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more than one says。汉语可以叫作“意会大于言传”。 说话人等交际主体传递的信息往往不限于话语本身的 字面意义,而是其在一定语境下的交际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说话人需推知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即一种以语境为基础,需要推导的隐含信息。
这些例子揭示的现象,英语称为meaning 语用学要解答为什么人们能够意会大于言传,要找出
两男人对话 甲:你是苏州女人,我是日本女人。 乙:不是,我是杭州女人。 两小孩子对话: 甲:你看,我比你尖。 乙:是吗?我昨天比你尖。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 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 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 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 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 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 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 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 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四、结合法 从动静结合观察中加深对汉语语用意义的理解。
赵树理的小说《登记》中,民事主任对 青年女主人公艾艾的两次评价,用的却是同 一个句子。当他看到艾艾和小晚手挽着手, 自言自语道:“坏透了!跟年轻时的小飞蛾 一个样!”而另一次他给外甥提亲想让外甥 娶人家艾艾,他姐姐问他:“不知道闺女怎 么样?”他说:“好闺女!跟年轻时的小飞 蛾一个样!”同样是艾艾这个人,同样是 “跟年轻时的飞蛾一个样!”这句话,又都 出自民事主任之口,却是态度截然相反的两 种评价。
三、对比法 从不同语言的对比中发掘汉语的语用特色。
《山西晚报》2005年6月29日发表了题为“一个 媳妇 八个婆婆”的文章,乍看,还真能把人给搞蒙。 一个媳妇怎么会有八个婆婆呢?是不是这个妇女嫁过八 个男人?细读文章才恍然大悟: “目前,晋阳湖里的水归电厂,魚归太原市水产 养殖场,堤外土地归土地局,治安处罚归公安晋源分局, 漁船管理归水务局,游艇登记归晋源区交通分局地方海 事处,公园筹备开发归太原市园林局,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归晋源区政法委。” 原来文章写的是太原市晋阳湖的开发居然涉及到 八个主管部门,这些管理部门既互相争权、又互相推诿, 致使晋阳湖的开发处于一种谁也管又谁也不管的无序状 态。
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可、并、又、才”表 意差别极其微妙,在有些句子里可替换,表意上 并未觉得有多大变化: a.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并不傻。 b.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可不傻。 c.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又不傻。 d.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才不傻呢!
它们都表示说话者的申辩口气, 但又有表意上细微的个性差异表达 的申辩口气各有侧重: “并”重在述实,“可”重在 提醒,“又”重在论理,“才”重 在反驳。
思考:为什么他明明说的是他曾经想来拿个学位,会
被理解成他现在想要个荣誉学位?
请看以下日常用语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2)丈夫:看一下有没有足球比赛。 妻子:喂,今天是星期天! (3)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思考:说话人通过“今天是星期天”这 句话要表达什么样的语用信息?
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 (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语用学就是专门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 具体来说它研究人们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 是如何运用话语的,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 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 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 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 一系列内容。
汉语语用学
一、汉语语用学 它是借鉴国外语用学理论,结合中国 传统语言学的相关论述,对汉语中的语 用现象进行研究与解释的学科。 目前,国内只有几本著作,但无论是系 统性、理论性,还是研究的深度上都不 够,本课程应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汉语的特点及语用研究的必要性 汉语不同于西文,西方语言有着 丰富的屈折形态,语法意义主要靠词本 身的形态表示。而汉语并不靠形态来表 达语法意义,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 虚词,而且颇多省略,句与句之间可断 可连,颇多流水句。是一种主题突出型 (Topic-Prominent)的语言。
其中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语言运用的规律。所以, 语用学研究的就是具体语境下,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 的表达和理解。
在现实交际中,也存在为了传递同一信息,在不 同语境条件下说话人采取不同话语的情况。
(1)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我好久都没踢啦。 (2)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晚上还有考试。 (3)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唉,昨天把腿拉伤了。
跨文化语用学 就是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或 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语 用问题,它的研究内容分四个方 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社会 文化的语用研究、对比语用研究 和语际语的语用研究。
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就是根据认知科学 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去研究语言运用 的语用问题的学科。因为指示结构、 言语行为、前提以及语用含意等语 用现象都离不开推理这样的信息处 理过程,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 程。关联理论就是认知语用学中研 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研究热点。
什么是语用学
例:你不戴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小王,你今天很漂亮啊! 思考:为什么一句赞美之词会被曲解呢?
例:1947年我在清华上学时,清华被称为中国的MIT。
教科书大部分来自MIT。……我当时就憧憬有一天 能来MIT学习,拿一个学位。但是,校长先生请不要误 会,我绝对不是要个荣誉的学位。……如果我要拿学 位,一定要经过考试、答辩。” (朱镕基)
语用学
许阳
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
语法(句法) 语义 语用
(研究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研究符号和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研究符号和符号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平面的理论最早由莫里斯提出(《符号理论基
础》,1938)。
20世纪80
年代,我国语Biblioteka 学界在国外相关理论影 响下,根据汉语特点,提出并逐渐形成自成系统的 中国的三个平面的理论。
欧洲大陆学派对语用学的范围理 解较广,它甚至包括话语分析、交际 中的人类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心 理语言学等内容。 从研究方法上来分,国外语用学 研究可以分为:
形式语用学: 强调语用形式的分析,如对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情态词、时 态等的语义解释及其使用的语境做 出独特的形式化处理,也就是通过 逻辑符号、变数、常数、标记方式 从句法到语义,从语义到语用的 “造型”来达到对语言的形式化处 理。

乙采取不同方式或策略回绝,但都不是直接的。 间接地向对方提供信息是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
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得到人们 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它的起源与以下研究有关: (1)对符号与意义的符号学研究 (2)语言哲学研究 (3)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的定义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描写语用学 主要是对一种语言与语境结合而出 现的种种用法加以描写、分析解释,它 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 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说到底, 描写语用学就是研究人们为达到某一特 定交际目的的“语用能力”,即在语境 中恰当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语际语用学 它是对语际语(又称中介语) 的语用学研究。它研究人们学习 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具体的语用行 为过程,探讨这种行为过程同人 们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所 以是语言的跨面研究。
二、比较法 从同义句式的比较中总结汉语的语用意义。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 地说。 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 地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 ”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 鲁迅《祝福》
语境与语用
一、语境及其分类
定义 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正确理解不可能在脱离 语境的情况下进行。
(一) 狭义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话语的前言 后语,是纯粹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 文。
“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 受两代人的欺侮。你可以想一 想。”《雷雨》 “女子、你、两代人”都有 具体的指称对象。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定义一:语用学研究语言结构中被语法化或被编码的语言和语 境之间的关系。 定义二:语用学研究语义学理论不涉及的意义的方方面面。 定义三:语用学研究语言理解所必需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定义四: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将语句和恰当地使用该语句的 语境结合起来的能力。

以上定义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何在话语的明说内容和非明 说内容信息之间进行选择。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