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50分)仔细阅读与理解下列孔子关于“君子”的文字: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第四》)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同上)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第六》)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第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第十二》)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同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同上)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同上)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第十四》)子曰:“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
”(同上)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同上)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同上)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第十六》)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第十七》)然后论述:1. 如何理解孔子及儒家的“君子人格”?2.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以“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托词,总是在为自己的私欲私利算计着,那么,是否“君子人格”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甚至只是一个空谈,请说说你的看法?3. 结合生活实际,论说如何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以下是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试学生的优秀答案,请大家参考学习!第一份:答:1、孔子以及儒家的“君子人格”也就是养成“成人”。
而君子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四点:仁、义、礼、智。
孔子主张仁,主张君子之仁是其关键,作为君子人格的关键在于要有仁之心。
仁是礼智的基础、前提。
君子之仁在以下几方面突出表现: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仁也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前提。
儒家提倡的三纲:明明徳,新民,止于至善,是“仁、义、礼、智”最好的证明。
“明明徳”在于君子之仁,说明之德也是发自内心的仁;“新民”中有“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乐,有耻且格”,可见君子之礼对普通民众的重要性,上行下效。
“止于至善”是君子的最高境界,“至善”即时“笃行之”坚定不移践行它,大道之行,立于天地之中,即成君子人格。
2、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空想。
首先我要说的是君子人格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甚至是必需的。
的确,我们社会中每个人都以生存为借口、为托词来拒绝成为“君子人格”。
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君子,只有小人当道,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禽兽的社会,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即便是科技再发达,经济再怎么高速发展,我们已经没有意义为自己活着而努力了。
我们作为人,活着的前提是做一个道德的集合者,如果没有了君子,那就不应该称之为社会了。
其次,“君子人格”是可以实现的。
“君子人格”不是所谓的象牙之塔,他只需我们以“仁、义、礼、智”为核心,按照自己的本性作为、行事。
每天的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皆是如此。
“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从点滴努力践行自己的“君子人格”,我们终将养成作为“仁、义、礼、智”的君子。
最后,“君子人格”终将实现。
西方传过来的一套法律制度、科学系统,我们照单全收,这只是国人由于一时的贫困而花了眼,等到国人清醒的那一天,我们将看到到处都是君子的身影。
3、要想培养我们的君子人格,我想要从一下几点做起:第一、从自己做起,“欲求诸人,反求诸己”。
只有自己在社会中成为君子,作为榜样,整个社会才会养成君子之气。
从自己做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每时每刻的行为履行君子人格。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应该帮助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君子作为自己的标准,立于世上。
第二、教育为先。
在古代,人们从不同的私塾一直在学习儒家经典——四书。
所以古代的君子多于现代。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到,养成君子人格。
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因为君子人格为内在精神气质,相反的,先进的技术会为我们传播君子人格带来许多方便。
我们应该充分发扬君子人格,弘扬儒家经典。
第三、养成“君子”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应该制造一种容易养成君子人格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当我们真正养成这样的环境后,我们便可对西方文化像唐朝对佛教一样吸收其精华,融为中华文化,完全为我所用了。
第二份:答:一、如何理解孔子乃儒家的“君子人格”?1、“君子人格”与“仁”:君子怀仁,行事由内心的仁出发,所为之事皆适时也。
心中怀仁,便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求诸已,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2、“君子人格”与“义”:君子喻于义,可也。
义者,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达其所为也。
君子居仁由义,其周而不比,泰而不骄,为人坦荡荡,和而不同,凡事以道说人。
3、“君子人格”与“徳”:君子心中怀仁,行事由义,自然怀徳、怀刑。
中和为事,所为之事都是道德范围内的事。
4、“君子人格”与“爱”:君子学道则爱人,仁之体为道,仁之用为爱。
君子之爱无差等,内心中已无我和别人的想法。
君子之爱,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亦君子之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5、“君子人格”与“穷”:为仁不富,君子固穷,但其乐也;君子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何有穷富之念?6、“君子人格”与“礼”:礼是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
