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分析法
l0 式中,P为外载荷;
P A
A0为试样初始面积;真实应变
l0为试样初始基长;
l dl
l为l0的增量;
l l0 式中,P为外载荷;
(6 3) (6 4)
A为试样瞬时截面积;
l为试样瞬时长度;
真实应力应变σ,ε与工程应力应变S,e的关系
发生颈缩之前, σ 和ε可以用下式计算
S
A0 A
P4点:N
104;
p
0.0132
* e
1.91
, 对应104次循环塑性分量;
式中,e*为弹性线上对应N 104点的应变幅度。 连接P3P4点得到 p N直线
把两条直线叠加,得到总应变范围与寿命N的关系曲线。
通用斜率法
曼森通过对29种材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归 纳出的一种方法。
弹性线的斜率为-0.12,塑性线的斜率为 -0.6。
在寿命较短的情况下,设计应力或应变水平可以高一些,以充分发 挥材料的潜力。这样可能使构件的某些高应力处进入塑性屈服。
众所周知,对于延性较好的材料,屈服后应变的变化大,应 力的变化小,因此用应变作为低周疲劳性能的控制参量比应 力更好。
载荷水平高(超过屈服应力)、寿命短(<104),称之为 应变疲劳或低周应变疲劳。
缺点
主要解决低周循环疲劳问题,不能用于无限寿命计算。对有限寿命的高循 环段(105~106),计算结果没有名义应力法好。
该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还不能考虑尺寸因素和表面状况的影响,用于高 周循环的误差较大。
该方法目前仅限于对单个零件进行分析。对于复杂的连接件,由于难以进 行精确的应力应变分析,目前还难以使用该方法。
为塑性应变。
p
3.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与单调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
45#钢(正火)(循环硬化)
40CrNiMo钢(调质)(循环软化)
判断材料为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的方法:
(1)根据指数n进行判断
当 n 0.15时,为循环硬化;反之则为循环软化。
(2)根据强度极限
b与屈服极限
的比例判断
s
当 b s 1.4时,为循环硬化;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与名义应力法的比较
项目 基本参数 疲劳特性
名义应力法 应力(名义应力) 应力疲劳,高循环疲劳
局部应力应变法 应变(局部应变) 应变疲劳,低循环疲劳
失效循环范围 高循环(104~105)~5*105 低循环103~(104~105)
估算寿命
估算总寿命
估算裂纹形成寿命
基本材料曲线
材料S-N曲线,古德曼图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讲义
第6章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
1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第6章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
6.1 概述
对于应力水平较低,寿命长的情况,用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描述材料/零件的疲劳特性是恰当的。
许多工程构件,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所经历的载荷次数并 不多。
例如:压力容器若每天承受两次载荷循环,则在30年的使用期内, 载荷的总循环数还不到2.5*104次。
在应变寿命曲线的弹性线上取两点:
P1点:N
1/ 4; e
2.5
f E
, 对应1/ 4次循环弹性分量;
P2点:N
105; e
0.9
b E
, 对应105次循环弹性分量;
连接P1P2点得到e N直线。
在应变寿命曲线的塑性线上取两点:
P3点:N 10; p f
3 4
4
, 对应10次循环塑性分量;
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
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初期,由于循环应力的作用会出现循环硬化和 循环软化现象。
循环硬化:在应变范围Δε为常数的情况下,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 增加。或者说材料变形抗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达到稳定状 态的过程。
另一种定义:在应力幅σa为常数的情况下,应变幅εa随着循环次数的增 加而逐渐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
材料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ε-N曲线
变形
弹性变形,应力应变成正 塑性变形较大,应力应
比
变不成正比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第6章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
6.2 低周疲劳
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
一般将失效循环数小于104-105次循环的疲劳称为低周疲劳; 将失效循环数大于104-105循环的疲劳称为高周疲劳。
S
l l0
S(1 e)
(6 5)
l l0
dl l
ln
l l0
ln(1
e)
(6 6)
材料的真应力与塑性应变间的关系为
K ( p )n
(6 7)
式中,
为塑性应变;
p
n为应变硬化指数;
K为单调强度指数,即 p 1时的真应变。
材料的真断裂强度σf与真断裂延性εf
f
Pf Af
(6 8)
1
E
f
f
n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6 13)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响应称为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低周疲劳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不能用单调应力-应变关系来表示,需要用循环 应力-应变关系来表达.
