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4)票据具有流动性。票据经过背书可以 转让。 背书: 就是转让人在票据的背面作转 让签字。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 若出票人或承兑人不能按期支付款项, 票据持有人有权向背书人要求付款。
票据贴现: 是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
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 期日的利息后,给付现款。
传统的商业票据主要有期票和汇票两种。 (1)期票即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的在 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期票 当事人只有两个,即出票人和收款人。 ( 2)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 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经过承兑的汇票,叫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2、流动性。流动性和偿还期成反比,即偿 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差;与债务人的信用 能力成正比,即债务人的信誉越高,流动 性越强。 3、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 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性。即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 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两种。一种为固定收 益,如债券或存单。另一种是即期收益, 就是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如 股票。
4,000
美国资产证券化年发行量(2006)
3,500
3,000
CDO ABS CMBS RMBS
பைடு நூலகம்
2,500
十 億 2,000 美 元
1,500
1,000
500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思考题
金融活动的基础与方式 信用及其本质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信用制度
金融的三个基本特性
1、金融是一种“信任关系” 2、金融是有“风险”的:包括能力和信誉 能力:客观因素,想还没钱还 信誉:主观因素,有钱也不还 3、金融具有“规模经济” 。
2、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 生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 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 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4、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筹措建设资金
金融机构
借入资金
二、资金融通的方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初 级证券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分为发行市场、证券买卖的市场(提 供流动性)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 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资的活动。 如银行存贷款业务,“共同基金”, 保险公司 。
A投资者实际收益率:(80+25)/980=10.71%
B投资者实际收益率:
(80-30)/1030=4.85%
(二)信用工具的种类 1、按发行者的地位划分,可分为:直接信 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偿还期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 短期信用工具两大类。 3、按是否拥有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可将信 用工具分为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债务人

银行承兑汇票
汇票
出票人 背书 持票人
转 交 汇 票
兑现汇票 银行 追 索 权 债务人 (承兑申请人)
承申 兑请
(四)长期信用工具 1、债券
政府债券
按发行主体分 公司债券(包括金融债券)
带息债券 按利息支付方式分
①到期一次还本付 息②利息分期支付、 本金到期一次归还
贴现债券
债券 抵押债券 承担债券 保证债券 信用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 按利率是否固定分
消费信用
长期消费信用
汽车贷款
信用卡的起源和发展



1915年美国第一张信用卡(商户提供赊 销) 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 信用卡领域 1966年,Visa集团成立 1979年,Master卡出现(加州银行卡协 会)
信用卡的运作过程
银行 融资 信用卡公司 发卡 替 消 费 者 支 付 消 费 偿还 消费者
消费场所
划分标准:当事人+经济内容+信用形态
债权人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工商企业 金融中介 居民、企 业、银行 债务人 工商企业 企业、居 民、政府 各级政府 经济内容 生产/销售 形态 商品/ 货币
生产/销售/消 货币 费 弥补财政赤字; 货币 筹集长期资金
消费信用
企业、金 融机构
居民
(二)信用可能的负面影响 1、可能导致信用危机 借贷行为本身就蕴涵着风险:在社会信用链 条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到期不能偿还, 连锁反应就可能发生,引起一系列的支付中 断,在其他条件具备时,会产生信用危机 。

“三角债”、“拨改贷”、“贷改投”、“债转股”
2、可能诱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數 據 來 源 : The Bond Market Association.
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RMBS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 CMBS 商业抵押贷款担保证券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ABS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信贷资产担保证券 )
金融风险爆发形式 偶发性金融危机→周期性金融危机→频发性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 局部性→ 全国性→ 世界性 金融扮演的角色 经济运行的润滑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安全的威胁
三、信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一)积极作用
1、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
2、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调剂、刺激消费;
4、推动经济的增长; 5、调节宏观经济。
信用的基本要素: (1)授信与受信。 授信:即给予信用,授信方即为债权人。 受信:即接受信用,受信方即为债务人。 (2)信用工具(凭证)。 (3)时间间隔。 (4)信用主体:金融机构、企业、事 业单位、居民个人、居民家庭、政府 信用的基本特征:按期履约、还本付息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 信用产生于商品货币关系之中,与货币支付 手段职能紧密相关。信用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 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逻辑上推论,借贷行为是信用产生的基本前 提; ◆从历史的角度看: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 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消费支出、住 货币/ 宅 商品
二、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 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 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 产,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 信用工具基本特征: 1、偿还性。即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按信用凭证 上所记载的应偿还债务的时间,到时收回 债权金额。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相互不甚了解信用能 力的企业间不易发生商业信用关系。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 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给的信用 1、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 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 3)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是银行和企业,授信不 受方向限制。 4)银行信用在期限上可长可短;在规模上可大 可小。
社会化 大生产 下的 信用
3、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
3)相互融合阶段:二者融为一体时 金融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历史时间 经济发展阶段 资本形态 金融地位 金融作用 17世纪→ 18、19世纪→20世纪以来 实物经济→ 货币经济→ 信用经济 农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 简单中介→产融结合→金融产业化 适应性→ 主动性→ 先导性
直接融资过程
初级证券 初级证券 金融 市场 初 级 证 券 金融中介 机构 资 金 流 资金流
资金流
最终贷款人 (资金盈余部门) 资金流 次级证券
最终借款人 (资金短缺部门) 资金流 初级证券
间接融资过程
第 二 节 信用及其本质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信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 自己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经济或金融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 是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种借贷行为。 是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借贷资金本息的一 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
◆从信用产生的过程来看,信用产生于商品货币 关系之中,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紧密相关。
2、信用的发展
实 物 借 贷 消 费 领 域 货 币 借 贷
生产 流通 领域
信用方式的进化
信用活动领域
宏观 经济 领域
信用工具的发展
尚未 工具 化的 信用
尚未 流动 化的 信用
流动 化的 信用
信用类型的发展
高利 贷 信用
1、商业信用的特点 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是 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2)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例如,纺织行业内只能按下列方向逐级 提供商业信用:棉花商→纺纱厂→织布厂→ 印染厂→服装厂,而不能反方向提供商业信 用。

本票 出票
汇票
债务人/出票人 债权人/收款人
债权人/出票人 债务人/付款人 持票人/收款人
承兑
背书 保证 贴现
不需要
需要 有追索权 可以
需要:企业/银行
需要 有追索权 可以
商业本票 债务人
(出票人即付款人)
商业票据
本票
债权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