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铜价走势分析目前,全球经济总体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经合组织领先指标已出现高位拐点,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四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增速也可能普遍放缓,趋向平稳。
在中国,抑制房地产投机已成为政治任务,房地产新政再度出台,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和信贷继续收紧;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也可能得到加紧推进。
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和对冲政府打压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
受美欧持续至今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影响,美欧的通胀率在1%—2.4%之间徘徊,较为温和,美欧今明两年面临滞涨的风险;而亚洲各国物价涨幅高于欧美,中国通胀率也已连续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运行了8个月,8月通胀率更是达到3.5%,如果在自然灾害和输入性因素影响下,后期CPI继续上行,再加上抑制房地产投机的需要,不排除中国今年在五中全会之后的时间里加息一次的可能。
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财政收紧,欧美失业率高企,而通胀温和,这使得欧美出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会非常谨慎,预计年内欧美不会加息。
美欧日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10年将发放约7.9—8.2万亿元贷款。
日本也推出了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遏制日元升值和经济衰退。
这使得后四月借贷成本低廉,全球资金充裕。
人民币汇率方面,近期,由于临近中期选举,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美元牌价9月29日降至历史新低6.6936,3个多月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而境外9月29日的1年期人民币NDF远期利率反映境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94%。
人民币升值势必继续带动国内外精铜比价下降,因此,仍然适合进口原料板块逢高进行正套。
各大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精铜供需趋向平衡,明年出现供应短缺。
而目前下游各个行业产量同比仍然平缓增长,出口增速则同比加大,而下游投资同比平稳增长。
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是中国的精铜和铜材的年底消费旺季;而目前下游企业原料库存普遍平稳偏谨慎,进入旺季后存在补库需求,因此,预计四季度精铜进口数量将继续平稳回升,而废铜和阳极铜的进口继续增长;同时,三大期货交易所库存精铜从3月2日的79.46万吨的高点回落,四季度预计库存仍将下滑。
美元指数受“定量宽松”政策持续影响,使得美元指数从8月24日在83.5的阻力位遇阻后持续回落,而后几月则可能继续下探76.25和74一带的支撑。
特别是,四季度全球借贷成本依然低廉,资金充裕。
这些因素支撑铜价上涨。
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各国普遍收紧财政;中国四季度继续收紧房地产信贷,甚至不排除加息一次,来控制通胀和打压房地产投机;而美元指数10月1日已经下探了78.0的支撑位,技术上,10月月内存在反弹需求;同时四季度铜库存可能依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这将压制铜价的上涨空间。
我们综合判断:伦铜中期震荡走强,10月将再创年内新高。
10月伦铜支撑位在$7500和7650,阻力在$8270—8340,而在$8750—8940有强阻力,难以突破。
详细分析如下:宏观经济形势方面,主要经济体总体继续增长;但领先指标已从拐点回落,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全球工业生产也呈现增速回落趋于平缓;美欧失业率则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这些都预示着四季度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将增速回落趋于平稳。
1、经合组织9月9日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成长力道减弱,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较预期更加缓慢。
图1:上半年,各大经济体GDP依然保持复苏态势,但中日印二季度出现增速回落。
2、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领先指数方面: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快速反弹5月份达到历史高位后,均已经出现拐点迹象,未来可能高位震荡或回落。
图2:OECD领先指数快速反弹后,5月份开始已显现高位拐点迹象,未来可能回落,高位震荡。
3、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方面: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4月份开始均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然维持在50以上的增长区间内。
未来最可能的态势是出现增速放缓,但在50以上的区间内展开震荡,保持平稳增长。
图3:主要经济体PMI指数均从高位回落,但依然维持在50以上的增长区间,四季度可能依然高位震荡。
这反映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仍处扩张状态,但增速放缓。
预示着后期铜消费也将增速放缓,趋于平稳。
4、工业生产方面:全球工业生产同比仍然增长,日本和中印巴西等国增速领先,但已从历史高位回落;而欧美南非则增速落后,也已接近历史高位。
四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增速很可能普遍放缓,趋于平稳。
图4: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同比继续增长;但增速大都回落趋于平缓5、就业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率先复苏,其失业率逐渐回落,相对较低;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依然盘桓在历史高位。
其中,美国8份失业率维持在9.6%;欧元区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受债务危机影响,5-8月欧元区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1%的12年来高位;而日本8月份失业率也维持在5.1%的高位。
这将拖累发达经济体的个人消费和经济复苏的步伐,致使发达经济体四季度仍然不愿展开加息等收紧措施。
图5: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然盘桓于其历史高位,这决定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下半年还不愿收紧货币政策◆国内房地产方面,目前,抑制房地产投机已经成为政治任务,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和信贷继续收紧;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可能得到加紧推进。
