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代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代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探析作者:宋德勇,覃小林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高校对学生青年的教育是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提高大学生青年的素质必须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并着重突出隐形教育的作用。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校自身办学精神的宣示,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培育好学上进的精神。

同时,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也具有缺乏针对性、表现手法单一和科学性不强等诸多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学校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有效性、科学性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培育出有理想有品质的新时代大学生青年。

关键词:青年;高校;人文景观;育人功能习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①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思想深刻的领会和运用,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一)宣示学校的办学精神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在人文景观的规划布局中宣示办学精神。

它的育人功能的特殊性在于他既有一种知识教育的功能,也具有一种陶怡情操、情感升华的功能,学校通过对校园人文景观的精心设计和布局,通过自身独特的育人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把一些抽象的人文景观列于校园比较显眼的地方,把学校的办学精神孕育于校园人文景观之中,使学生对这种办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对校园的办学精神的认同感。

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办学精神的熏陶下自由完整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②学校的办学精神也是校园环境中体现的。

学校通过对人文景观设计,运用抽象造型方式来巧妙的来对内涵的表达,使人文景观具有很突出的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

新颖的设计理念能够很好的运用人文景观的形式来表达思想,通过理念与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化为某种简单符号,使之抽象化、简约化。

使人文景观的造型源于自然,同也高于自然。

列如中南民族大学的“翔”雕塑,简约自然大方,把中南民族大学的这种“自然宽和”的教学理念表达得形象具体。

以高耸入云的图书馆和“南北书院”等建筑群为主体。

把“南湖园”、南湖操场,南湖和文传山相互映衬,把建筑的淡绿色琉璃瓦和校园绿色植物容为一体。

很好的表现了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办学精神。

充分把握校园人文景观中蕴含的元素,要使整个校园更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并且有效的突出景观的育人重点,使校园人文景观流露出来的思想更加具体,更加直接。

(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大学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都是按照大学的教学规划教学目标进行。

所以,人文景观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式。

开展校园人文景观育人方式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校园人文景观的认识、感知和熏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对学生的作用。

1.学生可以欣赏优美的环境,调节心情,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

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可以提高自我的思想道德水平,陶冶情操,成为有修养、有气度、有内涵的人。

3.再一方面拓展文化视野,扩大知识面,成为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的人。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③那么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也是一样的。

学校通过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长期孕育于这种氛围之中,使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起到一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

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形成自己的思想品格,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好学上进的精神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行为积极性的功能。

“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催人奋进”高尔基的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明确的表明了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中所具有的那种隐性教育功能。

大学生有其特有的自学能力、感悟能力等特点,则优秀的校园人文景观能够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

良好的校园人文景观功能所具有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它所要呈现的价值观,它利用学生的“见贤思齐”的心理特点,把人文景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社会主流思想教育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氛围,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能够造就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并且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主动,敢于思考,敢于表达。

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方式不同于课堂教学,他是通过无声的感化和自然的流露,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的一套教育体系。

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把育人思想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和准则,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随时随地的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规范着大学生。

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指南,把握大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的认识特点以及他们对环境、事物的解读方式,更加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这种积极进取、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二、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从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也伴随着大学校园的扩建。

但在扩建的过程中,一昧的注重校园建设的数量和速度,使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所难免。

笔者立足当下,从三个方面论述时下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解读。

(一)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缺乏针对性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缺乏针对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时下高校名目繁多,每个学校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校园文化特征。

所以我们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想要铸就一些优秀的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在打造人文景观的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

然而一些高校在建校过程中,对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意识不足,对校园文化传统认识不深,导致没有把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来,一昧的急于求成,追求大而全的人文景观。

没有具体的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建设与之相互适應的人文景观,脱离了实际情况。

忽视了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教育意义。

(二)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育人方式僵硬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表现手法单调,表现方式落后都是育人方式僵硬的重要体现。

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没有把校园人文景观的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结合起来,没有很好表达出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

不能单一的强调某一方面,只强调美化性而不强调育人性会显得太俗,只强调育人性而不讲究环境美化,也会显得僵化死板。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效果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

如果学校在建设校园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所表现的方式落后,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和新颖性。

显然是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方式跟不上学生的敏锐的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

没有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没有挖掘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育人方式,也很难发挥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

(三)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科学性不强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科学性体现是多方面的,如果在设计和建造校園人景观时,不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科学性,很显然这种教育功能是不完整的,很难发挥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作用。

笔者从三个层面上对校园人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艺术性方面,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要求的是自然得体,虽是人造,但看起来应该要像是自然生成,在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虽然不能强求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至少不能显露出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则显得缺乏艺术性,虽然不强调“宛如天成”,但是应该在视觉上有一种简约、大方、得体等特点。

“大学校园人文景观在于妙造自然,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感觉” ④。

实用性方面,校园主要是由教学区和生活区构成,很多学校在布局上没有从方便实效方面去考虑,没有在教学区设置多条路口,没有在生活区到教学区路段设置车行道和人行道,导致上课期间道路拥挤。

校园硬化面积较大,楼层较高或者楼距太小都是不科学的,还有一些操场和宿舍的距离太长,食堂和教室太远也是不科学的。

如校园建筑、山、水、路和植物的生态搭配不合理,这些都是影响校园景观建设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同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运用自然因素使校园布局更加和谐,然而现今很多学校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没有实际的区分各种区域的功能特点,使学校在校师生的生活有很多不便之处。

人文性方面,文化内涵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人文性不强方面,缺少人文气息,如果只是各自景观简答的叠加和拼凑,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时下很多学校没有考虑这方面因素,虽然钱投资较多,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学生来说只是从表面程度上的欣赏,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起到对学生的育人效果,也是不科学的。

三、优化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对策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前面在对校园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后面则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性意见,对当下的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发展和提高,提出自己的建议。

使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能够合理的作用于学生,达到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所要表达的育人效果。

(一)建设具有针对性的人文景观校园人文景观教育要具有针对性。

学校必须要注重教育方式的针对性,把教育的意图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杜绝广而泛的人文景观,既浪费学校资源又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所以,要提高人文景观的教育意识,把教育意图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随意胡乱的烂造,要针对某一教育意图做出相应的景观设计。

人文景观的建造规划一定要划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要明确的突出所表达的内容,使校园人文景观育人功能的育人方式与教育意义相得益彰,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

建设具有针对性的人文景观是校园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能够很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对校园人文景观进行设计和建设。

校园人文景观的形成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时,应特别强调要有学校特有的历史元素,不能因学校的扩建和改建而破坏了原有的校园独特风格。

只有把校园的文化传统与校园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学校的特殊性得到彰显,必须把学校的文化传统蕴意于学校的建筑当中,充分发挥人文景观隐形教育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环境的熏陶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

如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楼都呈淡绿色,给人一种文静典雅的舒适感,充分体现了它“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教学理念,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民族墙彰显出了民族大学特有的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