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主义

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主义


庶民主题意识和知识分子伦理责任 的思考(4/4)
• 所以知识分子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在“为”或 “让”庶民发言两极中寻找可行之法,以免盲目 地把庶民客体化。 • “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不应该成为某个政 治党派的发言人。知识分子是公众的知识分子, 须得有某种程度的诚实,以便能够反对某个党派 的路线,即使这样做存在着危险。”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5/5)
• 作为“属下”的“属下”、“边缘”之 “边缘”的第三世界妇女是“默沉的他 者”,是完全丧失了话语权的“失语者”, 是“缺席世界”中的缺席者,是“盲点” 中的“盲点”。 • ◇斯皮娃克认为妇女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创 造者。第三世界妇女是当今世界历史的真 正创造者。然而她们失去了话语权,成了 “默默无声”任人摆布的“他者”。
斯皮瓦克的贡献(1/4)
• 作为身处美国主流的学术圈里的东方人,作为男 权主义社会里的女人,作为来自第三世界的移民,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判思想被认为是复杂的、多 变的。 • 因其思想资源和研究主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女权 主义和解构主义。
斯皮瓦克的贡献(2/4)
• 但是,她却保持这三种思想各自的界限,并策略 性地加以运用:以解构主义反西方霸权,在第三 世界女性立场批评西方女性主义,借用马克思主 义关注庶民。 • 有人认为:斯皮瓦克在反霸权和维护伦理正义上, 伸张弱势群体的权利,关注贫穷、歧视、战争、 迁徙、女性、奴役等文化现象,揭露西方知识分 子的新殖民主义虚伪,表现了极大的批判精神和 斗争激情。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3/5)
• 西方女权主义就是一个东方式的女性主义。忽略了第三世 界和第一世界的内部的女性面临问题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 在她们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著作中,女性是一个受压迫的 团体。而对照之下,西方女性独自成为反历史的真正主体, 相反,第三世界女性从未超越她们处于落后状态的一般客 体地位。 • 这样,社会阶级和种族结构中不同女性团体的同时存在的 复杂情形被删改和简单化了,这最终剥夺了她们自身的历 史和政治发言权,也抹杀了那些各种抵抗模式。

