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应关系1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应关系1
但当左主干为次全闭塞时表现1 avl ,V4-V6压低伴avR V1抬高
一、ACS的心电图特点
1、不稳定型心绞痛
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固定性狭
窄超过50%~70%
静息时心电图:多正常 发作时心电图:
ST段水平或下斜下降; 有时仅表现为直立T波变为倒置; ST段水平下降同时伴有T 波倒置,为严重缺血表现 一过性异常Q 波
最大ST段压低出现在V4~V6导联者室间隔运动不协调: 前侧壁或室间隔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 单纯ST段压低
单纯ST段(J点后0.08s)压低≥1mm,诊断AMI特异性 96.5% 最大ST段压低出现在V2~V3导联:LCX闭塞(特异性96%, 敏感性70%) 胸前导联弥漫性ST段压低,且V4~V6导联压低最显著者: LAD次全闭塞,特别是伴T波直立者
导联ST段压低(阳性预测值62%,阴性预
测值78%)
所有ST段改变振幅之和≥18mm(敏感性90
%)
3. 右室梗死
心前区导联ST段抬高≥1mm,V1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右 冠脉近段闭塞高度特异 7%右冠脉闭塞患者ST段抬高可累及V1~V4导联,但ST段
抬高幅度由V1~V4逐渐下降
右室梗死往往与下壁梗死同时发生,54%下壁梗死患者 V4R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3%)
单纯右室梗死少见,主要发生在右室肥厚患者
四、ST段压低的意义
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对
应性”ST段压低
机制:透壁心肌梗死的电活动在心室相反
方向的镜像反映
也可能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梗死
1. ST段压低伴ST段抬高
胸痛患者中,任何导联(aVR除外)ST段压低
≥4mm,诊断AMI特异性97%,敏感性20%
2、变异型心绞痛
由于冠脉痉挛引起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心肌缺血而发生的心 绞痛
发作时ST段上升,严重时R波增高变宽,可出现心律失常, 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后ST段恢复正常
冠脉痉挛严重程度不同,ST段改变不同,201Tl心肌灌注显
像证实:
ST段上升时——大片心肌灌注缺损 ST段下降时——边缘模糊的灌注缺损
AMI时,Ⅰ和aVL导联同时出现ST段抬高时应怀疑第一对
角支为罪犯血管
D1闭塞时独特心电图表现:aVL和V2导联ST段抬高,同时 伴有Ⅲ和aVF(有时还伴V4)导联ST段压低 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伴V2导联ST段压低时,罪犯血管 多是第一钝缘支
2. 右冠状动脉闭塞
下壁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占80%~90%,其余为回 旋支闭塞 高度提示右冠脉闭塞: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对AC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十分必要
s
左前降支供用:左前间壁,前侧壁和前壁
前间壁(V1-V3)
但V1-V3抬高也有是下壁合并大面积右室梗死,此时会有下壁和右室梗死图形
前侧壁:V5-V6抬或伴有1 avl抬高(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左回旋支的钝缘支) 高侧壁:1 avl 抬或伴有V5-V6抬高(左回旋支的钝缘支) 广泛前壁:V1-V6和1 avl 普遍抬高(左主干或左前降支近端)
91%)
0.5≤ V3 / Ⅲ比值≤1.2 —— dRCA闭塞(敏感性84%, 特异性93%) V3 / Ⅲ比值>1.2 —— LCX闭塞(敏感性84%,特异性 95%)
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
下壁心肌梗死胸痛发作10小时内EKG记录到V4R导联
ST段抬高(敏感性100%,特异性87%)
V1导联ST段抬高也提示RCA近段或近中段闭塞
右冠状动脉远段闭塞
下壁MI伴V1~V3导联ST段压低
3.回旋支闭塞
回旋支解剖变异很大,而且仅支配较小的心室面 积,回旋支闭塞时仅有不足半数患者标准12导联 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最常见于Ⅱ、Ⅲ、aVF导
联,其次V5、V6和aVL导联
1/3表现单纯ST段压低,V1和V2导联ST段压低较
敏感
弥漫性ST段压低:左主干或三支病变
V4~V6 ST段压低伴T波倒置:LCX闭塞导致正后壁心肌梗 死的亚急性期或心肌耗氧量增加
3. aVR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aVR导联对应于右室流出道和室间隔基底部
镜像改变:左室侧壁导联(Ⅰ、aVL、V5和V6) 心肌缺血或梗死时,aVR导联出现镜像ST段改变 室间隔基底部缺血或坏死:左主干、前降支近段 病变和三支病变
1mm;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中出现新的Q波
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肌梗死的诊断(微型心肌梗死)
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梗死相关动脉以前降支最常见(44%~56%),其 次是右冠状动脉(27%~39%)和回旋支(17%)
