和声音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内涵:指电影画面和声音内在潜藏的深层意义。(画外之 意)比如某种风格,某种象征(哲理、人性、意识形态), 某种诗意。 d、组合关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呈线性排列,横向水平关系; 聚类关系:也称联想关系,纵向的垂直关系。
3、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奥斯卡:(象征意义高度密集的符号,德国一段历史的人格 化) (1)反抗的鼓声和尖叫—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 1927年,奥斯卡3岁,德国物价飞涨、货值不稳、各种反动 势力悄然活动; 鼓声:突破父亲、教师、医生的束缚,分别反抗了权威、 秩序和文明。 同时,铁皮鼓-纳粹思想(所指意义);敲鼓,意味着宣 传;他发出的尖叫声和震碎玻璃,意味着这种思想具有破坏 性;父亲、母亲夺鼓,意味着当时的普鲁士人、但泽人都不 能接受这种思想。 1927-1938年,直到奥斯卡14岁,德国一步步走向战争时 期,希特勒趁乱组织纳粹党,蛊惑人心,准备发动一战。
组合段
(1)非时序性组合段 ②平行 ( 交替 ) 组合段 : 两个或更多镜头之间交替出 现 , 但没有时间顺序;它们之间不是为了表示叙事 进展 , 而是表达组合段之间的象征关系或主题的平 行与对比。如前一个镜头表现上车,后一个镜头却 是到站下车。 ③括入(注解)组合段:没有时间顺序,镜头之间的关 系如同字句中将某些字括起来一样 , 通常是通过光 学镜头把一串影像串起来 ,如淡入(出)表示回忆等, 使主题间得到互证。如插入一张报纸,一段爆炸场 景等。
1964年,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出版, 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
二、历史意义
标志着经典电影美学理论和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分水岭(经 典电影理论主要涉及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尤其是电影与 现实的关系,而从电影符号学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主要对 电影文化进行研究,尤其重视研究电影文本以及电影与观影 者得关系,研究电影中符号的性质与作用)。 电影学从此与更广泛的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结构主 义符号学、意识形态等理论结合起来,呈现出交叉、综合的 趋势,使电影学的研究基本上能与其他人文学科同步发展。
第五讲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是指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 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 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 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 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主要是运用 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 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
一、诞生标志
德国电影《铁皮鼓》 导演:福尔克·施隆多夫 根据京特·格拉斯的同名 小说改编。 获奖: 1979 年联邦德国金碗奖、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 榈大奖、 1980 年奥斯卡最 佳外语片奖。
1、历史背景
本片时间跨度从1899年到1945年,近半个世纪, 历经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涉及多民族问题、 侵略理论、但泽归属、德国民族性等复杂得多冲主 题。 波兰:曾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一战 后复国。但泽是北方的一个海口城市,曾属于德国, 一战后归属波兰,1939年,希特勒提出割让但泽的 要求,被拒绝后德国的侵略目标首指波兰。当地民 族众多,民族关系较为复杂。 影片提供的两个文本: 奥斯卡注视下的世界——但泽小城、法西斯与二战、 家庭变迁; 奥斯卡本人的世界——铁皮鼓、喊叫、恋爱和性、 背叛和毁灭。
②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内部结构不同。普通语言中词汇的 能指与所指之间,是一种任意、约定俗成的关系。而在电影 中,影像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 为基础。在任何国家或任何民族的电影中,任银幕上作为表 意要素的太阳与在银幕外拍摄的太阳在形状上完全一致, 两者之间具有一种类似关系。 ③普通语言具有分节性结构特点。但是,在电影语言中则找 不到相当于音素和语素的东西,就是说在电影语言中不存在 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 ④电影的基本单位似乎呈连续性,这样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 层切分无法进行, 使人们难以找到它的逐级构成的表意体 系, 无法对连续的完整的银幕形象进行有规则的形式解剖。
段落
• ⑦插曲式段落 : 有组织的 , 直线的 , 非连续式的作 为场景串联而分别插入的小插曲,如《公民凯恩》 中的“夫妻用餐”。 • ⑧普通段落:特点同上,只是插曲式是在一个连续 发展的故事段落中前后插入 ,具有串联性价值 ,而 普通段落则是将时间压缩与紧凑的 , 在总体上不 易发现叙事时间的断裂。也就是说 , 能指有间断 性 , 但所指则是连续不断的,如《饮食男女》的 “开场”。
五、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符号学的分化
于是,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不得不从对符码的梳理分 类过渡到对符号产生过程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 电影第一符号学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事 实证明,电影符号学中的电影符码分节等理论,在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走进了死胡同。尤其是过分 依赖结构主义语言学,甚至照搬照套语言学的一整 套术语,体现出电影第一符号学僵化的一面。 正因为如此,70 年代以后,电影符号学出现了两种 分化趋向:一种趋向是发展出现代结构主义电影叙 事学,另一种趋向是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 产生了电影第二符号学。
八大组合段(教材P81):①自主镜头
包括镜头段落和四种插入镜头,即非叙事插入镜头、主观插 入镜头、被移位的插入镜头、说明性插入镜头。 一个单镜头段落: 表现完整的情节段落,如《小兵张嘎》中”找队长”的段落。 四种不同的插入镜头: • 非叙事插入镜头 ( 呈现外在于电影虚幻世界的客体 ) 如 《城南旧事》中井窝子出现6次,表现四季变化。 • 主观插入镜头 ( 呈现的是非现实内容 , 如梦境 , 回忆等 ) , 如电影《广岛之恋》。 • 被移位的插入镜头 ( 插入的是“真实”影像 , 但在时空上 完全外在于整个场景 ) ,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石狮 子”。 • 说明性插入镜头 ( 将物体从影片虚构空间中抽离出来 , 把 细节放大给观众看):如看信,推近到信纸,照片等。
2、影片主题:
主题:影像 表现故事 〉→ 知觉面 →〈 暗示思想 声音 暗示特征 影片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但泽为背景,以主人 公独特的视角讲述充满矛盾的现实,并以反抗的方 式逃避现实世界,对社会进行批判并反思德国的民 族性。 影片主题的表现,依托于影片的形式和结构, 每一个元素——叙事手法、视觉形象、镜头形态等 都是为了表现政治的、哲学的主题而设计的。
b.艾柯则从美学走向信息科学,他提出用“符码” (CODE) 这一术语来代替“语言” ,他主张对电影 影像进行三层分节(图像、符号和义素) 。 c.麦茨得出的结论是,电影不是普通语言学意义上 的一种语言。或者换个说法,他认为电影语言是一 种无语言结构的语言。 电影如果是一种语言,那么它与普通语言有何异同? 在这个问题上,麦茨提出了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 四点基本区别: ①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不同,它不是一种交流手段, 银幕与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