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教案设计1 精品

分析化学教案设计1 精品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1

教 案

2013~2014学年

课 程 名 称 分析化学

院(系)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化学系

授 课 班 级 化学121

主 讲 教 师 霍彩霞

职 称 副教授

使 用 教 材 华中师大等编《分析化学(上册)》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制

二○一三年九月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2 教 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课 程

名 称 分析化学(上册) 总计: 72学时

课 程

类 别 专业基础课 学分 4 讲课: 72 学时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任 课

教 师 霍彩霞 职称 副教授

授 课

对 象 专业班级: 化学121班 共 1 个班

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 基本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合编《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

陕西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书:

1.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

2.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

3. 林树昌,胡乃非:《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

4. 北大出版:《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教和学要目求的 1.掌握灵敏度的计算方法,1~5组常见阳离子的性质,组试剂的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离子的主要检出反应;

2.掌握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规则;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意义及应具备的条件,计算分析结果的方法;

4.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和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缓冲溶液的pH值的计算及碱滴定分析有关计算;

5.理解络合物平衡体系中的形成常数和离解常数,逐级形成常数和逐级离解期数等概念的意义,络合物表观稳定常数的意义及副反应对络合平衡的影响;

6.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等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

7.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8.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和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教及学难重 点点 教学重点:

1. 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规则。

2. 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和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络合物平衡体系中的形成常数和离解常数,逐级形成常数和逐级离解期数,积累形成常数和积累离解常数,总形成常数和总离解常数的意义。

3.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等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

4.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和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教学重点:

1.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平衡的综合计算;

2. 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规则。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3

授课

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

2. 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任务、重要性、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时间

分配

主要

内容

共2学时 内容,教学步骤见课件及讲稿

45分钟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45分钟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进展简况

电化教材及教具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材及

参考书 华中师范大学等四校编,分析化学(上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外

学习

要求 根据本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上网复查阅分析化学发展的趋势。

教学

后记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分析化学的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组成及测定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定性分析的任务:就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就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分析化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化学本身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化学上的基本定律都是依靠大量的分析实验数据才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而其它各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对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在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师范各有关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

三、定量分析的方法

1.按对象分

2.按操作方法分类

3.按试样用量分类

4.根据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5.其它专有名词

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当前的发展趋势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5

授课

内容 第二章 定性分析 课时安排 1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了解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鉴定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掌握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掌握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的概念;

3. 掌握常见阳离子的H2S系统分组方案、原理和步骤;

4. 掌握1~5组常见阳离子的性质,组试剂的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离子的主要检出反应。

5. 掌握常见13种阴离子的主要分析特性,阴离子初步试验的意义和内容,熟悉常见阴离子的鉴定反应及主要反应条件;

6. 了解一般物质的定性分析步骤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常见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析方案、原理和步骤;

常见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难点:常见阳离子的分离条件。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为辅;启发和互动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纲 一、概述

1.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2. 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3. 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 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5.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二、阳离子的分析

1.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2. 第1组阳离子的分析; 3. 第2组阳离子的分析;

4. 第3组阳离子的分析; 5. 第4组和第5组阳离子的分析;

三、阴离子的分析

1. 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2. 阴离子的分析。

四、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自学)

1. 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 2. 初步试验; 3. 阳离子分析;

4. 阴离子分析; 5. 分析结果的判断。

时间

分配

主要

内容 共12学时

90分钟 概述

45分钟 第一组阳离子分析

90分钟 第二组阳离子分析

90分钟 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45分钟 第四组阳离子分析

90分钟 阴离子分析

60分钟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30分钟 小结

教材及

参考书 华中师范大学等四校编,分析化学(上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树昌,胡乃非:《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

作业及

思考题 作业:P39 1、2、5、8、11、12、16题

思考题: 4、7、9、10、14、20题。

教学

后记

加强各组阳离子分组条件的讲解。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6 第二章 定性分析

教学内容:

§2-1 概述

一、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1.任务: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2.方法

⑪ 干法:指分析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

⑫ 湿法:指分析反应在溶液之间进行。(主要学习湿法分析)

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共5点

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1.鉴定方法的灵敏度

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⑪ 最低浓度

⑫ 检出限量

⑬ 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之间的关系

2.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空白试验:用配制试液用的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和条件重做试验进行鉴定,就叫做空白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方法进行鉴定,就叫做对照试验。

五、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1.分别分析:利用特效反应,在其它离子共存的条件下,鉴定任一想要鉴定的离子。这种分析方法就叫做分别分析法。

2.系统分析: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将离子加以逐步分离的分析方法就叫做系统分析法。

§2-2 阳离子的分析

一、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自学要点:

㈠ H2S系统

1.分组方案

2.系统分析简表

㈡ 酸碱系统(了解)

二、第一组阳离子的分析

第一组阳离子包括:Ag+、Hg22+、Pb2+

组试剂:稀HCl

㈠ 主要特性

㈡ 本组离子氯化物的沉淀与分离

㈢ 第一组阳离子的系统分析

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