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学生姓名 李旭勇 院系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管理与社会心理学 指导教师 陈昌文
四川大学 2011年12月17日 2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呼啸山庄》 一.摘要: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唯一的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奇特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希刺克利夫的人格特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本我”与“超我”最为激烈的挣扎,有人认为他是一部病态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得了精神病的患者为了报仇而不择手段一样,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得特殊表现,尤其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煎熬,书中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与时代激烈的矛盾冲突,让我看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碰撞,这本书仿佛就在向我们展示人性中一种内在野性的释放,而这种释放和精神分析有诸多相同之处。这种释放就是源于艾米丽对当时社会的极端愤怒。精神分析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重塑人格,学会从我们的童年去找寻原因,学会接受希刺克里夫是怎样从一个正常的人到一个会为了报仇而不择手段的病态的人再到一个善良的人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多个“自己”。
关键字:精神分析;自我;超我;本我;防御机制;性格的双重性
二.观点依据 1. 尽管整个故事的感情色调是抑郁的,但绝对不是病态的,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本真的快乐。
2. 画眉山庄和呼啸山庄就是“自我”与“超我”的争斗,凯瑟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和自己一点也不爱的人她自己也有两个“我”在战斗,一方面她深爱着希刺克里夫,另一方面又有一个“虚荣的我”在不断而反复的告诉她接受她不爱的人,因为这个人可以给她带来物质的满足,她自己也非常矛盾的说:这不是我原来的意思。那她就只能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的,因为凯瑟琳的“自我”已经被画眉山庄的精神气质所改变。
3. 主人公所具有的双重性格都是在特殊环境下所造就的特殊的性格,在黑暗而没有人性的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使人们快乐,是信仰上帝,是金钱,还是纯真的爱情呢?实际上希刺克里夫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的真理:贫穷是可耻的!希刺克里夫在被抛弃后,他受到了凯瑟琳无条件的接纳,而这种结案恰恰就像是母亲的接纳一样,它并不会因为贫穷而有丝毫的削弱,真是这样让希刺克里夫用尽了自己一生的爱去回报,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以至于他完全不能接受凯瑟琳的背叛。所以他的爱不是病态的,而是在特殊环境下所作出的非常符合人性的一种方式。 3
三. 意义 书中狂暴不安的环境描写以及阴暗深沉的人物性格,其实都是那个时代人物最真实的写照,人物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的环境,人们生活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而这种无意识是被金钱和权力麻木了的无意识,甚至愿意放弃快乐和真实的“自我”。所以凯瑟琳代表了多数生活在“自我”之外的个体。而书中最真实的只有大自然,自然环境才是最真实的“自我”,狂野,西风,杂草无不透露着不屈,透露着那个时代仅有的“本我”。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现实的残酷复杂。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出于人的本性,然而社会现实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希刺克厉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的双重性格完全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接受了希刺克利夫的病态,纵观关于与呼啸山庄的论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时代和爱情角度的描写,但是还没有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分析本小说,本论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描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 结构 1.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了解《呼啸山庄》人物悲剧性的必然原因; 2. 分析书中主人公的双重性格; 3. 特殊环境决定特殊命运。 五. 结论
《呼啸山庄》给人一种狂野的感觉,这种狂野的感觉是建立在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表现,是“自我”与“本我”的斗争,我们从中看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元素是什么,我们从希刺克里夫的命运可以看出,最终我们每个人都要回归最淳朴的“本我”,本书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精神分析的元素,我们从中也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主人公极端的表现。凯瑟琳她根本就无视她爱的人的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希思克厉夫虽然振作起来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却丝毫没有得到改变。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凯瑟琳的虚荣心在作怪,懦弱从心理学上来看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缺点,可是凯瑟琳却利用了埃德加对自己的爱,对此,凯瑟琳到死都没有从埃德加和希刺客利夫两者中间做出选择,因为要从“本我”和“超我”中做出选择是一件非常非常艰难的选择。 4
