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问题教学”有效教学模式例谈分析

“大问题教学”有效教学模式例谈分析

➢Artistry(教学艺术)
有效教学中呈现出来教学艺术是:第一,高创造性活动; 第二,课堂回应的经验本领;第三,对实践的反思能力。
➢Model of teaching(教学模式)
学流程有。效的教学模式课价主后要关注与众不同的教学法8和可操作的教
大问题教学(Big problem teaching)
4
赵志成(2007).《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从观课中反思:何为有效教学?
课后 价
5
“观课中发现,课堂失效的原因大都与未能配合学生 的能力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关,而教师个人的魅力 及教态亦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赵志成(2007).《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1970s)
教师性格特质
Getzels & Jackson (1963)
过程 — 产出 教师行为 — 学生成绩
有效教学模式(Effectiv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s (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要通过分析学 生个体要素的情况。“教学效果”主要关注教师行为及教学技 巧在课堂中的呈现。
影像媒介)足够吗? • 有足够例子可令学生产生联想及组合概念吗? • 有否提供情境触动学生的思考? • 有否足够的思考过程时间让学生整理思维?
从“问题教学”到“大问题教学” --研究建议
➢ 了解经验,搭脚手架(scaffolding)
避免以教师自己的丰富知识去揣度学生,在设计探 究性问题时也不应草率,应提供足够的知识和资料作 参考、比较、分析及综合以得出结论;另外,在教师 工作繁忙,没有足够时间备课的现状下,要训练自身 短时间内就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避免提出“过深或太 模糊、过浅或太直接”等问题,要提出有层次的问题。
•站在后面:鼓励、支持、保障
16
(5).是否“再创造”?
单一+线性+科学主义逻辑
复杂+无法预设+知识再创造 学习真正发生
智慧真正形成 17
问题不断出现
从“问题教学”到“大问题教学” --研究建议
➢高层次提问的先决条件(high-order question) • 输入学生脑袋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其他
从“问题教学”到“大问题教学” --研究建议
➢ 建立提问的系统或层次(systematic questioning)
从认知范畴的取向看,提问层次的理论基础仍然离 不开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 Bloom’s taxonomy), 即由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到评鉴。近年来常 提及的高阶思维(high-order thinking),亦是布鲁姆 分类的后几个层次,或加上批判思考及创造力等。这些 都是建立系统的、有层次的提问的基础。
•还原数学好奇心、求知欲 •磨练意志、建立信心
•数学严谨性与结论正确性
14
(3).是否“飞翔者”的学习?
飞翔者 奔跑者
高端学习(智能型学习) 自主规划、自由想象、自我探寻
跟随者 追赶者
“我教你学”
低端学习(复制型学习)
15
(4).是否“教师在后”?
•直接面对文本—读一读、写一写
•“小先生”的方法—教一教、问一 问
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3)尝试探究
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
(4)展示分享
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
(5)共同概课括后
师生共同参与梳价理和提炼,得出结论 11
(6)问题延伸
大问题教学(Big problem teaching)
4.有效教学评价标签
•教学行为是否“以学为核心”? •教学设计是否“置顶价值观”? •教学取向是否“飞翔者”的学习? •教学回应是否“教师在后”? •教学反思是否课价后存在“再创造”性?
12
(1).是否“以学为核心”?
•教会学生学习
乐学、紧张的智力状态
•“不教之教”
教在:深处、难处、转折 处、争议处
•尊重差异
13
(2).是否“置顶价值观”?
9
大问题教学(Big problem teaching)
2.概念涵义 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
水平的、以探究为主的问题。
课后 价
10
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会掉下去呢?
大问题教学(Big problem teaching)
3.教学结构 (1)建立关系
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2)提出问题
怎么样的教学是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①信息导向,②社会导向, ③个人导向,④行为体系。
有效教学模式
Joyce&Weil(1996)
教学艺术
Rubin(1985)
有效教学技巧
价值内化
Leinhardtn(决策、行动
课堂教学行为Brophy&Good(1980s) 实证研究:教学时间和清晰讲解
“大问题教学”: 有效教学模式例谈
深圳市黄爱华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员
香港中文大学2014级博士生
林炜
分享主题:
“大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展望
大问题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失效?
教学失效(Teaching Ineffectiveness)
•依书直说/缺乏活动 •师生互动性低 •低层次问答或缺乏创意等评论 •教师以“经验”画瓢 •空有活动的形式课价后
参考文献:
1. Ko,J., Sammons,P., Bakkum,L. (2013). Effectiv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evidence. 2. Harris A. (1998) Effective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18(2), 169-183. 3. Fenstermacher G.D., Richardson V. (2005) On Making Determinations of Quality in Teach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7(1), 186–213. 4. Seidel T., Shavelson R.J. (2007)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 The Role of Theory and Research Design in Disentangling MetaAnalysis Result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7(4), 454–499. 5.赵志成(2007).《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1.哲学起源
“数学大问题”这一名称的起源,是来自一本罗伯
特·所罗门教授所著的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入门读物。这本读物是按照一些哲学上的大问题来
组织材料的。随着对哲学上各个问题深入阐述,自
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使得读者在不知
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真正享
受思考的乐趣。
课后 价
从“问题教学”到“大问题教学” --研究建议
➢ 提升思维机略(improving schema)
教师在备课时,有层次和系统的提问是否存在于其思 维机略(schema)内。如果教师太熟悉内容,只记挂着 如何讲述内容,便疏忽了学生如何“学”和“思”;另外, 要提供什么情境使学生感到提问与学习内容或其生活体 验有关(relevance),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总之,教 师应该剥洋葱式地逐步增加或改变情境条件,使学生用 多角度思考及深化探究,这也是教师功力的体现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