应力应变迟滞回线(滞后环)
迟滞回 线面积 代表塑 性变形 时外力 所做的 功或所 消耗的 能量。
以为ε横坐标、 σ为纵坐标连接起来的这些迟滞 环顶点的曲线称为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循环应力应变的测定方法
多试样等幅阶梯加载法(常规方法)
使用若干个试样,每一个试样在一定的应力幅值 下循环,直到得到一条稳定的闭合迟滞回线。将 迟滞回线的端点连接起来,得到的光滑曲线即为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快速试验
3.5 b
E
N 0.12
N 0.6 0.6 f
(6 24)
3. 虚拟应力-寿命(σa-N)曲线
兰格在M-C方程基础上,提出了对高、低周疲劳都适用的关系式:
2
N
E
4(
a
1
)
ln 1 1
(6 25)
式中,为试件的断面收缩率;
a
E
为虚拟应力幅。实际上反映不考虑载荷重新分配时的应变。 2
K ' ( p )n'
1
E
K
'
n'
K'
' f
( f )n'
1
p
' f
f
n'
1
E
' f
'
n'
(6 14) (6 15) (6 16) (6 17) (6 18)
f K ( f )n
K
f f n
1
p
f
f
n
1
E
f
f
n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6 10) (6 11) (6 12) (6 13)
6.3 计数法
将应力(载荷)-时间历程简化为一系列的全循环或半循环的 过程,来计算循环个数的方法,叫作“计数法”。
到达A点后,若继续升载,则按原来的变化规 律,仍按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继续变化 至E。
二. 应变-寿命(ε-N)曲线
1. 应变-寿命关系
曼森-科芬方程
一点的总应变=弹性应变+塑性应变 试验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上,弹性应变、塑性应变与循环疲劳寿命的关系成
一直线,可表示为:
2
e
2
p
2
' f
一次拉伸试验得到a图中的OA段; 一次压缩试验得到a图中的OB段;
BOA称为单调应力-应变曲线,一 般只考虑OA段。
先加载到A点,然后卸载到O点,再加载到B 点,再加载到C点(与A重合)循环应力应 变曲线。
加载和卸载应力应变迹线ABC形成一个闭环。 (迟滞回线、迟滞环)
在循环载荷下得到的应力应变迹线叫应力应变迟滞回线。
f
ln
A0 A
ln 1 1
(6 9)
式中,Pf 为断裂载荷;Af 为断裂时的截面积;
( A A0 ) A;
将
f
和
f
代替式(6
7)中的和
,可得:
p
f K ( f )n
或者
(6 10)
K
f f n
把式(6 11)代入(6 7),可得:
(6 11)
1
p
f
f
n
(6 12)
所以总应变为:(材料真应力 应变曲线表达式)
迟滞回线方程:
1
2
2E
2K '
n'
(6 19)
单轴循环应力 应变曲线
1
E
K
'
n'
迟滞回线随循环数变化。由于材料的稳定循环阶段 占疲劳寿命的大部分,因此通常以稳定后迟滞回线 代表材料的迟滞回线。
5.材料的记忆特性
记忆特性: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当后级载荷 的绝对值大于前级载荷时,材料仍按照前级 迹线的变化规律继续变化。
E
(2N
)b
' f
(2N
)c
(6 20)
式中,2N为疲劳寿命;
' f
为疲劳强度系数,简化计算中取
' f
f;
' f
为疲劳延性系数,简化计算中取
' f
f;
b为疲劳强度指数(弹性线的斜率),
一般取b 0.05 ~ 0.12;
c为延性指数(塑性线的斜率),
一般,延性材料c 0.6,高强度合金c 0.5。
与单调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
式中,为应力幅;K ' 为循环强度系数;
n'为循环应变硬化指数,取值范围0.10 ~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