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和对冲政府打压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
而国家有关部委9月29日晚出台了房地产市场第二轮调控的具体措施:全面停止第三套及以上房贷;第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50%,严格执行1.1倍基准利率;第一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30%以上;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的城市,扩大土地供应量,限制每户家庭购房套数;对违规地产开发商停止贷款;加快房产税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等。
尤其是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并严格施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将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这将杜绝地方政府对中央房地产新政阳奉阴违的行为,保证房地产新政落实到位。
不过,房地产后市如何发展仍要看后续调控政策接的走向,以及现有政策的执行效果。
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房地产税收政策,同时应当改变当前过低的利率环境。
另一方面,今年4月以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已经先后多次强调了增加保障性住房、坚持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性。
9月30日晚,,温家宝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也再次提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
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房地产新政对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方面,虽然在银行压力测试之后,市场信心有所缓解,但债务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欧洲各国被迫普遍收紧了财政。
但近期,欧洲各地罢工声浪高,各国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也是阻力不断,困难重重。
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CEBS)7月23日公布的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之后,91家主要银行中仅有7家未能通过测试,银行资本金缺口仅为35亿欧元。
测试结果使得市场信心有所缓解,7-9月份市场出现了纠偏性反弹。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金融地震”后的“余震期”,未来欧洲各国的经济走势、政策调整以及财政重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仍可能使主权债务风险对风险资产定价的扭曲和干扰现象反复出现,欧洲银行业的仍将长期面临挑战。
《华尔街日报》9月7日就曾指出,之前欧洲的银行业压力测试,低估了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务风险。
这样任何一个欧盟国家违约,都会导致银行间的信用问题。
穆迪9月曾表示,如果匈牙利政府不能提出与之前一致的财政计划以稳定债务状况,将可能调降匈牙利主权评级而近日,欧洲各国相继举行大罢工,29日更是成为欧洲的“大罢工日”。
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等国均举行了程度不同的罢工、示威活动。
工会抗议政府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养老金等社会福利。
工会质疑金融危机由银行家制造,却要由穷人埋单。
通货膨胀方面,受各国持续至今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投放的大量货币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影响,美欧的通胀率多在1%—2.4%之间徘徊,较为温和,美欧今明两年面临滞涨的风险;而亚洲各国物价涨幅高于欧美,通胀压力更加明显;中国通胀率也已连续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运行了8个月,进入了负利率时代,8月通胀率更是达到3.5%。
从PPI回落态势看,后期CPI可能回落,但如果自然灾害和输入性因素使得8、9月份CPI继续攀升,年内中国有加息一次的可能。
图6:受危机期间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欧等国的CP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但受今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影响,除英国突破了3%以外,目前欧美通胀率徘徊在1%-2.4%之间,较为温和;而由于欧美失业率高企,个人消费难以增长,欧美经济今明两年有陷入“滞涨”的风险。
图7:亚洲各国的CPI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涨幅高于欧美(印度、越南的物价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9-10%的高位),通胀压力更加明显。
图8:中国PPI从5月份的7.13%高点见顶回落。
受其滞后效应影响,9月份CPI也可能见顶;但7月以来,国际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又明显上涨,因此,我国9、10月份的PPI仍存在反弹风险,因而CPI可能难以明显回落,全年平均CPI可能达到3.0%—3.1%。
图9:中国2月份CPI涨到2.7%以来,CPI持续在1年期存款利率2.25%以上运行,实际利率为负。
8月份更达到了3.5%,通胀压力已很明显;如果9、10月份CPI继续攀升,人行加息的压力将更大。
从票据回购利率看,目前票据正回购利率已经超过了1年期利息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排除四季度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资金方面,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财政收紧;同时,欧美失业率高企,通胀温和,这使得欧美出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会非常谨慎,预计年内欧美不会加息。
美欧日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10年将发放约8.0—8.3万亿元贷款。
日本也推出了进一步的刺激政策,遏制经济衰退。
这使得四季度借贷成本依然非常低廉,全球资金充裕。
1、经合组织9日发布报告表示,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较预期更缓慢,如果情况持续,经合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应该继续或加速推动货币刺激措施。
2、美国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9月21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至0.25%的水平不变,并将在较长时间继续超低利率;并且声称一旦需要,将提供额外的宽松政策以支撑经济,防止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