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填空1.畲族歌曲的主要形式:历史歌、小说歌、劳动歌、礼俗劝世歌1.畲族体育的产生原因包括:原始的生产劳动、自卫抗敌、原始宗教仪式、闲暇娱乐2.游文良把畲语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唐时期的古代畲语阶段、宋元时期的近代畲语阶段和明清至今的现代畲语阶段。

2.游文良把现代畲语划分9个方言区域, 即: 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闽南区、浙南区、浙中区、浙北区、粤东区和赣东区。

3.畲族的岁时节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传统节日、生产性节日、娱乐性节日和神事节日。

3. “四礼四舞”极具代表意义。

四礼是指:《畲族婚礼》、《畲族成人礼》、《畲族寿礼》、《畲族迎客礼》;四舞是指《劳动舞》、《祭祀舞》《婚礼舞》和《敬茶舞》.4.唐代以前是畲族服饰原始时期。

4.清代至民国,在畲汉交流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畲族服饰逐渐涵化成型。

5.畲族迁入浙江,以雷姓最早,始于唐永泰二年(766)。

5.明清时期,畲族迁移活动频繁,迁移路线复杂,迁移范围广泛,几近遍及闽、浙各地山区和赣、皖部分山区。

★名词解释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理论,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影响文化生存发展的一切因素,大体上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文化景观:人们基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具有文化要素叠加的地域存在。

文化群落:由具有衍生联系的多种文化或一种文化中多种文化要素(事象)组成的文化有机复合体。

文化生态系统:指由文化群落及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蹴石磉:又称滚石块,原为景宁大均、云和赤石、龙泉八都三处汉族李姓在正月于街上以人脚推石块的活动。

蹴石磉的比赛主要有竞速和对抗两种。

打尺寸: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

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内,木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者可定“尺寸”。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畲族祖图:是山客人对远古始祖传说的图腾化。

醮仪:祈福禳灾的祷神驱邪仪式。

赤郎:浙南畲族与亲家伯一起迎亲的男的主歌手。

★简答1.畲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71.家庭与宗族文化的变迁的现状?72.请简答五个畲族的祭祀性节日。

52.请简答五个畲族的生产娱乐性节日。

53.请简答畲族的定亲程序?53.请简答畲族的迎亲过程?54.简析畲族体育的作用?54.在畲族社会,族长的职责有哪些?55.简要阐述凤凰装的构成。

55.简要阐述畲族凤冠的五种样式。

5★论述畲族文化理解畲族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畲族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方案畲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文化一、文化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文化的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

二是制度文化。

三是行为文化。

四是心态文化。

三、对文化的理解1.人的一切发展变化是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人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是人类所独有,随着人的形成而发生。

历史中有了人的形式后的历史就是文化,文化的人也是历史的人,有起始。

从事生产劳动是人成为人的标志,文化开始于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时期,人在未成为人之前的历史是人的历史而不是文化的历史,原始社会人成为人之后才有了文化的发生。

2.民族是文化的标志,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独具的文化符号。

独具的文化符号通过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来呈现。

历史的人的一切,最终都通过人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

语言产生于交流,交流得自于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就包含了人已经进行的、正在进行的和将来进行的。

文字来自于劳动,劳动是因为生存的需要,文字本身也就把人的一切问题都反应出来了。

3.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4.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思考将以上文化的内容转化为畲族文化?社区参与畲族社区居民(畲族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参与意识强烈与参与机会少的矛盾旅游收益分配不合理缺乏协调发展惧怕政府和权威社区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畲族社区居民(畲族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提高决策层的社区参与意识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培训, 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选择、判断复习:畲族迁入闽赣交界地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长时期接续性的多波次。

明清时期,畲族迁移活动频繁,迁移路线复杂,迁移范围广泛,几近遍及闽、浙各地山区和赣、皖部分山区。

畲族迁入浙江,以雷姓最早,始于唐永泰二年(766)。

畲族由闽东迁入浙南始于北宋,绝大多数发生于明清,以明晚期为最高峰期。

浙江畲族一般由福安进入浙南边缘的泰顺一带,而后迁入浙南景宁。

福安—景宁,这是畲族在闽浙的迁徙走廊,至今这一走廊地带是畲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而景宁成为畲族由闽东入浙南的主要集散地,主要因素是山川地貌。

许多畲民的迁徙并没有明确的迁徙方向,哪里适合生产生活,就往哪里去。

途径数省的盘旋式迁徙和逆向式迁徙就是明证。

逆向式流动,最突出的是从浙南倒迁回闽东。

畲族千年历史迁徙是指畲民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集体记忆的起点,以闽粤赣交界处为地理中心,以“青山幽谷”之处和“猿鸣鸟啼”之方为迁徙路径,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地向东南山区扩散。

时至清末,畲族最后一波到达安徽宁国,才降下历史迁徙的帷幕,并从一个相对聚居的族群最终嬗变为一个“大分散、小聚居”民族,“插花式”散处于闽、粤、浙、赣、皖、湘、鄂、黔等省山区,形成与广大汉族交错杂居的地理分布格局。

