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燕京啤酒与青岛啤酒的简单对比

2016年燕京啤酒与青岛啤酒的简单对比

2016年燕京啤酒与青岛啤酒的简单对比
通过阅读两家公司的年报后,我找出了一部分数据用来对比分析。
从总营业收入来看:
青岛啤酒:2016年营业收入为26,106,343,738 ,2015年营业收入为
27,634,686,040,同期比上年同期减少-5.53%
燕京啤酒:2016年营业收入为11,573,195,544.49 ,2015年营业收入为
12,538,267,006.52,同期比上年同期减少-7.7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啤酒行业整体不景气,营业收入均表现出下滑情
况。纵向对比来看,青岛啤酒的市场占有量为为燕京啤酒的两倍以上,且营业收
入同比减少更小,说明总体而言,青岛啤酒的发展还是强于燕京啤酒的。
从毛利率来看: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

青岛
啤酒
25,818,250 15,077,843 41.60 -5.11 -10.91 3.80

燕京啤酒 10,868,305,366 6,422,950,586.34 40.90 -7.96 -9.02 0.69
首先,两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都很不错,但相比较起来,青岛啤酒更为出色。
还有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青岛啤酒的总营业收入更可观,但在啤酒产业上,远
远不及燕京啤酒。这说明,青岛啤酒更多元,更懂得多方向发展。
另外从同期数据比较来看,同比去年均有上升,但青岛啤酒的增长率更为明显。
从销售价格来看:
经计算,俩家公司每千斤的销售价格虽同比去年均有上升,但是提升幅度都
太小太慢,远远跟不上我国CPI的增幅,更不要说和白酒红酒比了。
白酒业在2016年全面复苏,尤其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强劲增长,这
或许为国内啤酒企业指明了路径。高端路线,差异定价,提升利率水平。
长期以来,国产啤酒商经常将自己定位为“低端”供应商,走廉价路线,不自觉
的将自己打造成为“吉芬商品”。吉芬商品就是一种低档品,消费者收入提高,反
而减少对这种产品的消费。现在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不在乎喝瓶啤酒节省出
来的几块钱,正是迎合了这一点,走高端路线的洋品牌,如百威和嘉士伯才能大
举挤占国产啤酒份额。
所以现在来看,国产啤酒应该适时改变经营战略,不要再走 “薄利多销”的老
路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