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胸部恶性病变淋巴转移ppt课件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胸部恶性病变淋巴转移ppt课件


.
17
气管后
血管前淋巴结
• 3区:血管前与气管后淋巴结。第三区淋巴结不像第二区淋巴 结那样靠近气管,它们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
• 纵隔镜对第三区淋巴结的发现无帮助,食管超声可以发现3P
淋巴结
.
18
3区:血管前间隙(3A);气管后(3P)
.
19
4R区:右下气管旁。上界: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界区;下界:奇静
.
3
AJCC分类法
• 上纵隔区包括:
– 1、最上纵隔组 – 2、上气管旁组 – 3、血管前气管后组 – 4、下气管旁组 – 5、主动脉窗组 – 6、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膈神经)
.
4
AJCC分类法
• 下纵隔区包括:
– 7、隆突下组 – 8、食管旁组 – 9、肺韧带组(包括双侧肺静脉) – 10、肺门组 – 11、叶间组 – 12、肺叶组 – 13、肺段组
.
29
•第11区: 叶间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叶支气管之间 •第12区: 叶淋巴结。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区:段淋巴结。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区:亚段淋巴结。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
30
未完待续.......
.
31
胸部恶性病变的淋巴结累及方式
.
32
一. 正常纵隔淋巴结
• 主要分布:气管远端+隆突下+主支气管 周围
.
5
(二)、ATS分类法
• 1983年,ATS在AJCC分类法的基础 上作了改进,提出新的胸内淋巴结 分类法,即ATS标准。
.
6
ATS法与AJCC法的主要不同点
• 1、取消最上纵隔组和肺门组,前者并入气 管旁组,后者改名为气管支气管组和支气 管周围组
• 2、增加锁骨上组
• 3、明确第4组和第10组的界限
• 4、取消了肺韧带组,将其纳入食管旁组
• 5、将12、13组取消,与11组总称为肺内淋 巴结组
.
7
(三)、1996 AJCC-UICC标准的诞生
• 长期以来,AJCC和ATS标准同时使用,在 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中有时不免会产生混 乱。
• 1996年,AJCC参照ATS标准,对原来的标 准进行修改,提出胸内淋巴结的14组新 分类法,该标准同年在国际抗癌联盟 (UICC)大会通过,此即1996 AJCCUICC分类标准。1997年,获得国际TNM分 期委员会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权威标准。
• 大于正常径线:敏感性+特异性不高
– 正常大小淋巴结可以有转移 – 肿大淋巴结,炎性反应性+肉芽肿
• 形态:有帮助
– 圆形 – 多个呈串 – 圆形+中心坏死,周边强化
• PET:F18-FDG,可提高判断准确性
.
34
阳性淋巴结CT诊断标准
• 1、淋巴结短径≥1cm,中央低密度坏死灶 • 2、3个以上淋巴结聚集“成团”、“成簇”
• 正常大小:CT的径线测量:最大短轴径
– 气管远端周围+隆突下 ≦ 11 mm – 气管近端+上纵隔 ≦ 7 mm – 右侧肺门+食道周围 ≦ 10 mm – 左侧肺门+食道周围 ≦ 7 mm
• 一般,>10 mm,淋巴结肿大
• 正常的形态:
– 长圆形,肾形,淋巴结门明显低密度
.
33
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 胸部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
.
1
一、背景资料
• 在过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区域淋 巴结分组标准一直是两套系统共用:
– AJCC(美国癌症协会)标准 – ATS(美国胸科学会)标准
.
2
(一)、AJCC分类法
• 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将淋巴 结分为13组,并绘制了淋巴结群位置图。 1979年的AJCC采纳了该分类法,并进一步 将其分为上纵隔区和下纵隔区。
延伸至下叶上界。
.
26
食道旁淋巴结
8区:食管旁淋巴结。隆突水平以下,淋巴结位于食道两侧,邻 近食道壁,不包括隆突下淋巴结。
.
27
右肺韧带淋巴结
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部淋
巴结。
.
28
右肺门淋巴结
左肺门淋巴结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 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
• 主动脉淋巴结
–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 窗)
–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 或膈神经旁)
•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
下) – 9 肺韧带
• N1淋巴结
– 10 肺门 – 11 叶间 – 12 叶 – 13 段 – 14 亚段
.
11
1996标准淋巴结分组示意图
.
12
最上纵隔(锁骨 上) 上气管旁
脉。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左侧。
.
20பைடு நூலகம்
右下气管旁
.
主A旁
21
4L区:左下气管旁。4L淋巴结位于下部气管左侧缘,上界为主动脉
弓上缘,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左侧主支气管。包括位于动
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
.
22
右下气管旁
血管前淋巴结
主A下
左下气管旁
.
23
右下气管旁
血管前淋巴结
主A下 左下气管旁
.
24
主A旁 主A下
5区:主动脉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肺
动脉外侧,并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无名动脉的前方或外
侧。
.
25
隆突下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方,但和肺内的下叶支
气管和动脉不相连。在右侧向下延伸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
.
8
• 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用了CT上较明显的 解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因而在横断面 的CT图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为容易和准 确。
.
9
二、1996 AJCC-UICC
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
.
10
• 上纵隔淋巴结
– 1 最上纵隔 – 2上气管旁 –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
脉淋巴结)
.
15
最上纵隔(锁骨上)
1区:锁骨上淋巴结:包括下颈部、锁骨上、胸锁颈静
脉切迹区域。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
气管中线是1R与1L的分界线。
.
16
上气管旁
血管前淋巴结
• 2R区:右上气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无名静脉与气管交 汇处。2R淋巴结可延伸至气管左侧旁。 2L区:左上气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主动脉弓上缘。
下气管旁
肺门
肺内
主A旁
主A下(主肺A窗 )
隆突下(4组 为隆突以上。 7组则至中叶 开口或隆突下 3cm )
食管旁
肺韧带
.
13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在CT图象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 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淋巴结归入 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
.
14
(三)、1996 JACC-UICC分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