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经验教训类主观题
答题技巧总结
在主观题设问中经常会涉及到经验如“经验、教训、启示等”对于这类题应该如何作答,现总结方法技巧如下:
一般性通用方法与技巧(即适合所有主观题的一般方法技巧)。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时注意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调出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帮助理解材料解答问题。
2、要注意看分写点作答。如一般4分答两点或四点;9分一般答三点、四点或五点等。由于不同出题人习惯不一所以作者建议尽量多打一点或者两点作为备用点,以免因为点不够而失分。
经验类题目所独有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经验: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2、对于一些已有明确结论的经验教训,可以直接记住拿来运用。
3、有些需要根据前一文的提示作答。
4、对于改革类的题目,注意改革中的通用内容的积累。
5、考虑问题要全面、严谨,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宁可多答不可使一个要点漏网,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观题拿高分、满分。
6、在试卷上作答时要注意要点序号化,多角度回答和用学科术语回答。
7、注意卷面整洁美观。 下面对经验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经验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经验: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
(2015年全国1卷)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8分一般4点,每点2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结合所学可得出“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 ②根据“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可得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根据“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得出“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
④总结整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此处就体现了按分采点的重要性。
(2019年江苏卷)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完成下列要求: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3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甘地领导印度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3分可能1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①根据“(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结合所学可得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
②根据“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可得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③根据“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二)、对于一些已有明确结论的经验教训,可以直接记住拿来运用。这部分内容自己总结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因为这些内容一般都是高度概括抽象的。
(2016年江苏卷)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2分可能2点,每点1分;也可能1点,一点2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时空定位之后我们发现对与这个问题,课本上已经有大量的论述,分析之后调动已有知识,直接把已有结论拿来运用就可以了。
用一句话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有些需要根据前一文的提示作答。
(2015年安徽卷)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全球化过程中的各国经济”,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8分一般4点,每点2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
本问里包括两小问,启示的回答需要根据上一问的内容进行作答。
①根据“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根据“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可得出“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 ③根据“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得出“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④根据“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得出“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四)、对于改革类的题目,注意改革中的通用内容的积累。
(2016江苏卷)24.【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 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3) 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3分)
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影响”,理解材料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