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元素周期律

(完整版)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元素周期律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对于可变价态的元素来说,它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但特别注意,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1)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单质还原性看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看金属活动顺序表倒序(2)按非金属活动性顺序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表:(氟、氯、氧、溴、碘、硫)非金属元素阴离子还原性强弱看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表倒序:(硫、碘、溴、氧、氯、氟)(3)按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按元素周期表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说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在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其所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5)按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其氧化性强。

(6)按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电极参加反应的电池中,负极物质的还原性强于正极物质,氧化性弱于正极物质。

在电解池中,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7)按反应条件的差异反应对条件的要求越低,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8)按得电子时放出能量的高低或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高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时所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少,说明该金属还原性越强;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时所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该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基本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由俄国的门捷列夫首先发现,并根据此规律创制了元素周期表。

3发现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

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锡尼等分别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

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它所蕴藏的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对以后整个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根据周期律修正了铟、铀、钍、铯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他还预言了三种新元素及其特性并暂时取名为类铝、类硼、类硅,这就是1871年发现的镓、1880年发现的钪和1886年发现的锗。

这些新元素的原子量、密度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相符,周期律的正确性由此得到了举世公认。

4内涵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价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价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如O2->F->Na+>Mg2+)电子构型是元素性质的决定性因素,而元素周期律是电子构型呈周期性、递变性变化规律的体现。

为了达到稳定状态,不同的原子选择不同的方式。

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

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

5内容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注):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主要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O,F无正价,除外)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金属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a.单质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弱。

b.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剧烈)。

c.其氢化物越稳定。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a. 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b.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剧烈)。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氧化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酸碱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与氢结合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容易;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

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减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金属性更强。

第一电离能:6意义元素周期律[1]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无机化学的基础。

各种元素形成有周期性规律的体现,成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则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

过去,门捷列夫曾用元素周期律来预言未知元素并获得了证实。

此后,人们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于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自然科学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2)在自然科学方面,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渡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首先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工具。

(3)在生产上的某些应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这就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①农药多数是含Cl、P、S、N、As等元素的化合物。

②半导体材料都是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如Ge、Si、Ga、Se等。

③催化剂的选择: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发现过渡元素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元素的催化性能跟它们的原子的d轨道没有充满有密切关系。

于是,人们努力在过渡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催化剂。

④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取:在周期表里从ⅢB到ⅥB的过渡元素,如钛、钽、钼、钨、铬,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它们是制作特种合金的优良材料,是制造火箭、导弹、宇宙飞船、飞机、坦克等的不可缺少的金属。

⑤矿物的寻找:地球上化学元素的分布跟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有密切的联系。

科学实验发现如下规律:原子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原子量较大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较多,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较少。

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高价,处于岩石深处的元素多数呈现低价;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亲石元素,主要富集于岩石圈的最上部;熔点、离子半径、电负性大小相近的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同处于一种矿石中。

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电负性小的、离子半径较的、熔点较高的元素和化合物往往首先析出,进入晶格,分布在地壳的外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