• 真正庶民的言说需要庶民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这 种语言表达又是地方性的,他无法达到西方化、普 遍化. • 也就是说,庶民的意识、思想与言说是无法被西方 社会或殖民阶级所听见的。
庶民主题意识和知识分子伦理责任 的思考(3/4)
• 但斯皮瓦克拒绝同意马克思主义认为的随着封建 主义向资本主义其他阶段的过度,被压迫者开始 自己呼声的相关叙述。 • 也拒绝当代民族主义精英的看法:一旦殖民主义 结束就会解放各地的土著居民。 • 总之,斯皮瓦克认为:庶民永远沉默、失语。
• “在面对第三世界妇女时,不仅要问我是谁,还要 问,谁是另一个妇女?我如何称呼她?她又如何 称呼我?”
庶民主体意识和知识分子伦理责任 的思考(1/4)
• 斯皮瓦克的庶民:印度的自耕农、无组织的农业 劳动力、流落于街市或乡村的无社会地位的部落 成员或社群等。后又逐渐把西方社会的下层贫民 包括其中,特别指非主流阶层的女性。 • 另外,全球化时代下的庶民指的是大量的非法移 民——undocumented diasporas. • 他们没有自主自决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基于自我 意识的身份认同。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4/5)
• 所以,在用著作产生和传播以建立西方学术霸权 的语境中,以及在使人道主义和科学话语必要的 合法化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女性被定义为独特的, 这就很可能把紧紧的束缚在所谓的无功利性的科 学调查和多元主义的巨大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实践 中。 • 这种实践不过是对非西方世界的潜在的经济上和 文化上的殖民化的表面显现而已。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2/5)
西方女权主义所描述的“第三世界女性”或“东方女性”都是 西方女性主义者一厢情愿的把东方他者化,一体化,从西方优 越文化的立场看视东方,以道听途说为学术研究的文献,以相 互指涉的东方主义文献为研究的前提而完成的。 在西方女权主义眼中,女性被假定为一个已被构建了的一致的 团体,她们有着相同的利益和愿望,而不管阶级、种族或人种 的具体差异——这种假定产生了一个被女性主义的科学、经济、 法律和社会话语标识为无权的、受剥削的、被性骚扰的团体。 而且,东方女性成为这个构建的客体,她们没有任何主体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 在宗主国的语境中:激进的女性的心理传记。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呈现。 即: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给小说提供了有效的“话语场域”, 它通过把Rochester在牙买加的合法妻子伯莎.梅森妖魔化 而实现了小说的目的,成就了简.爱的女性主义的个人主 义,也成就了Rochester和她的爱情。 • 西方女性主义关注自身时,殖民地的庶民女性则被完全排 除在外。梅森是一个有帝国主义公理所产生出来的角色。 “把异教徒变成人类,以便让他也可以被当做目的来对待, 借此将尚未受到文明开化的野蛮人纳入本体的幽暗地带, 昨天的帝国主义乃今天的‘发展’”。
斯皮瓦克的研究领域
• 女权主义 (自身的身份因素)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解构主义 (德里达作品的翻译者)
• “从对解构理论的深刻的女权主义考察到资本和国际劳动 分工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再到对帝国主义和殖民话语的批 判,再到对种族的批判” • “一个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解构主义者”
Spivak的后殖民批评主题
全球化批判(3/4)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和俄罗斯麋鹿森林的破 坏,对印度森林的破坏和大规模改种常绿乔木的 计划以及剥削孟加拉渔民的所谓防洪计划,就是 全球化环境下,当代资本主义者以发展之名扩张 的破坏。 • 在此,被开发的民族国家不仅遭受了严重的生态 失衡,而且对自然的改造为当地开发者的权利运 作和全球资本的共谋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都反 映了西方霸权致力于根除第三世界声音的阴谋。
•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
• 庶民主体意识和知识分子伦理责任的思考 • 从庶民立场批判全球化时代的资本逻辑和 政治霸权
对西方女性殖民话语的批评(1/5)
• 语言本身是由世界和意识决定的,语言的范畴中 包含着世界和意识的范畴。 • 能发出“声音”表明其拥有自己的世界和自我的 历史意识,反之则表明世界和意识对他的“外在 化”。 • 无言状态和失语状态说明言说者的缺席或被另一 种力量强行置之于“盲点”之中。 • 所以,第三世界女性的“失语”正是外部世界和 意识的强行“边缘”化了。
Postcolonial Criticism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盖娅特丽.C.斯皮瓦克
斯皮瓦克——仅次于赛义德的当代最有影响、最具
争议的一位后殖民地或第三世界知识分子、后殖民批评家 • • • • 1942—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 1963年移居美国 美国匹兹堡大学英语与文化研 究系教授 • 著作:《在他者的世界里》、 译《文字语法学》《独立的印 度:妇女的印度》《后殖民理 性批判》《阐释的政治》等
Thank you!
陈新 1271013
斯皮瓦克的贡献(3/4)
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对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贡献, 斯皮瓦克很清醒。 “我并不想为后殖民地知识分子对西方模式的依赖性进行辩
护:我所做的工作时要搞清楚我所属的学科困境。我本人 的位置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我太代码化了,女权主 义则嫌弃我太向男性认同了,本土理论家认为我太专注西 方理论。我对此倒是心神不安却感到高兴。人们的警惕由 于我被人注意的方式而一下子提高了,不必为自己进行辩 护。”
全球化批判(1/4)
斯皮瓦克认为,有三种力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展开 博弈,它们相互抗衡,相互诘难: 1、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根据资本流向 与剥削价值重新绘制世界地图 2、高谈历史终结,认同全球化世界的西方知识分子 3、反对全球化,对抗“发展”意识形态的地方性庶 民
全球化批判(2/4)
• 斯皮瓦克指出,全球化的新形势是新兴微电子资 本主义造成的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全球新殖民 主义的攻击性日益强烈,核武器的阴影挥之不去。 这些也是后殖民性的情况。 • 全球发展的一般意识形态是充满种族歧视的父权 主义,美其名曰发展,其一般的经济学时是一种 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其宽泛的政治运作就是剥削 和迫使庶民噤声。
全球化批判(4/4)
• 此外,斯皮瓦克还批判了殖民主义国家如 美国等利用文化研究的名义,跟商业挂钩, 吸引大量讲民族语言的本土居民或是殖民 地国家的移民学生,进行收编、围剿边缘 庶民的文化权利。 • 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政治避难跟经济移民 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把资本主义收编到民 主的旗帜下,资本主义以为全球金融服务 的标签实现了对公民社会的操控。
皮瓦克的贡献(4/4)
• 斯皮瓦克认为:后殖民主义本身不是一种反对帝 国主义或殖民主义的批评话语,后殖民主义的批 判目的在与削弱西方对东方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文 化霸权。 • 她应用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思想 完成的著作如《他者的世界:文化政治学论集》 和《在教学机器之外》等,对后殖民主义理论思 潮的形成和后殖民批评的北美崛起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和推动作用。
庶民主题意识和知识分子伦理责任 的思考(2/4)
• 庶民无法重现,因为殖民当局的实力范围、组织 机构和力量都远较庶民强大。 • 如:反抗的农民的意识无法复原,研究者只能依 据档案记载去推测,因为庶民本身有统治霸权所 构建,不存在纯粹的庶民意识形态。在重建庶民 意识时,不可能绕开殖民话语和实践的历史。所 以,庶民是有殖民话语和实践构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