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作者:张爽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19期

摘 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
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做出很大调整,由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
发展战略,开始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国家制定的政
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中西部地
区物产资源丰富,同时强而有力的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优越,矿产资源充裕,工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因缺乏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东北地区发展势
头有所减弱。

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1.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开发建设程度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衡。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差异巨大。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耕地却是北多南
少,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平原广阔,水陆交通发达,沿海区位优势明显。中西部为中国几大
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敏感而脆弱。在自然地理条件中,交
通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基础性因素。从地理区位和交通通讯来说,东部均具备较强的优势。

2.工业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在我国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中,工业具有举足
轻重作用。在历史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企业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
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经济发展其他地区是为落后,而在沿海地区,极早开放口岸,招商引资,
科技投入较多,对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具有良好的工业技术
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因此其经济发展良好。而中西部地区始终以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
的农业及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所以还延续着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基地的角色,长此以往对
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其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扩大化。

3.市场化程度。东部地区因其区位优势,与外界交流较为活跃,自然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
当中,因此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地域闭塞,观念比较保守,导致市场化进程缓慢。
在市场化进程中,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东部的市场化水平远远高于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部。由此得出,市场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东西部经济发展拉开的差距
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程度中得到合理解释。

4.政策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贯彻的非均衡地区发展战略,其在政策上的体现是让东南
沿海地区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得到了实惠。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些政策安排的比较紧
凑,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外资引进、金融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在区域政策上实
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不平衡战略思想。首先,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向沿海地区倾斜。国家对
相同项目的投资一般会优先投资东部地区。其次,对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开放使
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巨大的财力为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支撑。尽管后来我国陆
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但这些政策效应根本不能与优
先发展沿海地区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相媲美。

三、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难以避免,政府
应高度重视。为此,要适度调整区域的政策导向。政府应努力创造统一的市场环境,铲除各种
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建设,鼓励外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落后
地区投资。同时还要注意政府对政策的调整要区别轻重且要有所侧重,而不能将发达地区优惠
政策简单移植。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
的推动作用。区域内的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不断提高吸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落
后的企业通过学习模仿技术创新型企业并慢慢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此
外,还应与当地大学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创立以企业为体的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开发实体。政府
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同时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以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使科研成
果更好促进企业壮大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知识交流平台。人力资本的素质水平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核
心,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力资本配置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还未健全完善
的人才配备机制,还须对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调整人力资本投资分
配方向为辅的人才配置机制,保证各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增长,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良性
人才配置环境。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要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差
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统一发展。但协调发展不是单纯的缩小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的差
异,而是要寻求一个协调共赢的点,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A].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李鑫.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J].经济与法,2014.01.
[3]张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前沿,2010(15).
[4]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05.
[5]彭小辉,崔菲菲.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研究综述[J].经济与法,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7.

作者简介:张爽(1989.8- ),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在读产业经济学硕士,单
位: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