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人格魅力之教育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道德完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
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示作业。
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尤其是中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
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作用。
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
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勇于实际,不断创新、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实事,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团结互助......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示作用。
熏作用。
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不自觉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
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
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协调、去感染。
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真诚相待,力争公道、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应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熏作用。
激励作用。
教师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责任心,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就要求教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昂首走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会说:“这是我的错!”、以身作则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一些学生。
那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呢?
首先就必须先修炼教师的一颗爱心。
“爱”是师德最本质的涵,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其次就是要胸怀一颗宽容之心。
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宽容就是金,当教师忍学生不能忍,为学生不能为时,就能征服学生、教育学生,甚至吸引学生。
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展示出教师的无穷的人格魅力。
当然,宽容并非无原则的退让,它的实质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
学会宽容,能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让学生感知天地间最宽广的莫过于教师胸怀。
其三应该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教师或情趣高雅,性格稳健;或衣着大方,举止得当;或雷厉风行,充满魄力……教师不凡的气质和翩翩风度,都能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感。
超人的能力、出彩的专业、出众的业绩,这样的老师也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就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公整,自己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认真;养成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者学生、激励着学生。
如果自己的一言一行能成为一种无声的榜样教育,自己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爱戴。
其四为人师表。
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还必须要为人师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
在任何场合中,谨记以礼待人,举止温雅。
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教师只有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追求真、善、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表里如一,诚实正直,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其五渊博的知识。
在学生面前,教师精湛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信赖和敬意,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其六激励和赞扬。
卡耐基说:“要称赞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一个进步,这往往是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给予进步向上之助力。
”这说明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和赞扬。
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期待着收获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赞誉。
因此,首先应该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尊重学生,培养自信,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赞扬和鼓励,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放弃后进生,尽量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拥有“我也能行”的成功体验,赞扬他们最微小的每一
个进步,从而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
其七自我认识。
教师的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尤其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众多,教师在这方面不可能是绝对的“权威”,因而,教育教学中捉襟见肘的事屡见不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不是万能博士,搪塞、蒙混,不仅有损于师德,而且会给学生以极其不良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自强不息。
应该具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自嘲的勇气。
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越比心态越好,越能奋进;如果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不仅不会长进,而且会失去人生的追求。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我们只有不断的调节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学高为师,身正为。
教师应注重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以高尚的师德建构人格力量。
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化为自己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进取,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正如“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
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为了祖国的未来,老师们,你们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你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创新自己......很好地引导和感染学生,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敬爱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参考书籍:
1.《教师职业道德》钱焕琦著;
2.《人格的魅力》狄克·狄维士著炜译;
3.结合上《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训》课上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