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三次(4月)月考阶段检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卷客观题部分一、单选题,共50个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2.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
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
据此可知A.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核心教义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种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C 选项错误。
3.《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这表明了该法典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 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C选项错误。
4.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
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 竣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B. 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C. 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D.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5.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 马其顿帝国的统治B. 罗马帝国的兴衰C. 波斯帝国的强大D. 雅典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根据以上总结可知提炼的主题是波斯帝国的强大,答案为C;马其顿产生于小亚细亚希腊地区;罗马帝国产生意大利半岛;雅典产生于希腊半岛;均不符合题意于“兴起于伊朗高原”,排除ABD。
6.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
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 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B. 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C. 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 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答案】A【解析】【详解】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A项正确;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排除B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D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
7.《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说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A项消除错误,排除;B项唯一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
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这反映出A. 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B. 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C. 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D. 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反映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是否属于罗马帝国,排除A;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不可能人人平等,排除B;罗马妇女不可能取得公民权,排除D。
9.城内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
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
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
后来建立在这座废墟上的城市是A. 墨西哥城B. 温哥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巴西利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金字塔台庙”、“水上园地”和“西班牙征服者”等信息的是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的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A项正确。
温哥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西的巴西利亚,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BCD三项错误。
10.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A. 传播宗教场所B. 用于祭祀C. 用作国王陵寝D. 贮藏文化遗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玛雅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代表之一,塔顶的平台上建有庙宇,主要功能是用于举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1.《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古老的东方‘黄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东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遥远,路途再艰辛!”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表述,与之最为吻合的是A. 科技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B. 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的渴求C.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东西商道D.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B【解析】地球仪、航海图、罗盘针和与远航有关的图书等出现,反映当时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的进步。
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
西欧对东方黄金、香料等贵重商品的追求。
该说法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B。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的商路引发了商业危机。
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
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经济根源,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12.15世纪前后欧洲的航海家们以空前的热情和勇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欧洲以外世界的新航线,下列属于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是A. 葡萄牙以侵占据点和商站为主,在非洲和亚洲殖民扩张B. 西班牙以掠夺金银为主,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C. 在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答案】A【解析】【详解】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出到印度最短的航线,而葡萄牙王室肯定会成为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葡萄牙立足新航路开辟开展早期殖民扩张,故A正确;西班牙开辟了到美洲的航线,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B;在西班牙支持下麦哲伦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C;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非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联系所学达·伽马开辟的新航线以及影响分析解答。
13.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
”该学者强调A. 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 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C.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D. 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正确;根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可知,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错误;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是侵略行为,无法体现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排除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英国的商业活动,D因果倒置,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4.16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