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
人们表现出对自己记忆的强烈怀疑,从而导致 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提示和暗示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目击者辨认在目击者记忆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即 目击者辨认,他是特指对嫌疑犯的指认 过程。
一般程序为:
在取得初步线索的基础上确定嫌疑人,将 嫌疑人和无辜者的照片混合编排组织成队 列,让目击者进行辨认。
种族
本族偏差:目击者和罪犯同族,辨认效果好
误
事件,或者所回忆出的事件与真
记
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忆
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记忆扭曲现象。
DRM范式
1959 Deese 学习-自由回忆范 式 1995 Roediger
和 Mcdermott 学习-回忆-再认 (DRM 范式)
用于关联性错误记忆 的研究
呈现一系列与关键诱饵( 如睡觉)相联系的 词汇(如床铺、 瞌睡、 疲劳) , 来考察被 试对关键诱饵的记忆情况。
错误记忆研究 报告人:20100240 陈芳妹
他曾清晰记得自己在两岁时被诱拐过, 甚至还可以清晰地生动地回忆出警察追 捕拐卖者的情节。但后来,他的保姆在 多年后承认到,是她设计了整个故事。 尽管充满着丰富的细节,但他最终还是 不得不承认,他的这份清晰记忆只不过 是从来都未发生的事而已。
错
人们有时会回忆出从未发生过的
感。
输入听到的字 母,告知不能 碰电脑上的 ALT键,否则 崩盘。
输入后,发出 剧烈的碰撞声
指责其中一半 被试
说明人们对于自己行为 的记忆容易受到外在信 息的影响,社会压力也
起到作用。
虚假供述
自愿型、强制依从型、强制内化型
利用KK范式 对目击者错 误记忆研究 证人类型
研究发现:强制内化型证人错误证词的产生是 由“记忆怀疑综合征”导致的。
询问关于食物的问题,获 得他们童年早期食品食用 经历的情况
2/3被试告知他们小时候 在食用鸡蛋沙拉后生病了
4个月后,所有被试被召 集告知参与不同实验— 研究食物偏好:不同类 型三明治和饮料供品尝 和评分(鸡蛋沙拉三明 治。。。)
这项研究表明了不仅可以向一些人灌 输一些错误记忆,而且这些错误记忆会 明显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反面
儿童 抽一张卡片 成人读卡 如:你能记起手指上夹着捕鼠 器上过医院吗?
儿童回忆 10周反复询问 另一成人问同样问题 结果:58%编造虚假故事 生动细节,专家都无法区分
我哥哥科林要从我这里拿走战斗玩具布洛托 奇先生,我不让他拿走, 结果他把我推进了 木柴堆里。那儿有捕鼠器,进去后我的手指 就被夹住了。接着我们去了医院, 是妈妈、 爸爸和科林把我带到那儿的,是坐我们家的 敞篷车去的,因为路太远了。到医院后,医生 用绷带包扎了我的手指。。。
目
击
者 记 忆
数据表明,在100多个经DNA验证而无罪 释放的人们中,有超过75%的人是因为错 误的目击辨认而入狱的。
目击者记忆研究范式
误导信息干扰研究范式
KK范式
事故的记忆会因随后的询 问方式不同而被歪曲。
对自己行为的记忆会受到 外在信息的干扰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猛撞组:40.8 看录像回碰答撞问组题:。34
5人罪犯不在列组,正确否定仅32%,虚报率68%
宽松的判断 标准
自信心、情绪稳定性、受暗示性等个体 差异。。
错误记忆影响行为
一周后,为检查哪些被试已经 把错误记忆植入自己的记忆, 问卷发现实验组有一半产生错 误记忆,剩余的不相信
结果发现:控制
组和不相信组平 均吃0.4个,错误 记忆组仅0.1个, 显著性差异。
自然而然地这让我们置疑我们的偏 好,态度,甚至是恐惧,它们可能是基 于错误的回忆。对西红柿的厌恶可能源 自吃它们会感到不舒服的错误记忆?偏 好某类人可能是因为被错误记忆为愉快 的童年伙伴?
结果发现:产生了对于关键诱饵的错误 记忆。
语义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使被试在后来 的回忆或再认中混淆了关键诱词与学过项 目的不同来源 ,进而导致对关键诱词来源 的错误归因。
错误记忆 应用研究
被压抑的早 期记忆
目击者记忆
被恢复的早期压抑记忆可靠吗
正面
129名 至少17年前 性侵犯 不超过12岁
38%回忆不起 ---可被压抑—经催 眠—被恢复
同时、相继 对列
同时队列容易导致目击者的相对判断 相继队列则让目击者依据记忆效果做绝对判断
指导语
罪犯是否在列 自律道德 。。。。
辨认前呈现:“罪犯可能在也可能不在指认队列中” 这句指导语比不呈现它时 若罪犯不在列:虚报率减少41.6%
若罪犯在列:击中率仅减相少1对.9判% 断
6人罪犯在列组,击中率54%,虚报率21%
被恢复的这些早期记忆是正确记忆还是治疗 中由于想象或催眠等暗示所导致的记忆错觉 ?
因为治疗师的催眠或暗示往往以事件真的发 生过为前提。
你的症状显示出你在儿童期收到过虐待,你 能谈谈这点吗?
对我来说,你看起来就像那种被严重性虐待 的人,告诉我,那个家伙到底对你都做了些 什么?
目击者证词
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对过完往全经可靠吗? 历的原版再现,而是一种容易产生错误 和歪曲的建构性的过程。
第一组:“猛撞”
一
速度
第二组:“碰撞”
周
速度
后
控制组:不提两问动词暗示了不同程度的损
坏,进而影响被试记忆
---误导信息对人的干扰作用
猛撞组:32% 碰撞组:14% 询控问制所组有:被12试%: 你是否在上次录 像中的事故现场 看到了被撞的碎 玻璃?
KK范式
被指责被试中,69%承认 碰过,甚至有13%还回忆 具体细节。有强烈的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