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陶月梅在20世纪,当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伟人鲁迅的影响力足以彪炳史册,与日月同光。
他以毕生不懈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鲁迅文化”,其内蕴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已成为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作为绍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窗口学校,又以先生的英名命名,确立以弘扬鲁迅文化,构建集团的现代教育创新格局为办学理念,这既是一种历史责任,而且实践证明,又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一)深入践行“立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立人”的教育意识。
他说过“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鲁迅先生百年前说过的话,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
继承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面对鲁小教育集团应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于2006年集团成立之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弘扬鲁迅“立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提升教育的文化品质为首,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树立教育的人文服务为先,构建举校学习体制,大力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和精致化。
在这个办学理念中我们认为最基本的一点是“弘扬鲁迅‘立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立人”精神观照下的“四独”儿童教育鲁迅的“立人”思想也充分地体现在他的儿童教育观上,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方法之一的“禁”,对孩子的思想、言论、行动加以严格的限制,“终日给以冷遇和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功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名其曰‘听话’,算为是教育成功,待到放他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种教育方法造就的是“奴才”。
另一种教育方法为“任”,即“任其跋扈”,对孩子的思想、言语、行动一点也不管,这种教育方法造就的是“顽童”。
而当今的儿童教育应是培养“后起新人”,儿童教育只有培养“后起新人”,才能使新的一代,“将来成为完全的人”。
鲁迅的这一在“立人”思想引领下的儿童教育观,对于解除当代儿童的童年生态危机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成长中的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这是鲁小儿童教育一个极其朴素的信念。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对儿童的童年负责,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儿童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
“立人”教育在小学阶段的目标就是培养“阳光儿童”。
基于此,学校以鲁迅的儿童教育观拓展“立人”教育思想的弘扬和承传,积极探索让教育归依童心的佳径,呵护儿童最自然纯真的状态,让追寻童真,尊重童心作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出发点,构成“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完整的“立人”教育实施体系,努力打造鲁小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四独”教育品质,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
1.“独立”,让儿童学会做自己的主人①课程改革,让幸福童年沐浴在有效教学之中我们遵循“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权利,让每一门课程都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让每一类资源都得到充分开发”的课程理念,整体构建鲁小的课程体系。
——我的课程我做主为了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张扬个性,充满阳光”,学校每周抽出5个课时用于开设选修课和特色课。
周三下午,学校不设文化课,专门腾出2节课时间开设“课程超市”,被学生们称为“快乐的星期三——我的课程我做主”。
根据“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按程度分层教学”的原则,开设艺术、科技、手工、体育等六大类55门选修课。
此外,学校还每周增设3节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及乡土教育。
学校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善于接受的、可选择的学习环境。
在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开放的教育超市环境中,按照“不同学生——不同个性——不同选择——不同教学”的操作思路,教学生自我选择,让“腿长”的学生跑得更快、“肚子大”的学生吃得更饱。
——我的作业我选择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握作业的质与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提倡“我的作业我选择”,并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完成作业,而是强调留给他们更多个性作业的空间和时间。
学校加强了教师培训,让教师努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这要求教师必须在作业设计上下足工夫,做到量少而“花色”多。
“花色”指的是动笔、动口、动手相结合,体现趣味性、益智性、实践性、创造性,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布置难度各异的分层作业等。
——我的教材我亲近在增强课程核心领导力方面,我们比较注重教材建设。
这是因为所有的课程,都必须以教材的具体形态来物化课程的内容,才方便于老师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也才能使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到实处。
近年来,我们先后编写的校本教材有《朝花少儿英语》、《标本制作与欣赏》、《花季》青春健康教育读本、《计算机》及《亲近鲁迅》系列读本等,在提升课程的有效教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实践活动,为健康自我打开成长之窗——课堂内外活动的优化首先,在课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归属学生自主活动的权利,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强化自信、自主发展的活动舞台。