君子行则有礼,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身边人的非“礼”的行为。
君子是礼的诚意者和引导、推广者。
7、“君子人格”与“智”: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心诚且敬,故能为人器之。
故能为人周、泰、和。
8、“君子人格”与“信”:君子言而有信,言皆有道,故其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诚于内,形于外,言而有信,行而有义,心而有仁。
“君子人格”是活灵活现的,我们应当用心去仔细“玩”味它,并求诸己,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具备“君子人格”的人。
二、“君子人格”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不只是一个空谈。
具备“君子人格”的人,其居仁由义,居诚居敬,它是不受时间限制和支配的,它是永恒的。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以“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托词,总是在为自己的私欲私利算计着,这样的人如小人一样长戚戚。
我本人身有体会,例如,一起吃自助餐时,自己多付了几元钱,心中感到很郁闷——为什么要我多付,他们为什么不呢?具备“君子人格”的,其在仁和义的大前提前来讨论利;近代,由于受西方“人的行为总是自己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万字利为首”等的思想影响,“君子人格”正在一步一步的远离我们。
但是,理智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应该会选择祖先给我们开创的“君子人格”康庄大道。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应该至始至终坚持“君子人格”的美好理想,把其作为一种本心,把“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的托词作为一种习心,我们去习心,存本心,长时间怀之,即使不能得之,但也受益无穷。
因此,“君子人格”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不只是一个空谈。
三、结合生活实际,论说如何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答:“君子人格”可望乎?可望,“君子人格”可及乎?可及,及则成君子也。
借《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即可以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
我结合个人例子谈论一下。
两个月前,我认识了一位女生,我喜欢上了她。
和她几次见面谈话后,我决定要改变自己。
(如今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由于大一添错英语答题卡,导致英语挂科,我从此以后天天放纵自己,一直到前两个月前。
)以前的我很自私,思考问题总是利己主义思维;以前的我很讨厌英语,上课回答问题都是中文;以前的我很“乐观”,认为一名普通的川大本科学生前途光明;……但以前的我也很孝敬父母,疼爱弟妹,乐于助人。
认识她以后,为了追到她,我决定改变自己。
我开始强迫自己爱上英语,用利人主义思维思考问题。
经济危机的到来,我认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可能找不到工作,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找到工作。
我现在每天都有计划,有天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周计划单独考虑。
我发现,我的改变自己的动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由内心而发。
比如说,冬天难以早起,我就会说,我没有因为夏天而早起,也就不会为冬天而晚起。
我们要对“君子人格”博学(了解自己),审问(认识自己),慎思(评价自己),明辨(评估自己),笃行(改变自己),最终取得自己和别人所好,弃自己和他人身上所恶,来培养自己的“君子人格”。
第三份:答:一、1、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人格”,是以仁为核心,兼括义、礼、智、信的一种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心的坦荡荡的品格。
2、真正的君子,能时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以“仁”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因此,君子可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
而他对周围的人与事,又是宽容的、温和的、真正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3、君子,有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
“此天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弗能夺也,此谓之大人也。
”——即君子是秉有自己原则的人。
4、君子,有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如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都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意识,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社会责任——这又是君子的另一种表现。
5、君子,更会有王船山所述的“全而生之,全而归之”的坦荡与安然。
存者,不为物欲所述,而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守之,以与大和絪縕本体之相合无间、则生以尽人道而无歉,死而返大虚而无累此斯圣人之至徳矣。
6、真正的君子,不是只把道德挂在嘴也、或束之高阁,而是把道德与仁义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义”的含义,诚其心,正其意,修其身,最终达到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1、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2、当今社会虽然纷繁复杂,但却仍是只有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地取信于人,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
3、当今社会,不是君子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凭借小伎俩而身居高位或一夜爆发,这都让人们认为“君子的时代已经过时”,这其实是一种假象。
正如孟子所说的,善良战胜邪恶,就如水灭火一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如今只有一杯的水,却要灭一车柴所燃起的火,这当然也就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就认为善良战胜不了邪恶。
借用到我们当今社会,由于不遵守君子品格的人不在少数,不是君子的人正好利用此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君子的人却被排挤在一边。
正如杯水不能救车薪。