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当今社会下的言论自由

浅谈当今社会下的言论自由

浅谈当今社会下的言论自由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民越来越
重视个人权利的实现,尤其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己的言论自由。在实现个人言论自由
的同时积极评论政府的政策得失,以及社会热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评论以实现表达自己内
心的想法。然而我们又不能否定人民在实现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存在着言论自由的滥用、
自由受到有形和无形的限制等各种问题。约翰·密尔在《论自由》当中提到人类自由的适当
领域,而在这适当领域当中约翰·密尔强调了意识的的内向境地要求思想和感想的自由:要
求是实践的或思考的、科学的、道德的或神学的等等一切题目上的意见和情操的绝对自由。
对于发表和刊发意见的自由,密尔认为它和思想自由同样重要,所依据的理由又大部分相同,
因此认为在实践上是和思想自由分不开的。现在的人形式上实现了言论自由,似乎可以针对
一切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民表达个人言论的平台一下
子扩大了很多,然而这里边存在的问题我们又不能否定。
(一) 人民对言论自由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和法制观念,出现对言论自由的滥用。
人民意识到行使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言论自由,这是人民自我权利意识增强的
表现,同时也是对当今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的肯定。然而自由的社会并不是没有任
何限制,也并不是说为了实现个人的自由可以不顾一切。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对自由
加以限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他人对你本人自由、权利的
限制和侵犯。但是现在一些人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们通过网络的缺陷随意发
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他人、社会进行言论暴力,使个人权利受到侵害,社会秩序受
到影响。尤其是一些媒体如果不负责任可能会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
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如小悦悦事件,媒体夸张的向社会表达一种冷漠思想,而不顾
实际,甚至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篡改视频证据,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冷漠占上风,好
人难当的价值观念,却很少出现媒体引导社会风尚的情况,这使我不禁思考,难道只
有把社会描的越黑,那才是最好的,对整个社会形成误导。我常想言论自由的实现不
是脱离实际不是为了寻求点击量,而是实事求是表达一些客观情况,最终实现人们内
心所希望的理想社会。
(二) 政府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引导少,限制多。
虽然现如今的人民在言论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利,但我们在行驶我们言论出版结社
自由方面,不免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主要的媒体都有国家控制,这就好像我们在别
人的家里发表不满的言论一样,权利不能实现的尽善尽美,给人在心里就形成媒体不是
为人民说话,不是人民表达思想的平台的想法。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对人民针对其发表的
批评言论采取打击的态度,使人民畏惧谈言论自由,古人有言:对人民言论自由的疏导
就好像对江河的疏导,如果疏导不通顺,便会造成抵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著名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密尔也提到一个好的政府是能够忍受异见者的批评的。当然国
家完全可以处罚那种具有破坏性的言论,如煽动叛乱、诽谤以及揭示国家安全秘密等。
(三) 言论的行驶很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也普遍认为只有公民的言
论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的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然而言论的行驶却受公民素质、文化
水平、民族习惯、历史传统等的影响,一个人的言论表达经常受到一个群体的暴政对
待。密尔在《论自由》中提到当社会作集体凌驾于个别人时便可能造成对个别人的多
数人暴政。法国政治学者指出人民对于自由的发表有所疑虑,可能并不是因为位居政
府的惩罚,而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当一个人发表的言论与大部分人不同时,便会遭到
他们的蔑视甚至侵害。这便是大多人言论自由能够保证的情况,而其他人的权利却收
到了忽视甚至限制。
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公民权利之一,也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法定权利,我
们所谈到的言论自由并非是狭义的自由,而是一种广义的自由,它包括出版、结社、著作、
绘画的情况。对于当前社会,人民的言论自由不可避免的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因此我们
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
【2】1982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