同时,在课堂外,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跟进学生的自主自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强调通过主题活动,把本真的生活还给儿童。
我们关注让实践经历,为童年留下“儿童式快乐”。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评价方式,呵护童心的健康成长。
在全面评价儿童素质的同时,更把评价儿童的重点放在了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上。
③寄宿教育,为自主发展插上翅膀温馨、和谐、快乐、健康是学生公寓的服务理念,同时也是每一个寄宿学生的生活方式。
我们制定了《寄宿生部工作人员考核细则》、编制了《寄宿生部规章制度汇编》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亲情管理:生活老师全面指导、校医全程护理、保安全日守卫、教师全心关爱,实现了一种“家庭平等”的和谐氛围。
全体生活老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每日开展“共同晨炼三十分”的晨炼课,“心与心的交流”的谈话课等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寄宿部隔周举行一次如“小歌手评比活动”、“健美操比赛”、“游戏设计活动”等主题活动,每周日晚上开设“寄宿生兴趣特长课程超市”,并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参与,举行亲子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寄宿学生的生活,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了空间。
2.“独特”,让儿童享受个性成长的自由①艺术乐园,在全员参与中让天性与个性舒展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这一宗旨,坚持“在活动中育德,在活动中启智,在活动中健体”。
春芽艺术节、童心悦读日、六一游园节、十月科技节、十二月读书月……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发动面广,参与率高。
在“每节”活动中,还评选特长超群的“十佳”小能手。
学校实施文体活动工程,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用体育滋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行,用艺术滋养学生的心灵和生命。
学校大课间活动在坚持体育锻炼为主的前提下,实现了“两个延伸”、“三个精心”,充分利用校外的文体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到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棋馆、琴行、书画社、舞蹈团等参加培训学习。
校内文体活动还与假日活动体艺类项目培训学习结合,构建起平常训练、社团活动、假日活动、校外培训一体化的格局。
一年一度的“春芽艺术节”是全体学生特殊的“欢乐节”。
“春芽艺术节”是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窗口,又是推动艺术教育的动力。
坚持每年办艺术节,宗旨是使每届艺术节突出主题,树立特色;形式推新,内容更新;落实硬件,创设氛围。
做到每周一个活动,每月一个内容,学生的参与率在90%以上。
②缤纷社团,在个性空间中放飞梦想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了各种社团,满足学校中特色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做到了社团活动的创新化、自主化。
鲁韵总社团下面分设的“早”字讲解班、“夕拾”摄影团、“小兰花”戏剧团、“三味”墨趣团、“苗苗”芭蕾舞团、“百灵鸟”合唱团等二十多个特色社团。
社团活动开展新颖多姿,扎实有效。
这种打破班级界限、符合学生意愿的社团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又培养锻炼了他们自立、自主、自理和自强的意识与能力。
③特殊时间,在“绿色通道”中让天赋自由滋长通道一:省出来的5节课学校大胆实施课时改革,由每节课40分钟缩短到35分钟,这样每天多出一节课。
每周多出来的5节课用于开设选修课和特色课程。
其中的3节为“兴趣课程超市”,安排在周三下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课程参加为期半天的活动。
另外2节为特色课程,阅读课、校本课、乡土课等穿插进行,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
这是属于全员参与的“绿色时间”,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享受这特殊时间的权利。
通道二:特长生的“小灶”时间学校根据个别学生具体接受教育的情况,在不影响教学整体进度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为特长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利用早晨、中午文化午餐课及下午作业整理课等时间去发展特长,这是对传统教学不能兼顾特殊学生的一种补充教学方式。
通道三:特殊的“补课”学校支持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锤炼自己,同样,在时间上给予充足的支持。
有的孩子需要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予以配合,并享受适当补“课”的待遇。
学校要求老师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每天给予配合,学生回校复课有要求,就要及时为学生“补课”。
鲁小还特别禁止为学生订“教辅材料”,也不提倡学生买“教辅材料”,大家都在尽可能地使作业适合本校学生,学生的作业量要进行控制。
从而保证有更多的特长生能有让天赋成长的自由。
3.“独创”,让儿童展现灵动的浪漫①大爱滋养,教学民主呵护创新一代创新一代的培养更需要“大爱”精神文化的滋养。
大爱体现的就是教学的民主。
学校开展“教研组一月一次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校级领导的随堂听课”、“一月一次的课堂教学调研”、“两校区同一教研组的‘互串课堂’家常调研”、“与上级教研部门同步的优质课、精品课选拔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研修活动。
这种“田野式”的实实在在的调研、诊课,促使全体教师重视家常课,反思家常课;这种“田野式”的朴素无华的研修活动,从花费时间多、投入精力多、工程浩大的公开课的圣坛中走向寻常平实的家常教研,远离了“热闹”、“虚幻”,却多了一份“平和”、“真实”,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
学校还制订了《鲁迅小学各级教师备课要求》、《鲁迅小学课堂教学规范》等,从一系列细节规范教师的备课、上课行为,这是对提升常态课课堂教学质量最为扎实有效的练兵。
②科技创新教育,对“独创”特质的特殊关照为了使学生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科学教研组在分管校长的带领下,成立了“百草园科技创新社团”,组织开展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科技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科技发明、科技创造;有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大型标本制作和建模设计;有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和勇于探索的航空、航海、车辆模型的拼装和竞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