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全部(包括胃大弯胃小弯)下降至不
正常位置,并伴有胃张力低、蠕动明显减弱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轻者临床表现不明显,较重者上腹不适或疼痛,食后尤甚,纳差、
恶心、嗳气,大便不调,腹部有坠重感,胀痛以立位较重,卧位
时减轻或消失,劳累加重。久病后可见形体消瘦、心烦失眠、气
短自汗等表现。腹部膨胀、张力极弱,常有振水声,舌淡或淡暗、
脉沉缓或沉弱无力。
于氏对胃下垂的治疗也很有特色,兹介绍如下:
1.定病证多属“痰饮”胃胀、胃痞
辨病因总由“中虚”气滞、水停
胃下垂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化,腹
部重坠,胃有振水声。一般认为,从胃下垂的症状表现来说,其
应属“胃胀”、“胃痞”等病证的范畴。而于氏根据本病的主证,
结合多数患者常有胃内液体潴流、排空迟缓、张力低下、胃有水
击声的表现,独辟溪径,认为胃下垂当属中虚不运、饮停中焦的
“痰饮”病。
考《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云:“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
眩,......。”《水气病脉证病治》篇又云:“心下坚,大如盘,边
如旋盘,水饮所作,......。”从仲景原文的描述来看,痰饮病的
临床表现不仅有心下胀满、痞塞的感觉,而且还有胃有水击声、
形体消瘦等症状,更符合胃下垂的临床实际。从祖国医学“痰饮”
及胃胀、胃痞的概念去认识现代医学的胃下垂,较之单纯以“胃
胀”、“胃痞”立论则更为确切。因此,于氏强调,辨识胃下垂,
关键要抓住“痰饮”二字。
中医认为,脾升胃降,脾气升清,才能使包括胃腑在内的内
脏不至下垂。所以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即会发生胃
下垂。由于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及久病虚弱脾胃虚损,
均可致使中气不足、运化无力。而中气不足,一则水谷精微化生
无源,肌失所养,脏气虚衰,筋脉弛缓不收,升举无力,形成胃
腑下垂;二则气机阻滞,纳运失职,谷反为滞,水反为湿,导致
脘腹胀满、痞塞,水停心下。
总之,胃下垂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中气不足、升降无
力,其标在于气机阻滞、湿滞痰饮。
2.立治法贵在“补中”行气、化饮
遣方药当选“枳术”、苓桂术甘
胃下垂既以“中气不足,气滞、水停”立论,故以“补中益
气助运、温阳行气化饮”为治疗原则。据此,于氏治疗胃下垂,
选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之。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苍术30g炙草10g枳壳15g黄芪30g
党参12g柴胡10g升麻6g半夏10g陈皮10g香附10g炒麦芽15g
方义:苓桂术甘汤是仲景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
原则组成的治疗脾胃气虚、饮停中焦、清气不升、痰饮阻滞之“痰
饮”病证的专方。枳术汤则是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中
满者, 泻之于内”组成的治疗“气分病”心下痞塞、胀满、胃有
振水声的专方。术、苓、草相配,健脾利水,苓、桂相伍,通阳
利水;枳、术相合,健脾利湿、行气散结,现代研究枳壳对胃肠
运动有兴奋和促进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而有力。由
于胃下垂的病本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故又加黄芪、党参、柴
胡、升麻益气升提以治本。半夏、陈皮降气和胃、化饮止呕。香
附理气和胃,使气行则水行。炒麦芽消积导滞。全方共奏健脾益
气、温阳化饮、升清降浊之功,故服后其效甚佳。
常见加减:胃下垂的主证虽与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气滞中
焦或水停中脘有关。但由于本病病程缠绵,兼证较多,证型错综
复杂,往往是本虚标实或寒热夹杂。因此,于氏临床上也注意随
证灵活加减。如兼畏寒、肢冷而脾胃阳虚者,在基本处方桂枝的基
础上加干姜10g、川椒10g温中、助阳、散寒;伴形瘦、口干、
便结而脾胃阴虚者, 加沙参12g、麦冬12g、石斛10g、枳实10g
养阴、润燥、清热;有口苦、舌红、苔黄腻而湿郁化热者,加薏
苡仁20g、黄连6g化湿、清热; 属病程较长、气虚血瘀者,加
川芎12g、莪术12g行气活血。
3.典型病例
孟××,男,62岁。1999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三年
来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恶心嗳气,泛吐清涎,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大便时结时溏。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无效。近来病情逐
渐加重,一周前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诊为胃下垂。刻诊:
形体消瘦,少气懒言,胃脘胀闷不适,腹部有坠胀感,有明显的
压痛和振水声,恶心嗳气,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此乃胃病久延失治,中气不运,饮停中焦之证。治宜健脾益气、
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5g桂
枝10g苍术30g炙草10g枳壳15g黄芪30g党参12g柴胡10g升
麻6g半夏10g陈皮10薏苡仁20川芎10g砂仁6g,水煎分二次
服。
6月21日复诊:诉说服药7剂,胃脘胀闷、腹部坠胀大减,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恶心嗳气也有减轻,纳食增加,大便较前
通顺、但仍较稀。上方加白术10g以健脾渗湿。
6月28日三诊:诉说服药7剂,胃脘胀闷不适、腹部坠胀已
缓解,振水声消失,余症也大有减轻,大便不稀。仍宗前法,将
已经取效的处方改汤为丸,加工蜜丸,重10g,每次1丸,一日3
次。
10月18日患者因腰痛来门诊诊治,问及胃下垂服药的情况,
诉说服丸药1料,治疗月余,体质明显增强,每日进食一斤, 体
重也有增加,病已痊愈。
(邓 沂 张士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