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钓鱼的启示(完美版)

13.钓鱼的启示(完美版)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 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距离开放捕劳鲈鱼
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中,是让“我”从小养 成守纪的习惯,父亲做得对。
“中国的禁渔期”: 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 渔期.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 (hān)禁渔期.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 与水库禁渔期 .
阅读课文
1、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读1~9自然段,总结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三十四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在家附近的湖中 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因为离开放捕捞还差两个小 时,父亲要求我放掉那条鲈鱼,虽然不理解但我 最终依依不舍地放掉了它,父亲的教育让“我” 从中获得了终生的启示的故事。 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 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 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 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 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 是与非的问题,实践 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
捕捞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 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读一读
鲈鱼 (lú) 鱼饵 (ěr) 操纵(zòng) 鱼鳃 (sāi) 翕动 (xī) 皎洁 (jiǎo) 嘴唇(chún)沮丧 (jǔ) 抉择 (jué) 告诫 (jiè) 实践 (jiàn)
☆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 ng) 沮丧( sà ng ) 跳跃( yuè ) 曾经(cé 获得( huò ) 涟漪( yī ) 鱼竿( gān )
请大家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 句子,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 地问道。
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3、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 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 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 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
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 回湖里。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 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 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 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 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理由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读课文4—9自然段(小组讨论)
1、找出父亲和儿子对话的语句分角色朗读。 2.请大家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 句子,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
3、找出父亲与儿子心理变化的词语。
(1)分角色朗读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平 静) 孩子: “爸爸!为什么?”(急切) 爸爸:“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 孩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委 屈)
回忆钓鱼的往事(1-9自然 段)
得到的启示(10-11自然段)
读课文1—3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2、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词。
•3、找出我和父亲钓到鱼时高兴的语句。
描写景色的句子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 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 得银光闪闪。
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词。
美国的禁渔期

鲈鱼味美肉鲜,人类需求量大,所以捕 捞量也很大。鲈鱼早春时节在咸淡水交界的 地方产卵时,为了合理保证鲈鱼的繁衍,由 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 间禁止打捞,故此在此期间就叫鲈鱼禁捕日。 为了让鲈鱼更好的产卵,美国 政府规定,每 年的12月到次年的2 月,为鲈鱼的禁渔期。 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开放捕捞的那 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 么大的鲈鱼。 理由2: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读句子,说说”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我抬眼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 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 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 父亲。 理由3: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 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 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 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 “啪啪”
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 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 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
发挥想象力,想象我当时是怎样想的。
当我钓到一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时,我 心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父亲让我把鲈鱼给放了的时候,
我会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之后,我
又会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放好鱼饵 举起鱼竿 抛出钓线 溅起涟漪 鱼竿剧抖 大鱼上钩 小心翼翼 熟练操纵 鱼跃不停 啪啪作响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近义词
剧烈 —( 猛烈 )

熟练—( 娴熟 )
诱惑—( 引诱 )
清楚—( 清晰
反义词
熟练—( 生疏 ) 清楚—(模糊 ) 争辩—( 沉默 ) 诱惑—(劝阻 )
广州市检察院12日通报称,自2007年 至今,广州共有446名官员因渎职落马,其 中处级以上官员73名(含4名厅局级官员), 通过立案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广州市检察 机关挽回经济损失人民币逾2亿元。 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开除党籍、开 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万庆良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 贿赂;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 出入私人会所。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 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 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找出儿子心理变化的词语。
急切)—( 得意—( 委屈) —( 乞求 ) —( ) 依依不舍
“中国的禁渔期”: 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 渔期.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 (hān)禁渔期.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 与水库禁渔期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 到的鲈鱼放回湖里。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 辩着,哭出了声。
委屈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
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
“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鱼,父亲 却让“我”放掉,他是不喜欢吗?
你觉得父亲的做法对吗?
父亲是不是有点傻?
假如当时父亲让我把鱼带回 家,我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可能会 怎么做呢?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 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 它放回湖里去。” 必须,一定,没得商量 (得: )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有两层意思。 一、父亲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大、漂 亮) 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 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好一会儿”是因为父 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
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想象我和爸爸的对话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 悄悄的,皎洁的 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 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 父亲。
儿子:四周没有人,有谁知道呢?我们还是不放吧? 父亲:孩子,正因为没有人看见你的行为,你更应该把鱼 放呢。否则,你就自己欺骗了自己。 儿子: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有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你必须把鱼放回湖里。
抉择: 挑选,选择。
翕动: 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 (月亮)明亮而洁白。 沮丧: 灰心失望。 涟漪: 细小的波纹。
告诫: 警告劝戒。 (长辈对晚辈,上 级对下级的。)
捕捞 操纵
鱼饵 摆脱
辉映 鱼鳃
剧烈 争辩
皎洁
诱惑
乞求
告诫
沮丧
实践
旅途
启示
银光闪闪
不容争辩
小心翼翼
依依不舍
• • • • •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七小 李光明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 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体长可长达60 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颔突出。银 灰色,背部和鱼鳍上有黑斑。以鱼虾 为食,生长快,肉嫩味美。栖息于近 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 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 产卵期间禁捕。
原来这篇课文所写的是渔期结束 的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情,即当天是 鲈鱼的禁渔期,过了12点的那一天 可以允许钓鲈鱼了。本课节选自美 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 勒菲 斯特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 好—天知地知》
还有两小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 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 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 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是道德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是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严格教 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 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