一、希刺克历夫性格的双重性 希刺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丑恶的严酷环境。在遇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羞辱之后,他整个人的人格特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希刺克里夫的角色中看到艾米丽不屈的身影。他被呼啸山庄庄主老恩肖先生收养。他从小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虐待,又被小主人亨德利贬为奴仆,不许和凯瑟琳接近、说话,常被饿饭、关押和毒打。在离开呼啸山庄的那个晚上,希斯克厉夫一无所有,除了被自己最心爱的人折磨的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但是希刺克厉夫回来了!带着财富。他开始疯狂地复仇,复仇才是他全部生活的唯一理由。而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是“本我”。由此,我们可以从精神分析中看到,童年给希刺克里夫带来了极大的阴影,而这个阴影乃至于要用他的生命来偿还。而他所做的这些,无非就是他当时童年的缩影罢了,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报复他不幸的童年,在于向这个时代所赋予他的不幸发泄出去,他是想重新塑造自己的,他是想改变自己的,因为他自己内心并不是这样想的,只是他受到的创伤过于严重,以至于他无法释怀,从这个角度来看,希刺克里夫是一个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希斯克厉夫的罪行十恶不赦,但是最终他却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原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读者深知他不仅是一个报复狂而且是一个痴情的恋人,他对周围一切人的憎恨和报复来自他那受挫折的爱,他是一个心理有病的人,他不是一个天生的报复狂,而是精神世界受到极大打击后才形成的变态心理。正如我们生活中受到了重大事件后精神会崩溃一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他对于凯瑟琳的爱甚至已经超过了单纯的男女的爱,而是已经上升到了母爱和男女的双重的爱德境界,因为在希刺克里夫落难的时候,是凯瑟琳给予了他无私的爱,当他绝望的时候;是凯瑟琳向他伸出了援手,而这种帮助并不会因为贫穷而有丝毫的改变,刚好和那个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希刺克里夫把凯瑟琳视为母亲一样尊贵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希斯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在他心中至始至终都有一个“自我”和“超我”在做强烈的斗争,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和狠使他几乎步入了精神分裂症的地步。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由此可见,希斯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具有双重性的。 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刺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间接的摧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刺克利夫。对于这个巨大的打击,这个饱偿人间炎凉的弃儿在残酷的生活中养成了强烈的爱与憎,与悲苦的命运做不屈的抗争,尽管到头来还是以悲剧告终,他的精神世界在最后释然。在整个故事环境中,他的精神世界始终处于一种夹缝中的生活状态,尽管他也一度由被压迫者翻身成为压迫者。表面看来,希刺克利夫是一个残酷无情充满病态的魔鬼形象,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其实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敢于直接正视自己本性与欲望的真男子。“为了摆脱生存困境,保持人性的尊严,获得心灵的自由”,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对抗。读着希思克利夫的叙述,在跟他的心灵沟通中,不难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苍凉和悲壮,而他这种精神的表现也是必然的。 5
二、凯瑟琳性格的双重性 凯瑟琳-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叛逆、任性而且随心所欲。孩提时的凯瑟琳就倔强大胆,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他喜欢在荒原上自由地嬉戏。当辛德利让凯瑟琳读《圣经》时,她却将圣书踩在脚下、扔进狗窝。从心理来看她是一个本我狂放不羁的人。 凯瑟琳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在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林顿英俊、富有,我会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可见,在她的内心,凯瑟琳拥有着贵族优越感,这是她本我所追求的,想嫁给一个体面而又富有的绅士过着浪漫的生活。也是凯瑟琳最“本我”的表现。“我这么爱他(希刺克厉夫),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我在这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刺克厉夫的苦恼,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他一切都毁灭了,独有他留下来,我依然还是我。假使其他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凯瑟琳接着说到。她是从灵魂深处爱着希刺克厉夫的、是根深蒂固的。她自己也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凯瑟琳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我”和“超我”激烈的斗争,事实上,她的婚姻选择是她一生中致命的错误,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也是对“自我”的背叛。三年后,希刺克厉夫的归来使凯瑟琳欣喜若狂。然而,她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情是她的合法丈夫所不能容忍的。她一直到死也没有在希刺克厉夫与林顿之间做出抉择,她也不愿意在“自我”和“超我”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其不同层面的爱,两个“我”都是她所需要的。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充满了矛盾冲突、倍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她那性格自我分裂的深重的悲剧生活。事实上,凯瑟琳有两个自我,两个本性。这就是凯瑟琳的悲剧,具有感人肺腑的悲剧魅力,展示出小说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她的生命力量源源不断地出自于荒原中心、呼啸山庄,那里有“本我”最为淳朴的本质在呼应。在本小说中,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完美地统一在人物灵魂的深处,自我与超我统一在引人情醉的景中,以及在似幻非幻的梦境。使得我们感觉到了完美和谐的美,以及最为真实的人性。
三、特殊性格决定特殊命运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他的复仇并不是简单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精神上来折磨他的仇人,一定要让自己饱尝内心煎熬的精神世界也要让仇人们一一感受。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本我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在人们遭受重大特殊事件的时候,他的人格是完全有可能改变的。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