对5 800例冠脉造影分析,冠脉狭窄患者3 952例,冠脉病变7 350处,
非心肌缺血改变:肺栓塞、心律失常(房室交界 区心动过速和室速)
五、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 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病例回顾)
1、前降支近端闭塞与心电 图改变
病例1
入院即刻
再次发作胸痛
介入治疗前
介入治疗后
病例2
2、前降支中段闭塞与心电 图改变
病例1
3、前降支远端闭塞与心电 图改变
急诊心电图
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超过Ⅱ导联
aVL导联ST段压低幅度超过Ⅰ导联
V1、V2导联不出现ST段压低——排除回旋支闭塞(预测 值>90%) V7-9导联ST段抬高和V4R导联ST段压低,可能LCX闭塞
V3导联ST段压低幅度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 (V3/ Ⅲ比值)
V3/ Ⅲ比值<0.5 —— pRCA闭塞(敏感性91%,特异性
1.3 V1导联ST段抬高与第一间隔支闭塞
V1导联对应室间隔右侧区域,由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供血, 部分患者还受右冠状动脉圆锥支保护
AMI伴V1导联ST段抬高,提示第一间隔支闭塞且室间隔缺
乏圆锥支保护
V1~V4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7%是右冠状动脉闭塞所致
1.4 第一对角支闭塞
Ⅰ导联和aVL导联对应前侧壁,由第一对角支和第一钝缘 支供血
另外1/3患者12导联现
1.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往往是较长的前降支(包绕心尖及下壁)
远端闭塞所致
当Ⅱ、Ⅲ、aVF伴V1导联ST段抬高,而V2
导联ST段压低时,是右冠脉近段而不是前 降支闭塞
2. 左主干病变
aVR导联ST段抬高,同时Ⅰ、Ⅱ和V4~V6
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缺血:相邻两个导联或更多导联有新的ST段抬高, 在V1-2或V3≥0.2mv,在其它导联≥0.1mv或无ST段抬高但 有新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对称性倒置≥0.1mv
心肌坏死:V1-3导联任何Q波时限≥30ms;Ⅰ、Ⅱ、Ⅲ、
aVL、aVF或V4-6相邻两个导联中出现异常Q波深度至少
前壁MI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通常是镜像改变 下壁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
局限于V1~V3导联ST段压低,不伴室间隔或前壁运动障碍(镜像 改变) V1~V3或Ⅰ和aVL导联ST段压低(LCX闭塞)
下壁MI时
除V1~V3导联ST段压低,同时V4~V6导联ST段压低:伴 有LCX或LAD病变
介入治疗后心电图
4、对角支闭塞与心电图改变
5、回旋支近端闭塞与心电 图改变
急诊心电图
急诊介入后心电图
6、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与 心电图改变
急诊心电图
恢复期心电图
7、右冠状动脉远端闭塞与 心电图改变
急诊心电图
急诊介入3天后心电图
总 结
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同时压低≥1mm (敏感性77%,特异性78%)
1.2 前降支远端闭塞
通常表现为V2、V3导联ST段轻-中度抬高(≤3.2mm) V4~V6导联新出现Q波及V2导联R波振幅增加也很常见(右 侧室间隔激动传导系统缺血所致)
前壁MI不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LADd闭塞 若LADd闭塞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压低幅度也小于 pLAD闭塞(Ⅲ导联上分别压低0.9mm和1.9mm)
1.1 前降支近段闭塞
4种心电图表现对诊断前降支近段闭塞具有高度特异性:
aVR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43%,特异性95%) 侧壁导联既往存在的Q波消失(敏感性30%,特异性84%) V5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17%,特异性98%) 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敏感性14%,特异性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与 冠状动脉造影对应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背 景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性价比最高和诊断价值较大的无创心脏检查技术,同 时也是最容易引起误诊的检查技术
在冠心病领域,由于受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直径、长度、侧支循环及其它
干扰因素(如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内传导阻滞及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等)的影 响,心电图变异很大
前降支病变3 544处(48.26%),
右冠脉病变2 204处(30.01%),
回旋支病变1 288处(17.54%)
左主干病变308处(4.19%)、
1.前降支闭塞
ST段抬高最常见于V2导联(敏感性91%~99%),
其它导联按照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