其大本营则从闽粤赣交界处转移至闽东、浙南等山区。

明清时期畲族垦荒式迁徙高潮是奠定当今畲族地理分布格局的关键期。

迁徙变化引起传统文化的遗失畲语的遗失或功能的退化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缺失集中反映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的消失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唐代以前是畲族服饰原始时期。

宋元,畲族服饰进入多源融合时期从元后期至明末,畲民大举迁徙,服饰从简。

清代至民国,在畲汉交流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畲族服饰逐渐涵化成型。

畲族服饰色彩:在色彩方面,畲族崇尚并广泛使用黑,蓝两色。

畲族服饰色彩包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如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草地,黄色代表丰收等。

导致两者象征意义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民族间蕴含的文化的不同。

1.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和生活方式的不同2.原始崇拜的载体不同3.社会伦理含义不同畲族的岁时节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传统节日、生产性节日、娱乐性节日和神事节日。

“四礼四舞”极具代表意义。

四礼是指:《畲族婚礼》、《畲族成人礼》、《畲族寿礼》、《畲族迎客礼》;四舞是指《劳动舞》、《祭祀舞》《婚礼舞》和《敬茶舞》.聘礼:一般分两次送聘礼,即“搭定”时为“小聘”,“报日”时为“大聘”。

“转回门”:在闽东,新婚夫妇一般在结婚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到女家,小住一两天。

“头转客”:在闽东,婚后第一个春节,新婚夫妇到女家,称“头转客”或“转头年”。

一、畲族教育的内容1.民族意识教育2.伦理道德教育3.生产劳动教育4.艺术教育:集中在刺绣、编织、雕刻等工艺美术活动上。

二、畲族教育的方式1.独具特色的歌教2.家庭教育3.民俗活动4.中原士大夫的礼仪教化教育历程浅析1.社会教育:歌言教育2.学堂教育:旧式学堂教育、新式学校教育主要的歌曲形式历史歌—《高皇歌》小说歌—《插花娘》和《钟娘弼》劳动歌—《节气歌》和《做田歌》礼俗歌、劝世歌—就是道德教育畲族体育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的生产劳动产生于自卫抗敌产生于原始宗教仪式产生于闲暇娱乐畲族体育的特点1.有民族特色,具有修身养性、自娱自乐功能。

2.具有内容相似,源于生活的共性;器材简便,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容易组织展开。

3.种类多,具有资源优势。

传统体育有竞争和胜负,但更多的体现娱乐、健身功能。

4.具有原始性与畲族节庆性的特点,节庆期间人人参与活动。

赶野猪稳凳畲民定居之所,大多数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山脚围弯、山腰或者丘陵中的小谷地村落坐落处地理位置,最理想的要盆地形的平坝其次是较平坦的长垅和谷地畲族村落布局和建筑的特点从形胜角度看,多数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少数敞开式从宗社角度看,多数村落为全村同祖一姓,或几姓畲民共同发展从功利角度看,畲族有传统的爱惜耕地、保护农田的意识。

畲族民居曾经有峒、茅草寮、树皮寮、泥木结构瓦寮生活附属设施:水笕、水井踏碓、油车山坑水塘生产设施:晒坛老鹞架统库洞窑游文良把畲语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唐时期的古代畲语阶段、宋元时期的近代畲语阶段和明清至今的现代畲语阶段。

现代畲语划分为9 个方言区域, 即: 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闽南区、浙南区、浙中区、浙北区、粤东区和赣东区。

祠堂作为家族文化的祭祀空间,它的存在虽然已崇尚礼制为前提,以“尊祖,敬宗,收族”为特定目的。

1949年后,族长随封建宗法制消灭而废除。

在畲乡里的民政、民事皆由村干部负责管理。

宗族组织已被掩盖在行政区划之下。

借助谱牒的文字记载,每一个族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跨越时空的障碍,把个人与其他族亲、与历代先祖连结在一起。

对于个人而沿,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祠堂六宝:祖图、祖杖、族谱、香炉、祖牌、楹联。

家庭与宗族文化的变迁的原因1.受客家汉族的强势作用和自身产生的民族自卑感的共同影响2.外部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3.本民族立足与发展的需要4.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的发展畲族的劳动生活对畲族舞蹈动作的形成也有着深远影响。

畲族舞蹈中最具有典型的动作是“悠荡步”和“座蹲步”。

传说上古高辛帝时,始祖盘瓠抗敌有功,高辛帝将三公主嫁给他,婚后生三男一女。

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畲族还有“摇毛竹”的风俗畲族舞蹈的种类一、祭祖舞蹈:二、行罡舞蹈三、蘸名舞蹈畲族民歌,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高皇歌》畲族民歌的唱腔、曲调均受各自居住地区汉族方言的影响,日渐地域化。

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畲族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

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

一般同一首歌可出现平讲调、“假声唱”和“放高音”和三种不同曲调整。

演唱“双音”(二声部山歌)不严格规定时间、场合,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即从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为畲家唱歌的季节。

畲族传统山歌有三种:一、长篇叙事歌二、小说歌三、杂歌畲族的迁徙与分布概况一、畲族先民迁入闽赣交界地区迁徙是畲族及其先民最突出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