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激流》总序
【教材分析】
《激流》是巴金三部曲式小说《嫁》,《春》,《秋》的总名。
以“激流”来命名,暗示了作者在三部小说中表现一个共同主旨:生活中友爱、恨,有悲欢,有酸辣苦,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方面。
本文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和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掌握文中运用“激流”这一物象寄托作者情感的写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于生活真谛的认识:“生活是搏斗,征服与追求信仰。
”
【教学重点】
“激流”的五项意义以及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
【教学难点
对以“激流”作为三部曲小说的总名的理解。
因为存在着时代隔阂与生活经历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作家巴金的资料,学生介绍作者。
三、介绍序这种文体的特征。
四、朗读课文
五、问题:文章前二段引用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
六、作者笔下的激流有什么特征?
(永远动荡着,奔腾的,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七、这里“唯一的海”指的是什么?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八、作者写“激流三部曲”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四点)
九、主题探究
对文中”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对生活的感悟?
(举例:贝多芬,海伦凯勒等)
十、拓展阅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节选)
【教学建议和说明】
本文的教学指导,可以使问题导读、作品导读,也可以使读写结合导读。
问题导读,是利用问题的可研究性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并促使认识的深化;作品导读,是借“它山之石“以攻本文阅读重点难点之“玉”,具有良好的类比性和拓展型;读写结合导读,是将单一的认读转换成复合的文本化阅读,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