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钧瓷工艺特点解析

现当代钧瓷工艺特点解析

现当代钧瓷工艺特点解析陈航宇(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403)古钧瓷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中间也曾经历过停烧、断烧的衰落时期,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钧瓷迎来了它的复苏期。

在生产合作社和国营瓷厂的全新经营模式下,现代钧瓷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时局又开始动荡,使得刚恢复生产的钧瓷不得不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1954年,河南省禹县神垕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前身)、河南省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前身)、河南省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在当时浓郁的大生产大建设气氛下相继成立,并开始逐步恢复钧瓷的生产。

此时期主要以煤炭窑炉用氧化气氛烧制或在日用瓷大窑内搭烧,甚至在100立方米的大窑内烧制,主要为青、蓝釉钧瓷,产量较大。

同时,也用卢钧小窑或在1-6立方米窑炉用还原焰气氛烧制少量卢钧并带有试验性地烧制红紫色钧瓷,产量极少。

通过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仿制造型等,成功生产出接近宋钧官窑风格的多种色釉钧瓷,并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钧瓷被视为封建迷信,一些带龙、凤造型或耳饰的钧瓷被砸碎,代之以反映“文化大革命”内容的器形及装饰。

这一时期的钧瓷生产主要靠手工制作,其中50年代中期的时候还有少量青、蓝釉的花盆、观音瓶、穿带瓶、寿桃等出口外销。

釉质方面,50年代钧瓷处于恢复时期,制作工艺尚不稳定,釉层厚薄不一,薄釉较多,乳光感稍差。

在日用瓷大窑内搭烧的钧瓷釉面光滑润泽,棕眼极少或无棕眼。

60年代钧瓷釉层较厚,釉面光滑莹润,乳光感强、立体感较好,釉层中流纹明显可见。

釉色可分为三类:(1)、50年代钧瓷釉色多为天青、天蓝、月白及天青、天蓝釉带红或紫斑,因这种斑块为铬锡红料点抹而成,发色呆滞。

也有少量麦叶绿、孔雀绿、瓜皮绿釉器物。

(2)、50年代曾生产过少量卢钧,与清晚期及民国时期的卢钧风格类似,窑变色彩丰富。

(3)、60年代生产的钧瓷釉色已由过去单色类釉为主发展为多色类釉,主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鱼肚白、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玫瑰紫等,釉色沉稳、古朴厚重,是钧瓷恢复烧制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20世纪70年代继60年代恢复研制多种色釉钧瓷成功后,钧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落后的原料人工加工方式代以机械设备加工,手搅轮制坯也改为机器轮制坯,产品检验标准和流程更加科学规范。

70年代后期各大钧瓷生产厂家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

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

这一时期,带有“文化大革命”时代特色的雕塑类器形和装饰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环”等特大型瓶。

在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

此时期钧瓷造型近三百种,产量亦不断增大,1972-1974年三年间钧瓷产量达40万件,达到了公立钧瓷厂历年产量之最。

产品烧成时间由原来三十多小时缩短到25小时左右,合格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35%左右。

1973年钧瓷开始批量出口,出口品种达150种。

此时期钧瓷成型以注浆件为主,仍以煤炭作为燃料烧制,产品工艺精细,色彩自然丰富,质量较高,达到并超过了宋钧官窑的水平,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所追捧。

此时期釉质方面,(1)、以灰胎为主的传统釉。

釉质细腻、浑厚自然、层次感强,有明显红、蓝、紫色交互的流纹。

(2)、以白胎为主的新釉。

白胎在钧瓷中的应用,使钧瓷鲜艳程度增加,釉层的质感表现明显,釉面光滑细腻,强光下闪闪发光如宝石般,积釉和垂釉部分状如蜡滴,温润如白玉,有着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美称。

但圈足垂釉、粘足等瑕疵较多。

釉色方面,(1)、以传统釉色为主的有胭脂红、桃花红、海棠红、鸡血红、玫瑰红、朱砂红、火焰红、麦叶青、天青、靛青、天蓝、藏蓝、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丁香紫、月白等。

(2)、以新型釉色为主的有葛花紫、宝石蓝、湖蓝、玉白、乌金、宝石红、玛瑙红等。

20世纪70年代,钧瓷釉色已由60年代以前单色类釉为主发展为五彩缤纷的多色类釉。

此时期,红、黄、绿、青、蓝、紫、黑、灰、白多色在一件器物上相互熔融交化而釉的流动及纹路又使釉层呈现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的欧泊质感和色泽效果。

釉面窑变更是千变万化,出现似彩霞、似云雾、似山水、似人物、似瑞兽、似日月星辰的自然画面或意境。

三、20世纪80年代70年代晚期以后,各大厂在培养人才、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研究烧制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产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国内一些大学的著名专家也到各瓷厂进行实地创作,此时期钧瓷的造型达到了三百五十多种,出现了以雕塑类为主的现代艺术造型的钧瓷产品。

1981年钧瓷年产量达到22万件,1984年,河南省地方国营禹县瓷厂、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分别注册“宝光”、“宇宝”、“瑰宝”牌钧瓷,四大公有制企业(含河南省禹县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为主导的钧瓷生产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早期,钧瓷的造型工艺和釉质釉色进一步提高和增多,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尝试着在釉中加入还原剂在氧化气氛的推板窑内烧制钧瓷,产生了新的钧瓷品种——“新工艺钧瓷”。

