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

精品: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王晓鸿(1965-󰀁),女,甘肃民勤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王崇光(1970-󰀁),男,河北正定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5期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

!!!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

王晓鸿,王崇光

(兰州大学,兰州730000)

摘󰀁要: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

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

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

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协调、健康、快速发

展。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差距;要素禀赋;政策因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前提。从我国的情况看,东西部经济

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距呈扩大的态势。对于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

因,国内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如发展战略的不同、制

度性差异、资本形成差异等。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对策,学界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要素禀赋和政策

视角对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一、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和历史从现状和历史看,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

存在的。(一)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看,目前东西部

差距是明显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13日发布的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监测结果,我们就可见一斑。从结构上看,西部与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差距

较大的是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与东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在8

年以上;在人口素质方面,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10年以上;在生活质量方面,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5年

以上。2005年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实现程度为47󰀁6%,而西部仅为1󰀁3%,两者差距悬殊。而

这些东西部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扩大了0󰀁7个百

分点。当前东西部差距从总体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点:1󰀁经济总量。见下表:2003!2005年东西部

GDP对比表。2003!2005年东西部GDP对比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05,2006整理34󰀁󰀁󰀂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 (蓝皮书)

指出,西部经济虽然强劲增长,可东西部差距却还在

不断扩大。2005年,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延续了2004

年的强劲势头,我国西部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率达到

12%以上。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内蒙古达到了

21󰀁6%,最低的云南也实现了9%的增长率,其他十个省区市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是西部大开发

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可就在西部经济强劲增长

的情况下,东西部差距却仍然在不断地扩大。

2󰀁经济结构。以三个产业的比重为例,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东西部地区三个产业对比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37󰀁7%25󰀁8%1󰀁46

第二产业(#)占全国比重58󰀁5%14󰀁8%3󰀁95

第三产业(∃)占全国比重57󰀁2%17󰀁0%3󰀁36

区域内结构(∀/#/∃)1%6󰀁5%5󰀁11%2󰀁4%2󰀁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 整理󰀁󰀁3󰀁人民生活。见下表:2005年东西部人民收入水平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收入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

2005年东西部居民收入水平对比表单位:元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西部

人均GDP2376893382󰀁5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587831󰀁5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2023791󰀁9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根据󰀂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 (蓝皮

书),2005年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

比例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

而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

从下面图表中我们可进一步看出东西部居民收入

的差距:

资料来源:200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经济热点:不同区域,收入差出一大截 󰀁󰀁(二)从历史上看,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建国

后经历了稍有缩小然后又进一步扩大的过程

从下表可以看出:1952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西部地区

96󰀁6元和东部地区178元。相对比例约为1%1󰀁84,

这一指标大体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起始阶段地区之间的差距。建国后经过26年发展,1978年两类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比例成为1%1󰀁8,比26年前的

差距有所缩小,这是这段时期内我国加快经济重心向内地转移速度的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

1978年以前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处于较低水

平。1978!2005年的28年间,两类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例为1%2󰀁55,说明这段时期内两类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又有扩大的趋势。

35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表(单位:元)1952年

(几何平均)1978年2005年

东部地区178457󰀁423768

西部地区96󰀁62549338

相对比例1%1󰀁841%1󰀁81%2󰀁55

资料来源:高洪深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

资料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唐志良,󰀂我

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分析:基于资本形成差异的

视角 ,2006!9!26。经计算得到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对比图

资料来源:同上表

由上图直观可见,建国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差距从总体上来看是从大到稍小再到更大的斜

反L形变化趋势。

二、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东西部差距在解放前较

大,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差距稍有缩小,改革开放后

又呈扩大的态势。东西部差距的存在和变化背后的原

因是什么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原因很多,本文认为在诸多原因中,要素禀赋和政策因素是最值得关注

的,也是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下面本文将从要素禀赋

和政策因素的视角加以分析。

(一)要素禀赋方面从要素禀赋看,东西部各有自己的优势。

1󰀁在自然资源方面。相比较而言,西部在自然

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中国区域经

济统计年鉴2005 (海洋出版社),西部的能源资源

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0󰀁2%和49󰀁2%。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6

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

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

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黄河中游、柴达木、东天山北祁

连、西南三江、秦岭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红水河右江、西藏&一江两河∋十大矿产资源集中

区。西部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而且拥有较高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绝大部分草原面积。西部土地面积占

全国的71󰀁4%,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1󰀁6倍。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

全国的80%左右。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西南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

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占全

国的70%,当然西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2󰀁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东部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根据󰀂中国统

计年鉴2006 ,从总人口看,东部是46388万人,占

全国的比重为36%;西部是35976万人,占全国的

比重为28󰀁0%。从人口素质看,仅以普通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为例,东部拥有普通高校714所,在

校学生643󰀁1万人,分别占全国的39󰀁8%和41󰀁2%;

西部拥有普通高校428所,在校学生331󰀁8万人,分

别占全国的23󰀁9%和21󰀁2%。

3󰀁在资本方面。东部显然比西部拥有较大优势。

仅从增量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 ,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2006年东部为45626󰀁3亿元,占全国比重为52󰀁4%,而西部则分别仅为17645󰀁0亿元和

20󰀁3%,差距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在要素禀赋方面,东西部各有自己的

优势,要素禀赋不应该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

性因素。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确有一些国家或地

区一开始要素禀赋不占优势甚至很稀缺但经济发展很好,典型如日本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要素禀

赋不是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二)政策方面

从前文历史的比较可以看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

差距经历了扩大、稍有缩小然后又扩大的过程。分析

其原因,固然有其自然历史原因,但人为的因素或曰

政策因素恐怕是最不容忽视的。

解放前,由于我国的近现代工业开端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先进的生产力因而也首先从东部发展起

来,形成了近代以来东西部差距的历史原因。然而,

这种差距不是永恒的,不是不可改变的。

建国初期,一方面为了实现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均

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考虑当时特

定的国际政治形势下战备的需要,我国通过投资重点的转移,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国家在中西

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逐步增大:&一五∋时期

为50󰀁2%,&二五∋时期为56󰀁7%,三年调整时期为

60󰀁5%,&三五∋时期为68󰀁8%,&四五∋时期为

56󰀁2%。20多年的时间里投资比例一直保持在50%

以上[7]。特别是随着国家动员全国力量支持西部建

设,大批的人才来到了西部,一批至今仍为西部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企业在西部建成,东西部经济发

展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改

革开放前。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