此新工艺使成品率高达60%,很快就被推广到其他瓷厂,开始大批量生产。

但终因缺乏钧瓷乳光釉的基本特征,只生产了两年时间便停产。

80年代中后期,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受市场经济和经济形式的影响,出现多种办厂体制,很快形成了县、镇、村、组和私家开办钧瓷窑厂的格局,神垕四大公有制钧瓷厂开始走向萧条,90年代初期陆续停产。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时间里,四大钧瓷生产厂在钧瓷设计烧造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钧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但恢复继承了宋钧瓷工艺技术,而且在器形和釉色上进行了系列创新,保持了钧瓷的固有特征,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精品,此时期各厂注浆产品较多,手拉坯较少,除新工艺钧瓷外仍然保持传统煤窑窑炉烧制。

釉质方面,传统灰胎釉质与20世纪70年代相似。

白胎的釉质晶莹亮丽,玉质感较强有明显的流动感,釉质稍粗。

新工艺钧瓷釉层较薄,乳光度差,玻璃质感较强。

白胎钧瓷瓷化程度高,叩击时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时期的产品底足和釉面瑕疵都较多。

釉色方面继续传承20世纪70年代釉色,并有仿元蓝釉紫斑器物。

新产生的釉种有钧花釉和新工艺钧瓷釉。

钧花釉是一种红、白、黄、紫、青等多色相间、均匀分布的釉色;新工艺钧瓷釉色艳丽,色泽单调,乳光感不强,多为红色或蓝色。

早期生产的钧瓷釉质浑厚,色泽自然、窑变丰富,出现了以“寒鸦归林”、“耗牛”等窑变图案为代表的优秀作品。

四、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私有制钧瓷制造厂逐渐得到发展并且增多,但新生产厂家因技术力量和设备不足,在钧瓷生产上仍以模仿原四大公有制厂生产的钧瓷造型和釉色为主。

1991年,河南省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建立,成为当时唯一有钧瓷生产能力的公有制单位。

1994年,该所从景德镇引进液化气烧制技术,建成液化气梭式钧瓷窑炉并试烧成功,烧制时间由传统煤窑的二十多小时缩短到10小时左右,成品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90%左右。

采用这种烧制出的产品,釉色丰富、变形及瑕疵少,并且生产期间产生的污染小,劳动强度低。

于是很快就被推广和普及到整个禹州瓷区。

液化气钧瓷窑炉的试烧钧瓷的成功,改写了千年木柴、煤炭烧制钧瓷的历史,标志着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种新的钧瓷烧制工艺从此诞生。

20世纪90年代早期,钧瓷制造为传统煤炭窑炉烧制,中期以后以液化气炉烧制为主,但也有个别生产厂家一直固守传统煤炭窑炉烧制。

这一时期早期釉质釉色与20世纪80年代无大差别;晚期釉层稍薄,釉面光滑、无棕眼,有玻璃质感,釉流动感不强,圈足多无垂釉、窑粘等瑕疵。

色泽艳丽,颜色种类丰富,意境、纹路增多。

五、21世纪初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于精神享受、艺术欣赏的消费开始增长。

钧瓷作为一种陈设艺术瓷,很快就进入了众多媒体和大众收藏投资的视线,这个机遇给钧瓷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在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原有的私有制瓷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钧瓷的厂家、作坊达七十余年产钧瓷数万件。

出现了以现代工艺、机械化生产为主,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为辅,柴窑、煤窑、卢钧小窑、液化气窑、天然气窑和煤气混合窑并用的格局。

此时期根据钧瓷烧造工艺可将其产品大体分为四类:(1)、手工成型,以木柴为燃料烧制,主要为仿古或仿清晚期产品。

(2)、手工成型,在小窑内以焦炭为燃料烧制,主要为仿清代卢钧产品。

(3)、注浆成型,脱坯成型或手工成型,以煤炭为燃料烧制,多为仿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作品。

(4)以注浆成型为主,手工制作为辅,以液化气、天然气窑炉或煤气混合烧制,生产当代作品近现代作品和仿古作品。

在这些烧制方法中以使用液化气窑炉为最多,烧制出很多受大众喜爱的作品。

此时期钧瓷器形和釉色种类达到了历史以来最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装饰工艺上使用了镂空、贴塑、堆塑,印花镀金等手法,出现了卷草、如意等耳饰。

钧瓷釉料的配制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在吸收他瓷和应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釉种。

釉质分三类:(1)、木柴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层较厚、釉面光滑、光泽柔和、不刺眼、棕眼少。

(2)、煤炭、焦炭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厚重、自然,乳光感强、釉面欠光滑、棕眼及瑕疵较多,圈足多有垂釉。

尤其是焦炭小窑烧制的卢钧,多有垂釉、粘足、炸裂。

(3)、液化气或天然气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滑、无棕眼,圈足多无垂釉、瑕疵少。

釉色非常丰富:(1)、红釉类:玛瑙红、鸡血红、宝石红、玫瑰红、石榴红、桃花红、朱雀红、火焰红、朱砂红、牛血红、海棠红、胭脂红等。

(2)、黄釉类:田黄、玉黄、米黄、麦叶黄、象牙黄、鳝鱼黄、鸡油黄等。

(3)、绿色类:果绿、孔雀绿、鹦鹉绿等。

(4)、青釉类:天青、麦叶青、蛋青、玉青、蟹壳青、果青、古铜青、虾青等。

(5)、蓝釉类:天蓝、湖蓝、宝石蓝、藏蓝等。

(6)、紫釉类:葛花紫、罗兰紫、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丁香紫等。

(7)、白釉类:玉白、鱼肚白、月白等。

(8)、灰釉类:鸽类、鼠皮灰、瓦灰等。

(9)、黑釉类:乌金等。

这一时期的钧瓷产品都以多色釉为主,明显体现出了新工艺和新釉料的配制带来的新样式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